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岛位于福建“黄金海岸”中部,正处在台湾海峡西岸中部的湄洲湾口,距莆田市区40公里的东南海面上,海陆交通都较方便。湄洲岛还是闻名海内外的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东方麦加”。岛上景色优美,有随处可见到奇特巨石的地质景观,以及宽阔细软的沙滩,是度假旅游胜地。岛上有妈祖祖庙、妈祖文化园、鹅尾神石园、黄金沙滩、妈祖影视城等景点。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上五千多座妈祖庙的祖庙。祖庙主要包括天后宫、朝天阁、钟鼓楼等仿宋建筑,每天都有很多信徒来此进香祈愿,因此香火十分旺盛。妈祖文化园紧邻着祖庙,文化园是收费景点,里面的山顶坐落着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塑像,园内还有石刻群和新建的庞大庙宇群,若是坐船从海上远观这些建筑,颇有“海上布达拉宫”的感觉,十分宏伟。
莆禧古城位于莆田市忠门半岛南部,北岸管委会山亭乡莆禧村境内,距离莆田市区约40公里。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明代抗倭遗址。现存古城墙长1335米,东北两座城门保存完好,西南城墙地段存有古城基遗址。城内宫庙年代久远。有城隍庙、天妃宫等古迹。城外有八卦井和戚继光石像。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命名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莆禧古城与湄洲岛隔海相望,莆禧古地名“浮曦”,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加强沿海国防,抵御倭寇侵扰,设莆禧“守御千户所”,隶“平海卫”管辖。“千户所”置正五品官一员,从五品官二员,驻军一千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福建沿海开始建筑防倭军事城堡,当年拆了莆田东角、遮浪两处“镇海堤”石料,筑了平海城和莆禧城。
湄屿,即莆田湄洲岛,因其岛形如眉而得名,居于海中,港岸深澳。岛上有一座宋朝始建的妈祖祖庙,如今世人尊称妈祖为“世界和平女神”,香火鼎盛。湄屿潮音景区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地处湄洲岛最北端。因其独特的风蚀、海蚀地貌,在潮汐浪涌作用下,如管弦细响、似钟鼓齐鸣而得名。“自古宫商传水乐,几如风雨作龙吟。”,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篇。湄屿潮音拥有大小景点20多处。其中:天狗吠日、苍鹰戏鼠、雏燕展翅引人入胜;群英赴会、南天一柱、石涛仰止充满神话色彩;龙腾石、虎踞石、观澜亭、凌波曲桥构成的龙虎滩气势磅礴。
湄洲岛位于福建“黄金海岸”中部,正处在台湾海峡西岸中部的湄洲湾口,距莆田市区40公里的东南海面上,海陆交通都较方便。湄洲岛还是闻名海内外的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东方麦加”。岛上景色优美,有随处可见到奇特巨石的地质景观,以及宽阔细软的沙滩,是度假旅游胜地。岛上有妈祖祖庙、妈祖文化园、鹅尾神石园、黄金沙滩、妈祖影视城等景点。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上五千多座妈祖庙的祖庙。祖庙主要包括天后宫、朝天阁、钟鼓楼等仿宋建筑,每天都有很多信徒来此进香祈愿,因此香火十分旺盛。妈祖文化园紧邻着祖庙,文化园是收费景点,里面的山顶坐落着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塑像,园内还有石刻群和新建的庞大庙宇群,若是坐船从海上远观这些建筑,颇有“海上布达拉宫”的感觉,十分宏伟。
莆禧古城位于莆田市忠门半岛南部,北岸管委会山亭乡莆禧村境内,距离莆田市区约40公里。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明代抗倭遗址。现存古城墙长1335米,东北两座城门保存完好,西南城墙地段存有古城基遗址。城内宫庙年代久远。有城隍庙、天妃宫等古迹。城外有八卦井和戚继光石像。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命名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莆禧古城与湄洲岛隔海相望,莆禧古地名“浮曦”,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加强沿海国防,抵御倭寇侵扰,设莆禧“守御千户所”,隶“平海卫”管辖。“千户所”置正五品官一员,从五品官二员,驻军一千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福建沿海开始建筑防倭军事城堡,当年拆了莆田东角、遮浪两处“镇海堤”石料,筑了平海城和莆禧城。
