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 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自古以来,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走进古城门,抚摸古城墙,与惠安女擦肩而过,有一种时空倒转的感觉;惠安石雕有“中华一绝”之美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与半月湾、西沙湾和青山湾相连,形成顶级旅游度假胜地。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 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自古以来,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走进古城门,抚摸古城墙,与惠安女擦肩而过,有一种时空倒转的感觉;惠安石雕有“中华一绝”之美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与半月湾、西沙湾和青山湾相连,形成顶级旅游度假胜地。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五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元妙观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街新府口俗称“天公观”,位于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街新府口 ,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年—289年),初曰白云庙,是道教传入福建后的第一座道教宫观,历史上曾产生很大的影响。可惜的是,清末以来屡遭破坏、占用,以至于废圯。1966年,政府规划10亩地,用于元妙观的复建。第一期工程,在元妙观原址———现市区东街复建三清殿,已于1999年12月竣工。该殿建筑面积340平方米,重檐歇山式,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六根高3.2米、直径0.84米的雕龙石柱,十分精美。东西外墙八个石窗和殿后五面墙壁分别嵌有雕刻了道教故事图案的石雕、砖雕。殿顶共有飞檐九条龙脊,脊上雕有老君炼丹炉、飞龙、麒麟和各种道教饰物,颇具匠心。
释雅山公园位于温陵路原泉州农校旧址,在东湖公园斜对面出来的小山岗,近九一街口,它本是历史上施琅将军的故居及四季园林中的“秋、冬”二园(又统称为“东园”),现被改造分为“桂蕊飘香”、“金秋菊韵”、“怀古情思”、“梅林疏影”、“踏径寻幽”等六大意境区。公园不算大,有戏台、假山流水和大草坪,大门口的假山水池算比较好看有趣的园林景观,其余的主要是休闲绿道了。
铜佛寺原名「百源庵」,始建年代已不可确考。明万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年),杨锡玄居士献地,泉州知府杨胤锡拨巨资主持扩建,占地面积四.三亩。同时铸造铜佛十五尊,高五尺,寺名遂易为「铜佛寺」。铜佛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中心百源川池畔,寺前绿榕垂荫,水光潋滟;东为工人文化宫,西邻泉州府孔庙、明伦堂等古建筑,一九六二年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铜佛寺原名「百源庵」,始建年代已不可确考。明万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年),杨锡玄居士献地,泉州知府杨胤锡拨巨资主持扩建,占地面积四.三亩。同时铸造铜佛十五尊,高五尺,寺名遂易为「铜佛寺」。清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年)施国宝等人再度修葺。数百年来,或因洪水冲击,或因时局动荡、战乱纷起,铜佛寺屡遭毁坏。但此间发愿重建者不乏其人,如清朝的志存及民国时的性愿、觉澈、觉愿法师还在此举办过「觉华佛学苑」、「佛教义诊施药局」等。
泉州状元街文化旅游特色街位于鲤城区东街后街,是条步行街。这条街西接中山路,北临东街,中段处是玄妙观,建有独具泉州特色的牌坊,被誉为八闽第一街。 而泉州状元徐晦则是八闽(即福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状元街长500米左右,环境幽雅,主要经营旅游文化工艺品等。全街共分三个区,第一街区是一段宅内步行街,二、三层有廊桥相接,还设置三座牌坊:海滨邹鲁、岳献海邦、四门学士,中央有一个700多平方米的市民休闲广场;第二街区入口处有仁风行春、白云古地、太康肇始三座牌坊,区内广场两侧墙壁上的子见老子、老子出关两幅大型壁雕;第三街区最引人注目的要算在街口的仿宋状元石牌坊,牌坊上刻有曾从龙、梁克家、庄际昌、吴鲁等历代出自泉州的状元姓名。状元石牌坊和旁边的鲤鱼跃龙门、渔樵耕读浮雕则反映出古代泉州耕读传家的深厚文化传统。
基督教泉南堂位于泉州中山中路374号,清同治二年(1863年),英国长老会杜嘉德牧师到泉州传教。三年后,泉南堂正式成立,成为泉州第一座教堂。泉南堂设教140年,历来都是泉州市基督教活动的中心,在海内外享有盛名。泉南堂历史上经历三次重建,旧教堂建于1927年,1938年教堂遭日军轰炸后重修;1949年主堂和钟楼部分翻建,2002年2月22日拆除旧堂重建,并于2007年12月日落成。新教堂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新堂在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貌的同时,里面增添了中央空调、电梯、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是目前福建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教堂。
百源川池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古代的罗城、子城等城壕,经长期汇流而成排水系统,纵横交错,称为“八卦沟”。百源川池是排水系统的蓄泄池之一,其水直通涂门外,取“百川溯源”之意。西北角有铜佛寺,寺内有清乾隆十七年铸的铜佛数尊,造型庄严,神态逼真。华侨大厦和工人文化宫在池的东西两侧,池中有亭榭、曲桥。泉州城原有七个城门,东门、南门、西门、北门、涂门、水门、新门有七个水关,现已破坏,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郡守契玉立南拓罗城以就翼城。原南护城河成为城内濠沟,于是在沟上陆续建起一些石桥,以便往来。原有桥二十四座,现仅剩八座。
泉州钟楼是位于泉州东街西街十字路标准钟楼,钟楼高13.8米,由留英设计师设计,具有欧洲风格。目前,钟楼的钟由机械钟换上石英钟,钟楼还装上了节日灯,夜幕下的钟楼放射出新的光辉,更加灿烂夺目。钟楼位于泉州市区中心,与千年古刹开元寺近在咫尺,与东西塔遥遥相望,威远楼、东西塔和钟楼构成了独特的意境。钟楼上的时钟因为时间走得准,被“老泉州”称为“标准钟”。以前,手表不是很普及,许多市民路过钟楼时都会习惯性地抬头看看时间;戴着手表的市民,也会不由自主的驻足对对时间。附近的老人们说,这里的时钟,曾经是泉州惟一的公用时钟。
府文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学,始建于唐开元末,北宋太平兴国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府文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壮丽,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为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建筑风格在全国现存孔庙中罕见。文庙内设有“泉州府文庙文物陈列馆”、“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泉州古代教育展览馆”。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面阔7间35.3米,进深5间22.7米,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48根白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盘龙檐柱8根,风格古朴,在全国现存文庙中甚属罕见。殿前砌露台,台明嵌有仰莲、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辉绿岩石浮雕。台下通道、拜庭,两旁古榕垂荫,庭外为半月形泮池。
清净寺,位于泉州鲤城区涂门街中段,为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回历400年),公元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寺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形式建筑的,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楼、奉天坛和明善堂。寺内有明成祖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颁发保护清净寺和伊斯兰教的《敕谕》石刻一方,极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