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 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自古以来,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走进古城门,抚摸古城墙,与惠安女擦肩而过,有一种时空倒转的感觉;惠安石雕有“中华一绝”之美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与半月湾、西沙湾和青山湾相连,形成顶级旅游度假胜地。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 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自古以来,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走进古城门,抚摸古城墙,与惠安女擦肩而过,有一种时空倒转的感觉;惠安石雕有“中华一绝”之美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与半月湾、西沙湾和青山湾相连,形成顶级旅游度假胜地。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五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新门街位于泉州市鲤城区,与涂门街相邻。南唐保大中“晋江王”留从效筑罗城时,增筑临漳门,百姓们俗称为“新门”,而从新门向东行至中山路,便被人们命名为“新门街”。它是东西街以南,市中心区一条主要东西走向的第二道横街。 新门街西段有个公园叫芳草园,芳草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经三百多年历史,是靖海侯施琅将军在泉州创建春、夏、秋、冬四季花园其中的春园(也称“芳草园”)。“芳草”是以四季游赏诗文“春游芳草地”立意而构思造园,后来荒废了。公园规划总面积为90亩,以植物造景为主。园内目前建有崇正书院、“三洲芳草”牌坊、涵碧亭等景点。漫步园内,树木郁郁葱葱,榕树、龙眼树、玉兰树、棕榈等大量乔木婀娜多姿,参差交错,为你留出游赏、玩乐、休憩的宽阔空间。园中还利用原有的地形,堆土造坡,孤植造型榕桩,普遍种植香樟、桂花等香化乔木,辅以大量草坪以及各类花灌木,以多姿多彩的植物形态、四季交替变化的花色花姿让你乐而忘返。这里满眼翠绿,满园神奇,“城市山林”的郊野气息,让人仿佛“回归自然”,感到舒心惬意。"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
泉州东西塔是镇国塔、仁寿塔的合成,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位于泉州市区西街泉州开元寺内。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东西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成了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塔塔座均作须弥庄形,塔每层开四门设四龛,门龛位置逐层互换。外有平座扶栏,游人可环塔远眺近瞩。塔顶有刹,刹尖高托澳金钢葫芦,映日闪闪发光。八条铁链从塔刹上盘斜系于八个角脊,每个角脊下还悬挂小铜钟,全塔共四十个。塔心为八角形实心体,每层修有楼梯,供游客上下。塔每层的门龛两旁有武士、天王、金刚、罗汉等浮雕像计八十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塔须弥座束腰部有三十九幅青石浮雕佛传图,故事多取材于佛经及古代印度的民间神话传说,然后用绘画雕刻的手法表现出来,更显得生动、精致、珍贵。
芳草园,位于泉州鲤城区新门街西段,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经三百多年历史,是靖海侯施琅将军在泉州创建春、夏、秋、冬四季花园其中的春园(也称“芳草园”)。“芳草”是以四季游赏诗文“春游芳草地”立意而构思造园,后来荒废了。园内目前建有崇正书院、“三洲芳草”牌坊、涵碧亭等景点。漫步园内,树木郁郁葱葱,榕树、龙眼树、玉兰树、棕榈等大量乔木婀娜多姿,参差交错,为你留出游赏、玩乐、休憩的宽阔空间。园中还利用原有的地形,堆土造坡,孤植造型榕桩,普遍种植香樟、桂花等香化乔木,辅以大量草坪以及各类花灌木,以多姿多彩的植物形态、四季交替变化的花色花姿让你乐而忘返。满眼翠绿,满园神奇,“城市山林”的郊野气息,让你仿佛“回归自然”,感到舒心惬意。
基督教泉南堂位于泉州中山中路374号,清同治二年(1863年),英国长老会杜嘉德牧师到泉州传教。三年后,泉南堂正式成立,成为泉州第一座教堂。泉南堂设教140年,历来都是泉州市基督教活动的中心,在海内外享有盛名。泉南堂历史上经历三次重建,旧教堂建于1927年,1938年教堂遭日军轰炸后重修;1949年主堂和钟楼部分翻建,2002年2月22日拆除旧堂重建,并于2007年12月日落成。新教堂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新堂在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貌的同时,里面增添了中央空调、电梯、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是目前福建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教堂。
花桥慈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中山南路北段西侧,始建于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为祀北宋泉州名医吴本,闽台尊称吴真人、大道公、花桥公、保生大帝。据史志载,其一生“以医名天下,以济人救物为念,而义不取人一钱”、“业医无贵贱,按病授药,如矢破的”。花桥为其生前行医故址。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湾古船陈列馆)是中国专门性博物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开元寺东侧,1959年7月15日创建。该馆藏品1万余件,其中一级藏品102件,如:1974年出土的后渚港宋船,残长24.2米,宽9.15米,分为13个水密隔仓,为中国自然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毗湿奴石雕像为中国仅见的印度教文物,是14世纪中印文化交流的见证。
弘一法师纪念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开元寺内尊胜院,陈列有我国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一生中的最后14年在泉州生活的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宝。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嘉兴平湖人人,生于天津,艺术教育家,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弘一大师才华横溢,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诸多文化艺术领域都曾开风气之先。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朴拙圆满,浑若天成”的境界,鲁迅、郭沫若等文化名人都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荣。他也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人,他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已成为经典名曲。
泉州大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西街176号,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现存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二。在宋、元鼎盛时期有寺院120所,僧侣达千人。 大开元寺的景点沿着中轴线有天王殿、拜亭、拜庭、大雄宝殿、桑蓬古迹、甘露戒坛、藏经阁等。除外,还有东西两侧的石塔和东西两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