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 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自古以来,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走进古城门,抚摸古城墙,与惠安女擦肩而过,有一种时空倒转的感觉;惠安石雕有“中华一绝”之美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与半月湾、西沙湾和青山湾相连,形成顶级旅游度假胜地。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 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自古以来,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走进古城门,抚摸古城墙,与惠安女擦肩而过,有一种时空倒转的感觉;惠安石雕有“中华一绝”之美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与半月湾、西沙湾和青山湾相连,形成顶级旅游度假胜地。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五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泉州崇福寺位于鲤城区崇福路,初名千佛庵,后改名崇胜寺、洪钟寺、崇福寺,与开元寺、承天寺并称为泉州三大丛林,1982年被福建省政府定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崇福寺是泉州少林寺废后传授少林武功的又一寺院。重修后大雄宝殿的风格保持明代规制,有应庚塔、千人鼎、大洪钟崇福寺“镇山三宝”。大洪钟,铸于明初,声音宏亮,“崇福晚钟”为泉州八景之一。崇福寺坐西向东,方圆约15亩,现存大殿及后殿,系清末重修,重修后大雄宝殿的风格保持明代规制。1996~2001 年重建。寺分三进,规制风格独特。殿堂巍峨宏敞,檐角高翘,斗拱宏大,画栋雕梁,魁伟堂皇,在古代木结构建筑中,可称精致罕见。前进为天王殿,奉祀弥勒佛,旁有四天王,高约两丈,雄伟魁悟;前殿左侧为钟楼善庆楼,右侧为鼓楼福禄阁。中进是大雄宝殿,面宽5间、进深6间,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部分保留宋制,殿前有4根明代八角形石雕龙柱,殿内供奉释迦、药师和弥陀。大殿横匾“戒香普薰”,乃弘一大师墨宝(《泉州人名录·弘一法师)。后进是观音殿,供奉千手观音。此外还有藏经楼、祖师堂,法堂、报恩堂、五观堂、凉亭等。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位于泉州市区东湖街732号,是主要展示泉籍华侨往海外移民及其在海外生存、发展的历史,反映华侨华人群体的主要特点和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由1座主楼、1座综合楼、2座馆前区附属楼组成。 建馆以来,博物馆先后推出“出国史馆”、“泉州人在南洋”两个基本陈列。“出国史馆”主要展示自唐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泉州籍华侨移民海外的原因、类型、方式、过程及其影响;“泉州人在南洋”表现了泉州人在海外生存、发展的历史及海外泉籍华人社会变迁和现状。
泉州市东湖公园位于泉州城区东北隅,是号称“鲤鱼城”之鲤珠所在地,又是古泉州十大胜景之一“星湖荷香”遗址。唐代湖面曾达4000多亩,有二公亭、东湖亭,宋代又添波恩亭,明代又建揽古亭。因唐代宰相姜公辅,欧阳詹等名士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以中心湖水体为核心,环湖建了人文主景:“星湖荷香”(中轴线),“祈凤阁”(至高点),并建了“七星拱月”、“二公亭”、“东湖亭”、“揽古亭”、“波恩亭”等构成幽雅休息区为为静区;另外还建了儿童乐园,游船码头,双舟朝阳等构成娱乐服务区为“闹”区。同时还根据各个景点的人文景观创作了“百鲤广场”、“石泉松屏”、“星湖草坪”、“友谊芳林”、“百果秋园”、“荷里飘香”等16个植物景观。
释雅山公园位于温陵路原泉州农校旧址,在东湖公园斜对面出来的小山岗,近九一街口,它本是历史上施琅将军的故居及四季园林中的“秋、冬”二园(又统称为“东园”),现被改造分为“桂蕊飘香”、“金秋菊韵”、“怀古情思”、“梅林疏影”、“踏径寻幽”等六大意境区。公园不算大,有戏台、假山流水和大草坪,大门口的假山水池算比较好看有趣的园林景观,其余的主要是休闲绿道了。
