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 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自古以来,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走进古城门,抚摸古城墙,与惠安女擦肩而过,有一种时空倒转的感觉;惠安石雕有“中华一绝”之美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与半月湾、西沙湾和青山湾相连,形成顶级旅游度假胜地。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 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自古以来,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走进古城门,抚摸古城墙,与惠安女擦肩而过,有一种时空倒转的感觉;惠安石雕有“中华一绝”之美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与半月湾、西沙湾和青山湾相连,形成顶级旅游度假胜地。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五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紫帽山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紫帽镇,与清源山、朋山、罗裳山号称“泉州四大山”,海拔 517.8 米,因常有紫云覆顶,故名。唐时,山上有金粟洞,元德真人居此修真。又因山上花木茂盛,清幽恬静,自古有“紫帽凌霄”之誉,为泉州十景之一。自唐以来,即是著名的旅游风景胜地。紫帽山脉,山岳层迭起伏,有的峻峭参天,有的蜿蜒含蓄,有的玲珑如玉,有的回顾生媚。山间高崖飞瀑,泉水叮当。山下紫湖、紫溪诸湖泊碧波荡漾,或宽或窄,曲折回旋,风韵有致。沿湖四周山坡野地,龙眼、荔枝、杨梅、柿子诸多果树,浓荫蔽空,郁郁苍苍。山中金粟洞、古玄寺、古元室、妙峰院等是唐宋明清历代名人道士的读书修炼之处。保福寺、安福寺、普照寺、五塔岩等都留有历代先贤的佛雕摩崖石刻等印迹。而遍布于山中,形体各异的百处“心”字石刻,更是我国的文物奇观。
泉州霞美欢乐水世界位于泉州南安霞美镇,这里是所有泉州人盛夏避暑、度假的不二之选。园区主要分为疯狂冲浪、挑战刺激、童趣戏水三个主题游乐区,共设20余套水上游乐项目。全新的大喇叭滑道,巨兽碗滑道,冲天回旋,大水寨,宝贝水城,彩虹竞赛滑道,浪摆滑梯,海啸池,海浪池,炮筒雪橇,标准泳池,水疗池等项目,引爆惊险,刺激,欢乐的水上体验。
宿燕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紫帽山东面鲤城区江南镇亭店村,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宿燕寺是在宋代海岸寺废墟上建造的,坐北朝南,前案峰峦连绵,后背山峦围护,地形似“燕子归巢”,故名。山巅有老子骑青牛景象。近几年经过改建扩建,建成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及两廊,附有4个亭、莲花池及花园、功德堂赠药处等,景观一新。宿燕寺距泉州市4公里,由泉州大桥沿国道324线南行至亭店村,有水泥山路,可驱车直达寺境。北宋至和年间,山上曾建有佛寺,名曰“海岸庵”,鼎盛之时有五百尼众住寺修行,惜毁于元朝兵火,寺宇荡然无存。现存有比武石、舍利塔、千年大红茶树等古迹。清同治年间,亭店孀妇杨嘉姑,于高峰山上结茅苦修,奉佛持齐。四方善信感于其志行精严,遂广集净资,于光绪年间兴建殿宇,使高峰山再次成为佛门圣地。相传其时有双宿宿劳燕筑巢于房梁之上,被视为吉兆,遂名其为“宿燕寺”。
九日山在南安市境内丰州镇西面,有晋代南迁者,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此登山高瞻远望,故称之。该山历史悠久,自唐以来,文人墨客曾先后登临或隐居于此。山势叠叠奔腾,高在百米左右,岩石悬崖,岩峣峥嵘,绿树掩映摇翠,山前晋江流水蜿蜒荡漾,真是“溪流湾漾,峰峦映发,奥街明秀,隐为一区“,景色迷人,风景优美,文物荟萃,成为泉州著名的游览区之一。山有东西北三峰,其形如钳。顶峰有五代石佛造像,称石佛山。石佛为五代陈洪进所倡刻,高 4.5米,宽1.5米,袒胸盘坐于莲座上,衣纹流畅对称,为泉州最早的石雕造像。山麓原有始建于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28年)的延福寺,乃泉州最早佛教寺院。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在此翻译金刚经,学习汉语,山上还留有翻经石古迹。
石笋公园位于鲤城区西南郊,晋江北岸防洪堤外龟山,以公园内有历史悠久的石笋而名。石笋高约4米,由七段大小不同的花岗岩迭垒而成,圆锥体自下而上渐细而尖秃,底座有斜线纹雕饰,石面雕琢粗糙,造型奇特古朴,北宋即存在。石笋公园是开放式公园,整个公园绿草荫荫,古树浓密,接官亭一侧的潭水碧波荡漾,是一个原生态公园。公园内的山川坛和甘棠桥、龟山桥、棠荫桥(俗称“三桥”)等文物名胜历史遗迹随处可见。
笋江公园位于泉州城西路,北接白水营园、南至笋江路,面积约400亩,是泉州重点改造的民生工程。围绕“一轴、一环、多节点”理念,在原有公园基础上改造提升,建设环湖健康步道、环彩叠翠文化广场、曲院风荷等特色景点。从公园入口一路行进,一条“古韵流芳”中轴线贯穿全园,由南至北串起拍胸舞广场、梨园广场、南音广场和曲艺广场,广场上的石雕、地雕、景墙,在细微之处都融入民俗文化符号。沿途两旁的夜景灯饰,特地选择带有中国结和传统窗饰的图案,曲艺广场的12根灯柱均刻有两首与泉州有关的诗词,诗词则由泉州市楹联学会提供。从高空俯瞰,园内灯饰勾勒出一把“琵琶”的形状,其中曲艺广场状似琵琶底座,中轴线恰似琵琶之弦,拍胸舞广场是琵琶的调音器。最有意思的是,置身于南音广场还有回声效果。
芳草园,位于泉州鲤城区新门街西段,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经三百多年历史,是靖海侯施琅将军在泉州创建春、夏、秋、冬四季花园其中的春园(也称“芳草园”)。“芳草”是以四季游赏诗文“春游芳草地”立意而构思造园,后来荒废了。园内目前建有崇正书院、“三洲芳草”牌坊、涵碧亭等景点。漫步园内,树木郁郁葱葱,榕树、龙眼树、玉兰树、棕榈等大量乔木婀娜多姿,参差交错,为你留出游赏、玩乐、休憩的宽阔空间。园中还利用原有的地形,堆土造坡,孤植造型榕桩,普遍种植香樟、桂花等香化乔木,辅以大量草坪以及各类花灌木,以多姿多彩的植物形态、四季交替变化的花色花姿让你乐而忘返。满眼翠绿,满园神奇,“城市山林”的郊野气息,让你仿佛“回归自然”,感到舒心惬意。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西起城西路,东至中山路。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多为穿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燕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棱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