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 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自古以来,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走进古城门,抚摸古城墙,与惠安女擦肩而过,有一种时空倒转的感觉;惠安石雕有“中华一绝”之美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与半月湾、西沙湾和青山湾相连,形成顶级旅游度假胜地。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 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自古以来,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走进古城门,抚摸古城墙,与惠安女擦肩而过,有一种时空倒转的感觉;惠安石雕有“中华一绝”之美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与半月湾、西沙湾和青山湾相连,形成顶级旅游度假胜地。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五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通淮关岳庙,位于鲤城区涂门街,是泉州古城祭祀文(孔子)武(关羽)圣著名古迹之一,主殿奉祀关汉亭侯、岳忠武王,配祀历代著名忠武将士24位。庙内保存着宋代大儒朱熹手书“正气”和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书“充塞天地”等巨幅名匾,历代泉籍文士名贤之石刻、楹联遍布,文化内涵丰富。正殿称“武成殿”,祀三国关羽和南宋岳飞,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单檐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右为“三义庙”祀三国时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旁祀诸葛亮。左为“崇先殿”,奉祀关公三代先祖。今日三殿并峙,形成结构对称庙宇壮观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294平方米。修复后的殿宇,装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雕,屋脊剪瓷龙雕,造型各异,其间配有花鸟走兽,体现闽南古建筑的艺术风格。
清净寺,位于泉州鲤城区涂门街中段,为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回历400年),公元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寺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形式建筑的,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楼、奉天坛和明善堂。寺内有明成祖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颁发保护清净寺和伊斯兰教的《敕谕》石刻一方,极为珍贵。
涂门街又叫“土门街”,因传储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百源川池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古代的罗城、子城等城壕,经长期汇流而成排水系统,纵横交错,称为“八卦沟”。百源川池是排水系统的蓄泄池之一,其水直通涂门外,取“百川溯源”之意。西北角有铜佛寺,寺内有清乾隆十七年铸的铜佛数尊,造型庄严,神态逼真。华侨大厦和工人文化宫在池的东西两侧,池中有亭榭、曲桥。泉州城原有七个城门,东门、南门、西门、北门、涂门、水门、新门有七个水关,现已破坏,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郡守契玉立南拓罗城以就翼城。原南护城河成为城内濠沟,于是在沟上陆续建起一些石桥,以便往来。原有桥二十四座,现仅剩八座。
铜佛寺原名「百源庵」,始建年代已不可确考。明万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年),杨锡玄居士献地,泉州知府杨胤锡拨巨资主持扩建,占地面积四.三亩。同时铸造铜佛十五尊,高五尺,寺名遂易为「铜佛寺」。铜佛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中心百源川池畔,寺前绿榕垂荫,水光潋滟;东为工人文化宫,西邻泉州府孔庙、明伦堂等古建筑,一九六二年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铜佛寺原名「百源庵」,始建年代已不可确考。明万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年),杨锡玄居士献地,泉州知府杨胤锡拨巨资主持扩建,占地面积四.三亩。同时铸造铜佛十五尊,高五尺,寺名遂易为「铜佛寺」。清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年)施国宝等人再度修葺。数百年来,或因洪水冲击,或因时局动荡、战乱纷起,铜佛寺屡遭毁坏。但此间发愿重建者不乏其人,如清朝的志存及民国时的性愿、觉澈、觉愿法师还在此举办过「觉华佛学苑」、「佛教义诊施药局」等。
府文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学,始建于唐开元末,北宋太平兴国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府文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壮丽,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为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建筑风格在全国现存孔庙中罕见。文庙内设有“泉州府文庙文物陈列馆”、“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泉州古代教育展览馆”。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面阔7间35.3米,进深5间22.7米,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48根白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盘龙檐柱8根,风格古朴,在全国现存文庙中甚属罕见。殿前砌露台,台明嵌有仰莲、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辉绿岩石浮雕。台下通道、拜庭,两旁古榕垂荫,庭外为半月形泮池。
花桥慈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中山南路北段西侧,始建于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为祀北宋泉州名医吴本,闽台尊称吴真人、大道公、花桥公、保生大帝。据史志载,其一生“以医名天下,以济人救物为念,而义不取人一钱”、“业医无贵贱,按病授药,如矢破的”。花桥为其生前行医故址。
承天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中心承天巷对面南俊巷东侧,又名月台寺,南唐(公元957-958年)建寺,历代屡经重修,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有“一尘不染”、“梅石生香”等奇景。承天寺环境清幽,颇具城市山林之概,是闹市难得的一片园林缘地。被称为“城市山林”的十奇景分别是:偃松清风、方池梅影、卷帘朝日、榕径午荫、塔无栖禽、瑶台明月、推蓬雨夜、啸庵竹声、鹦歌暮云、石如鹦鹉。
天后宫,又名天妃宫,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为我国现存建筑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庙。泉州天后宫之闻名于世,不仅是因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还在于其在妈祖信仰的确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妈祖信仰传播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妈祖名林默娘,是北宋时湄洲岛的民女,据说她出生的时候,遍地生香,瑞光四射,她终生行善济人,引导乡人避凶趋吉,后来她为了救护船只遇到风暴的父亲而遇难,百姓感念她的美德,尊她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当地渔民出海前都要到天后宫前祭拜。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