承天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中心承天巷对面南俊巷东侧,又名月台寺,南唐(公元957-958年)建寺,历代屡经重修,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有“一尘不染”、“梅石生香”等奇景。承天寺环境清幽,颇具城市山林之概,是闹市难得的一片园林缘地。被称为“城市山林”的十奇景分别是:偃松清风、方池梅影、卷帘朝日、榕径午荫、塔无栖禽、瑶台明月、推蓬雨夜、啸庵竹声、鹦歌暮云、石如鹦鹉。
元妙观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街新府口俗称“天公观”,位于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街新府口 ,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年—289年),初曰白云庙,是道教传入福建后的第一座道教宫观,历史上曾产生很大的影响。可惜的是,清末以来屡遭破坏、占用,以至于废圯。1966年,政府规划10亩地,用于元妙观的复建。第一期工程,在元妙观原址———现市区东街复建三清殿,已于1999年12月竣工。该殿建筑面积340平方米,重檐歇山式,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六根高3.2米、直径0.84米的雕龙石柱,十分精美。东西外墙八个石窗和殿后五面墙壁分别嵌有雕刻了道教故事图案的石雕、砖雕。殿顶共有飞檐九条龙脊,脊上雕有老君炼丹炉、飞龙、麒麟和各种道教饰物,颇具匠心。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个以海外交通史为专题的博物馆,它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原址位于著名佛教寺院泉州开元寺院内东侧。1991年2月,新馆主楼于东湖街落成。2003年,在主体楼东侧又建成了“泉州伊斯兰文化陈列馆”。这些都属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一部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主题是反映古代海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经济、文化交流。博物馆内的基本陈列有“泉州古船馆”、“泉州与古代海外交通史陈列馆”、“中国舟船世界”、“伊斯兰文化陈列馆”、“泉州海交民俗文化陈列馆”。古船陈列馆是其位于开元寺内的旧馆,共分2层,主要陈列1974年从泉州湾后渚港发掘的宋代沉船及其伴随出土物,最值得看的当属馆内的宋代海船模型。宋代海船于1974年在泉州湾后渚港出土,为当时国内发现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宋代海外贸易海船,伴随该船出土的还有大量文物,弥足珍贵。
泉州状元街文化旅游特色街位于鲤城区东街后街,是条步行街。这条街西接中山路,北临东街,中段处是玄妙观,建有独具泉州特色的牌坊,被誉为八闽第一街。 而泉州状元徐晦则是八闽(即福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状元街长500米左右,环境幽雅,主要经营旅游文化工艺品等。全街共分三个区,第一街区是一段宅内步行街,二、三层有廊桥相接,还设置三座牌坊:海滨邹鲁、岳献海邦、四门学士,中央有一个700多平方米的市民休闲广场;第二街区入口处有仁风行春、白云古地、太康肇始三座牌坊,区内广场两侧墙壁上的子见老子、老子出关两幅大型壁雕;第三街区最引人注目的要算在街口的仿宋状元石牌坊,牌坊上刻有曾从龙、梁克家、庄际昌、吴鲁等历代出自泉州的状元姓名。状元石牌坊和旁边的鲤鱼跃龙门、渔樵耕读浮雕则反映出古代泉州耕读传家的深厚文化传统。
泉州中山公园位于泉州市区北门威远楼北面的中山公园,原址为清代督署,占地102亩,是集休闲、健身、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目前公园占地102亩,分为四个区:东片绿化文化购物区、南片健身活动区、西片球类活动区、北片榕荫幽居区。园正中有石狮一尊,石狮后为纪念碑群:有辛亥革命七十二烈士纪念碑、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纪念碑群周围为广场,植有20多株古榕树,景点有“飞凤落池”、“拱胜楼”、“六角亭”,周围辟有迂回小道,道旁植凤凰木,还有一座标志性的“孙中山纪念铜像”,毅然站立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