大别山石窟风景区,奇峰秀水,植被茂密,古迹众多,传说神奇。本景区分为东大门和北大门,东大门香草湖距北大门大环线约为6公里。景区内有千姿百态的怪石和巧夺天工的石窟群,幽谷之中还有香气凝人的百花园和原始生态的金丝楠木群。石窟内更是山清水秀,风光迷人,烟波浩渺,帆影迷离,山色湖光,交相辉映。它是地质自然博物馆,也是动植物的天堂王国,拥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皖西大裂谷集峡谷地貌和洞穴景观于一体,裂谷长约1500米,宽数十厘米、高十余米,谷坡陡峭,多在80摄氏度左右,最陡处四座直立,谷深数十米、高百余米,为一陡立的“V”字形谷,大别山区所罕见。裂谷是由流水沿断裂构造长期侵蚀下切所形成的,其西侧洞穴也是因流水沿岩石构造软弱部位选择性溶蚀所致。山势奇峻多姿,原生植被丰富,种类繁多;空气清新宜人,生态环境极其优良,山、林、泉、洞、瀑、湖、潭、峡、坑、缝一应俱全,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三道闸惊险刺激,一闸更比一闸难,想要穿越裂谷,得费一番力气。还有一线天、大王井、雄起岩等景点,值得游览。
白马尖形似白马横空,一峰独秀,群山俯首。山上清泉激流,交响成韵;古木参天,婆娑多姿,原始生态保存完好。信步山间,看潺潺溪水,听清脆鸟鸣,嗅扑鼻花香,闻阵阵松涛,令人心旷神怡,大有返朴归真之感。天高云淡之际,登顶远眺,极目四周,一览众山小。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园区——白马尖园区。白马尖海拔1777米,系大别山主峰,为国家地质公园和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大别山石窟风景区,奇峰秀水,植被茂密,古迹众多,传说神奇。本景区分为东大门和北大门,东大门香草湖距北大门大环线约为6公里。景区内有千姿百态的怪石和巧夺天工的石窟群,幽谷之中还有香气凝人的百花园和原始生态的金丝楠木群。石窟内更是山清水秀,风光迷人,烟波浩渺,帆影迷离,山色湖光,交相辉映。它是地质自然博物馆,也是动植物的天堂王国,拥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皖西大裂谷集峡谷地貌和洞穴景观于一体,裂谷长约1500米,宽数十厘米、高十余米,谷坡陡峭,多在80摄氏度左右,最陡处四座直立,谷深数十米、高百余米,为一陡立的“V”字形谷,大别山区所罕见。裂谷是由流水沿断裂构造长期侵蚀下切所形成的,其西侧洞穴也是因流水沿岩石构造软弱部位选择性溶蚀所致。山势奇峻多姿,原生植被丰富,种类繁多;空气清新宜人,生态环境极其优良,山、林、泉、洞、瀑、湖、潭、峡、坑、缝一应俱全,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三道闸惊险刺激,一闸更比一闸难,想要穿越裂谷,得费一番力气。还有一线天、大王井、雄起岩等景点,值得游览。
白马尖形似白马横空,一峰独秀,群山俯首。山上清泉激流,交响成韵;古木参天,婆娑多姿,原始生态保存完好。信步山间,看潺潺溪水,听清脆鸟鸣,嗅扑鼻花香,闻阵阵松涛,令人心旷神怡,大有返朴归真之感。天高云淡之际,登顶远眺,极目四周,一览众山小。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园区——白马尖园区。白马尖海拔1777米,系大别山主峰,为国家地质公园和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胜古迹有天堂寨、马鬃岭、金刚台、燕子河大峡谷、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响山寺、列宁小学旧址、立夏节起义旧址、金寨革命烈士陵园等。
天堂寨所处的大别山,是中国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安徽省六安市、湖北省黄冈市交界处。山北水往北流注入淮河,山南水往南流注入长江。所以在天堂寨峰顶北可望中原,南可眺荆楚,巍巍群山尽收眼底。天堂寨最高峰为大别山主峰之一,系江淮分水岭,水质为地表一级卫生饮用水。其间,雄关漫道,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龙潭飞瀑,奇松怪石颇多,古称“吴楚东南第一关”,气势雄伟壮观。