湄屿,即莆田湄洲岛,因其岛形如眉而得名,居于海中,港岸深澳。岛上有一座宋朝始建的妈祖祖庙,如今世人尊称妈祖为“世界和平女神”,香火鼎盛。湄屿潮音景区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地处湄洲岛最北端。因其独特的风蚀、海蚀地貌,在潮汐浪涌作用下,如管弦细响、似钟鼓齐鸣而得名。“自古宫商传水乐,几如风雨作龙吟。”,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篇。湄屿潮音拥有大小景点20多处。其中:天狗吠日、苍鹰戏鼠、雏燕展翅引人入胜;群英赴会、南天一柱、石涛仰止充满神话色彩;龙腾石、虎踞石、观澜亭、凌波曲桥构成的龙虎滩气势磅礴。
妈祖文化园(Macau Culture Park)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湄洲岛内,园区占地数百亩,大海环抱,怪石嶙峋,满目青山,胜景叠出。游人徜徉其中,似是漫步于一座艺术迷宫,在游兴正酣时,也感受到浓重的妈祖文化的熏陶,其主要景点有妈祖石雕像,妈祖故事群雕、妈祖碑林等,石雕巨像是为纪念妈祖羽化升天一千周年而建的,于一九八七年九月初九奠基。一九九一年九月初九竣工剪彩。当时另建一尊模样完全相同的石雕石像屹立在台湾北港朝天宫,两岸妈祖石雕像头顶冕旒,身披霞帔,端庄慈祥,遥遥相望,共同维护台湾海峡的和平与安宁。妈祖文化园的石雕石像高14.5米,象征着妈祖诞生于14.35平方公里的湄洲岛,共用365块花岗石雕成,寓意妈祖一年365天都在保佑人们平安吉祥。妈祖故事群雕是根据中国历史博物馆出版的妈祖故事、用优质石料精雕而成的,共30组216尊。造型生动活泼,人物栩栩如生。从中您将看到:妈祖,生前——涉波履险,扶危困济;仙后——精魂不泯,神庥人间。一组组群雕,透视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湄洲妈祖祖庙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湄洲镇宫下村东北面。湄洲妈祖祖庙的寝殿、正殿和圣父母祠是祖庙建筑群的主要建筑,是妈祖信仰在祖庙的主要载体。寝殿,占地面积238平方米,建于宋雍熙四年(987)。明洪武七年(1374)泉州卫指挥周坐重建,永乐初和宣德六年(1431)郑和重修,康熙二十二年(1683)姚启圣和康熙二十三年(1684)施琅均以重修,民国年间再度在旧址重修。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额保存民国初重修时的墨书,沿用部分明、清石柱和柱础。正殿,明永乐初(1403)郑和奉旨遣官建造,原为朝天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闽浙总督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建功而扩建祖庙时把朝天阁重修并改为正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抬梁结构建筑。圣父母祠,南宋建、明代重建、清代重修,正堂为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保存宋代天井。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经审议表决,决定将由莆田湄洲岛管委会和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联合申报的《妈祖信俗》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莆田工艺美术城是一处规模颇大的工艺品专业市场,分为木雕区、玉雕区、石雕区、金银珠宝中心等几部分。这里集中了各种档次的商家,几十块到几十万的工艺品都能找到。你可以仅仅随意欣赏那些做工精美、价值连城的宝贝,也可以淘些中意的送亲友或者做纪念。以牌楼-中央广场-休闲广场为中轴线,工艺美术城分为大致对称的两部分,靠近游客接待中心的左侧是珠宝中心、玉雕区和石雕区,右侧则是木雕为主。从游客中心出发,顺序依次游览即可,全程走下来大约2.5公里。普通游客通常花上两三小时游览其中的精华部分,大约1公里行程。工艺美术城中比较值得推荐的有:珠宝中心,不仅聚集了许多著名珠宝品牌,也是莆田金银珠宝的主要交易平台。玉雕一区二楼可参观玉器现场加工表演,木雕一区能看到不少古典家具、象牙雕、沉香木雕刻等,其中不乏大师作品,檀香和沉香的规模在国内都是数一数二的。
镇海堤,原名东甲堤,位于荔城区黄石镇境内,蜿蜒横卧在兴化湾南岸木兰溪入海口,全长6公里。唐元和年间,为抵御海潮、围垦埭田,福建观察使裴次元筑造东甲堤,历代屡有重修,是福建省最早最大的海堤,保护着兴化南洋平原二十多万亩良田。相传,镇海堤存,则南洋平原一年三熟,水乡渔米;镇海堤亡,则南洋平原蒲草丛生,泽国水乡。其意义和地位可见一斑。镇海堤以抵御海潮,围垦埭田,造福于民存世,黄石、新度、笏石、北高四镇69个村共25万人口,22.5万亩田地受益。可谓历经沧桑,迄今已有1200多年。它是莆田最古老效益最大的古建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堤唐元和元年(806年)由闽浙观察使裴次元创建,是在莆田南洋围垦东北角最易被风潮冲毁的土堤外加建石堤3.4公里,自黄石镇东甲村至遮浪村。堤岸有报功祠,系清道光年间邑人陈池养修堤后重建,祠内纪念历代修堤人九位,并用石刻记载了历代修堤的有功人士四百多人事迹。
