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东部、闽江北岸,是福州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峰顶有一巨石平展如鼓,据说每当风雨来临之时,便隆隆有声,故名鼓山。是福州的佛教胜地。半山腰的涌泉寺是鼓山最重要的景点,寺中千年铁树、鸡丝木供桌及血经书合称为镇山“三宝”。鼓山景区以古刹涌泉寺为中心,东有回龙阁、灵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数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罗汉台、香炉峰等50多景;北有大顶峰、白云洞等45景。这些景点主要由花岗岩经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构成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观。
平潭岛,亦称海坛岛,是中国第五大岛、福建省第一大岛,素有“千礁岛县”之称。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境内,是平潭县主岛。距福州128公里,东面与台湾省新竹港相距仅68海里,是中国大陆距台湾最近处,成为中国东南海疆对台经贸和人文交往的重要窗口。海坛岛名胜古迹有三十六脚湖、石牌洋礁、仙人井、一片瓦和壳丘头遗址,有龙凤头度假村和坛南湾海滨浴场。海坛岛海岸蜿蜒曲折,岸线长达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沙滩。岛上海蚀地貌十分典型,有罕见的花岗岩海蚀柱、风动石和球状风化花岗岩等,被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
目屿岛,因岛形平面为一匹骏马,又名野马岛;又因该岛古代曾为监海哨位,故又称目屿。是福建省福清市沙埔镇南部的一个滨海小岛,与牛头尾隔海相望,距福清市区50公里。目屿岛余脉延伸,岸线曲折,有大小澳口36个,其中拥有沙滩12个,金沙雪浪,夏日可以海水沐浴;冬天可以海滨信步,涛声阵阵、海风习习,十分宜人。除此之外,野马岛周边小岛礁星罗棋布,有蛇岛、牛耳屿等30多座,海域盛产石斑鱼等鱼、蟹类数十种,是赶海垂钓的休闲去处。
鼓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东部、闽江北岸,是福州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峰顶有一巨石平展如鼓,据说每当风雨来临之时,便隆隆有声,故名鼓山。是福州的佛教胜地。半山腰的涌泉寺是鼓山最重要的景点,寺中千年铁树、鸡丝木供桌及血经书合称为镇山“三宝”。鼓山景区以古刹涌泉寺为中心,东有回龙阁、灵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数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罗汉台、香炉峰等50多景;北有大顶峰、白云洞等45景。这些景点主要由花岗岩经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构成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观。
平潭岛,亦称海坛岛,是中国第五大岛、福建省第一大岛,素有“千礁岛县”之称。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境内,是平潭县主岛。距福州128公里,东面与台湾省新竹港相距仅68海里,是中国大陆距台湾最近处,成为中国东南海疆对台经贸和人文交往的重要窗口。海坛岛名胜古迹有三十六脚湖、石牌洋礁、仙人井、一片瓦和壳丘头遗址,有龙凤头度假村和坛南湾海滨浴场。海坛岛海岸蜿蜒曲折,岸线长达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沙滩。岛上海蚀地貌十分典型,有罕见的花岗岩海蚀柱、风动石和球状风化花岗岩等,被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
目屿岛,因岛形平面为一匹骏马,又名野马岛;又因该岛古代曾为监海哨位,故又称目屿。是福建省福清市沙埔镇南部的一个滨海小岛,与牛头尾隔海相望,距福清市区50公里。目屿岛余脉延伸,岸线曲折,有大小澳口36个,其中拥有沙滩12个,金沙雪浪,夏日可以海水沐浴;冬天可以海滨信步,涛声阵阵、海风习习,十分宜人。除此之外,野马岛周边小岛礁星罗棋布,有蛇岛、牛耳屿等30多座,海域盛产石斑鱼等鱼、蟹类数十种,是赶海垂钓的休闲去处。
衣锦坊,位于三坊七巷,旧名通潮巷,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后因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后衣锦还乡而改坊名。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 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福州名胜之三坊七巷 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安泰河,位于福州市老城区中心,安泰河步行道西起白马河,东至三坊七巷,链接白马路、通湖路、澳门路等,沿线有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乌山历史风貌区等历史人文景观。安泰河两边都是一些会所、茶馆和咖啡馆还有雍和会。夜晚的安泰河更加迷人,算得上福州又一处标志性景点。