大别山主峰景区,坐落在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境内,整个景区涵盖四大景点白马尖、龙井峡、四望山、水上大别山以及四星级度假村大别山庄、听泉山房度假村和马家河民俗村。主峰白马尖上奇松怪石,漫山遍野的春山杜鹃、秋山红叶、冬山雾凇冰凌;龙井峡,四季有水,四个形态各异的瀑布,最高的达七十米;别水湾,彻蓝宁静的水面,在渔火中荡开;四望山,古朴而厚重,历史遗迹的沧桑,书写岁月的变迁。
佛子岭水库,位于安徽省西部霍山县南17公里的淠河上游,是淮河流域的大型山谷水库。可以坐游船泛舟水面,青山绿水,碧波荡漾,绝对会给你一种别样的感受。佛子岭水库的鱼头汤也很有名,别错过哟。水库大坝坐落在佛子岭镇南2.5千米处,故得此名。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霍山县志记载,此地原称“佛寺岭”,佛子岭之名即自“佛寺岭”演化而得。水库兴建于1952年1月,竣工于1954年11月。
霍山大峡谷漂流项目是河南尧山集团公司旗下霍山豫皖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安徽六安霍山县落儿岭镇开发的旅游姊妹景区中的一个,另一个为白云峡瀑布群景区。系霍山县招商引资重点建设项目。霍山大峡谷漂流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落儿岭镇。距霍山县城18公里,距六安市56公里,距合肥市128公里,漂流所处县境系大别山东大门,被称为江北毛竹第一县。北有南岳山,迎驾酒业(工业旅游示范点),东有佛子岭(水库),南有铜锣寨、白马尖、天堂寨等景区点与之相邻并配线。风景秀丽,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该河道,九曲十弯,水清石蓝;两岸山势摧巍,翠竹披峦,白云崖峥,天梯石栈。最为罕见的是玉成连片的花石板河床,如镜如冰,梭穿雪溅,龙飞狮跃,舞动斑斓,河道奇美,堪称华东漂流一绝。霍山大峡谷漂流全长8公里,落差高达160米,最大单体落差为19米。是华东地区漂流规模最大,建设档次最高,服务品质最好,服务项目最全,同时也是华东地区唯一6人单船乘坐和专设儿童、老人漂流段的水上运动娱乐项目。加上其参与度广,体验性强,欢愉效果佳,惊险刺激,时尚前卫而成为你放飞激情,挑战自我、回归真本的最佳选择。
龙井峡,原名龙井河,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大别山主峰景区区域内,因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孕育而生,地处白马尖东北侧,距白马尖仅4公里。龙井峡解放前有华竹彩坪村落,是当年山里人躲避战争的藏身之所,现已无人居住。当地老人对华竹彩坪记忆犹新,不过现在已少有人进去,基本上属无人区,这更增加了她的神秘感。龙井峡有着大别山地区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的瀑布群,由瀑布冲刷而成的大峡谷谷长15公里,深400米,宽40-300米,峡谷内瀑布成群,怪石遍地,青山相对,雄伟壮观。 龙井峡以其山高、水秀、石怪、瀑奇而著称。山高:景区内的龙井河地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的项颈上,海拔1000多米,是大别山区最高的河流。水秀:龙井峡周围10公里无人居住,源头森林茂密,是一块人迹罕至的净土,绝无污染,且终年水流不断、四季山青水秀。石怪:河谷两岸悬崖峭壁,沿河怪石林立,有的像飞禽走兽,有的像仙人打坐,有的静卧水底,有的一石擎天,有的在林中突兀,有的斜插峰顶,真是看不尽,观不完,数不清,说不明。
磨子潭水库位于霍山县佛子岭水库上游东流河上,与佛子岭水库坝址相距25公里,控制流域面积570平方公里。水库大坝为混凝土大头坝,又称双支墩混凝土肋墩坝。坝高82米,坝长331米,由12个双支墩,东西两岸各3个单支墩及西岸转折段重力坝组成。坝顶高程202.9米,防浪墙顶高程204米,总库容3.37亿立方米。溢洪道在大坝的西侧,底高程196米,6孔每孔净宽10米,设弧形闸门控制。大坝西端设有钢筋混凝土衬砌的泄洪洞1条,内径5.7米,进口底高程132.7米。东岸坝后式发电厂房,装机1.6万千瓦,年发电量0.58亿千瓦时。为提高佛子岭水库防洪标准和充分开发水利资源,确定兴建磨子潭水库。1956年9月,开挖隧洞明渠。大坝清基、工场布置及砂石开采亦相继开工。同年12月,水利部批准大坝开始浇筑混凝土。1958年6月9日,大坝混凝土全部浇筑到顶。1959年12月水电站并网发电,1960年1月电站全部建成。水库全部工程于1968年完成。磨子潭水库的建成,提高了佛子岭水库的防洪标准,调节径流与佛子岭、响洪甸水库共同灌溉淠河灌区,发挥了综合利用效益。1969年7月发生特大暴雨,洪水漫坝。1970年汛前,加固了坝后基岩被冲刷的部位。1975年8月河南暴雨后,配合佛子岭水库进行加固加高、扩大泄洪能力的同时,确定磨子潭水库今后需适当加高大坝和扩大泄洪设施。
佛子岭镇地处霍山西南腹地,距县城15公里,省道318线、六佛路、县道迎白路穿境而过。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霍山黄芽原产地乌米尖、全国白酒十五强安徽迎驾集团坐落境内,面积127平方公里,2.2 万人,辖6个行政村1个街道,161个村民组,2005年被省政府批准晋升为全省中心建制镇。佛子岭景区距霍山县城15公里。其主要景点有佛子岭大坝、佛子岭人工湖、卧大佛、睡美人、度假村、跑马场、东淠河漂流等。 佛子岭以大别山山水风光和自然生态为背景,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体验旅游一体为特色,成为大别山旅游区的门户、皖西旅游的中心、长三角旅游的后花园。 1951年冬,山下兴建水库,对上对外常要使用这一名称,因初来水库的人以江浙两省为多,“寺”和“子”难分清楚。有用佛寺岭的,也有不少用佛子岭的,后工程总指挥、水利专家汪胡桢指出:“佛子岭地名已在地图、报纸、文件中成定性地名,望改为‘佛子岭’好”。且指出“子”是男子的美称,古代有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都称“子”。佛寺岭从此即定为“佛子岭”。 据清光绪《霍山县志》记载,现在的佛子岭原名应为佛寺岭,佛寺岭上原来建有保卫县城的碉堡,称为佛寺岭卡,还有庙宇5间。解放前,村人常去庙中求神拜佛,因年久失修而倒塌。
涂公祠景区又名涂氏祠堂,清末名臣涂宗瀛所建,作为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张家店战役的三纵指挥部,涂氏祠堂在解放后列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涂氏祠堂相传为清末名臣涂宗瀛所建,作为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张家店战役的三纵指挥部,涂氏祠堂在解放后列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但祠堂自1950年被政府用作粮站,历经50多年风吹雨浊,该祠堂虽然旧貌不再,但从仅存的二进主祠依然能看出该建筑尚存有大量“红色”遗物与遗迹,紧凑的平面构成、精美的梁枋雕饰,都体现着它的恢宏与精湛。复建和修缮后的涂氏公祠地面铺装青石砖,并栽植大量松柏、桂花,烘托以宗祠建筑为主体的大环境。在围墙四周栽植高大水杉和竹子,形成障景,遮挡围墙外现代建筑对整个园区氛围的影响,使之成为一个独立景区。祠堂前以现有明塘水面为基础,保持原有的葫芦形状,向东西两侧扩展,在水塘的西南部修建一座亭阁,在水塘的周围用耐湿植物、假山进行点缀,形成循环景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