光禄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光禄坊西接通湖路,东连吉庇巷,坊名光禄,正是宋代嘉佑七年(1062年)方寘御封光禄大夫所居坊。在光禄坊西侧有一小巷,叫早题巷。辛亥黄花岗起义烈士林觉民殉难广州之后,他家从南后街迁出,曾避难栖身于巷内。光禄坊名胜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以及宋至清摩崖题刻多处,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光禄坊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光禄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明末有万历间举人、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孙许遇,曾孙、许鼎、许均,玄孙许、良臣、许荩臣,都是诗人、书画家。清康熙年间有林侗、林佶兄弟。近代小说翻译家林纾、著名作家郁达夫等等。还出过不少才女,如黄任之女黄淑宨和黄淑畹,齐鲲之女齐祥棣,郭柏苍之女郭拾珠姐妹,她们或精书画,或工诗文。
衣锦坊明清艺术博物馆,位于双抛桥衣锦华庭寿山石文化城2层,博物馆以仿古的建筑风格与坊巷的古雅环境相映生辉,独到的人文氛围引人入胜。馆内依据传统民居中的厅堂、书房、卧室、画室等不同场所,分别布置了八个别具一格的主体展厅。或休憩、或清谈、或共饮,在宁谧舒适的环境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返璞归真的乐趣。
水榭戏台,位于福州衣锦坊东口北侧4号,创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原是郑姓住宅,为孙翼谋家族所有,以后长期都有孙氏子孙居住。经过多次重修,成为三座毗连、全坊最大的宅院。现作为福州地方戏剧演艺场。水榭戏台,是福州市仅存的水榭戏台,它是府内喜庆宴会的重要场所。水池面积60平方米,池底涌泉,长年不涸,池内养有金鱼、鲫鱼、龟鳖等水族。建在池上的水榭戏台,坐南朝北,系单层平台;内顶上方形藻井,中刻团鹤,周饰蝙蝠,象征福寿双全。戏台三面临水,中隔天井,面对楼阁,拾音良好。戏台呈方形,面积30平方米。池旁石栏板,浮雕花卉;池东西两侧为假山、雪洞。戏台正对面建双层楼阁,可供聚会、看戏或登高望远。墙头、檐下、屋脊灰塑花边纹饰等皆精工细作,造型独特,别具一格,至今保护完好。
文儒坊为福州三坊中的第二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原始状态下的文儒坊是一条穿过小山包的林荫道。这些小山后来都被高大的风火墙围进了深宅大院,所以最初的名字叫山荫巷。当小山看不见,林荫又消失的时候,坊内住下的人物个个以“鸿儒”自居,于是改名为“儒林巷”,进一步将“白丁”们拒之巷外。文儒坊东头北墙上,还嵌着一块高约2米、宽1米的阴文碑刻:“坊墙之内,不得私行开门并奉祀神佛、搭盖遮蔽、寄顿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这是光绪辛巳年(1881年)订立的文儒公约。
杨桥路位于福州市,在福州该地扩成马路之前,叫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条小巷,因巷子通杨桥而俗名杨桥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称叫“登俊坊”。曾经的"南门兜",就在现在的东街口,昔日往西舒展的右通衢,因众宅趋之若鹜而日渐逼仄,原有的一条"登俊坊"也缩成了“杨桥巷”。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亦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巷道扩大为道路后,林觉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有相当部份被保存下来。
叶氏民居,位于福州南后街南侧,是光绪十二年进士叶在琦先生的故居,叶在琦先生是光绪二十七年“全闽大学堂”的监督(也就是福州一中的校长)。叶氏民居始建于明朝,整个宅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321平方米,老宅融明、清、民国三个时代的风格于一体,是南后街现存比较完好的古民居之一。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品千余件。
林觉民冰心故居,位于南后街北口西侧与杨桥巷交汇处,杨桥路17号,现辟《林觉民生平史迹》展和《冰心与福州》展。该故居原系林觉民祖辈七房人家(包括林长民)聚居处。林觉民广州起义殉难后,林家避祸迁离,房屋让售予冰心祖父谢銮恩。谢家一直住至20世纪50年代。冰心十一二岁时曾居此。该故居为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四面风火墙。前门临后街,门头房曾作为“万升桶石店”。主体建筑三进,占地面积694平方米,大门改在杨桥路。原冰心与父母住在二进左厢房,祖父住在右厢房,前为书房,后为卧室。正座南侧隔墙外,自东起为紫藤书屋,与正厅前廊相通。墙外西南角又有一小院。对于大院,冰心晚年在《我的故乡》中,也有一段形象的记述:“我们这所房子,有好几个院子,但它不像北京的‘四合院’的院子;只是在一排或一进屋子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每个‘天井’里都有一口井,这几乎是福州房子的特点。这所大房里,除了住人以外,就是客室和书房。几乎所有的厅堂和客室、书房的柱子上、墙壁上都贴着或挂着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