南日岛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东南部 兴化湾,是南日群岛的主岛,福建省第三大岛,莆田市第一大岛。 南日岛地理位置独特,是扩大对台、对外贸易的窗口,历来也是军事重地, 其南日水道更是海上交通要冲。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尖山远眺、龙头山烈女祠、南日岛烈士纪念碑等,出产南日鲍鱼,为中国鲍鱼主产区之一。南日岛由111个岛礁组成,总陆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面积在0.1平方公里以上的岛礁有18个,素有"十八列岛"之称,其中”乌丘屿” 现属台湾当局 福建省金门县管辖。其中主岛面积为45.08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66.4公里。主岛分为东半岛和西半岛(原来为两个岛屿,后海湾变浅相接)。东西长,南北狭,中间平坦,地形呈现"哑铃"状。
梅妃故里,位于木兰溪下游宁海桥畔的莆田县黄石镇江东村。梅妃原名江采苹,唐玄宗时,作为秀女被选入宫,后封妃。因酷爱梅花,玄宗称其为“梅妃”。 木兰溪畔,宁海桥南岸的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是梅妃故里。村里有座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宫殿式建筑,这就是供奉着仪容端庄的梅妃塑像的浦口宫。浦口宫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殿祀唐明皇的梅妃娘娘像,左边是她的弟弟江采芹即江国舅的塑像;后殿祀玄天上帝。宫传为唐代创建。明万历四年(1576)、清康熙二十八年 (1689)、乾隆二十一年(1756)先后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嘉庆十三年(1808)重修的。占地约1 5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大门、拜亭、正殿、后殿、东西廊房组成。正殿为单檐歇山顶带两披,面阔5间,进深4间,抬梁穿斗结构。拜亭的4柱方形翘角与正殿前檐边接,拜亭是抬梁结构,天花藻井以多层叠的斗拱构成美丽的图案。大门额上的如意斗拱也颇精巧。宫内的柱础、垂莲、雀替、驼峰、护栏等木、石构件皆雕刻精美。整座浦口宫宛如京城那富丽辉煌的宫殿。宫内尚存清嘉庆《重修浦口宫记》等石碑。
宁海桥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与黄石两地交界处,木兰溪下游的入海口,古为宁海渡,故名宁海桥。宁海桥初建于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由于溪海在此处汇流,建桥工程十分艰巨,自元至清,300多年间六建六圮。到清雍正十年(1732年)第七次修建,历时15年才建成功。是一座势如长虹、凌空飞架的大石桥。每年端午节,拂晓站在桥上观日出,蔚为奇观:旭日初升,极似一面大圆镜,放射出万道金光;桥下波光粼粼 ,犹如金龙逐波,十分壮观,故有“宁海初日”之雅称,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该桥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在桥上加铺了一层水泥桥面,秀屿港至涵江的公路从此通过,与福厦公路衔接。宁海桥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桥上观日出,万道金光直投桥下,犹如金龙逐波,仪态万千,蔚为奇观,故有“宁海初日”之誉。该桥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白塘湖,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湖,也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白塘秋月”胜景的所在地,景区占地2.4平方公里,位于涵江区南郊约2公里处,省道涵黄公路东侧,亘跨白塘湖上梧、洋尾、镇前三镜,交通极为便利。白塘湖景区自然风光优美,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内涵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众多景观与抗金名将李富、民族英雄文天祥、戚继光等历史名人有关,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整个景区与向南不远的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宁海初日”和“梅妃故里”构成了众多景点连片,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胜地。
木兰溪是中国福建省东部独流入海的河流,发源于仙游县西苑乡黄坑村,横贯莆田市中、南部,自西北向东流经莆田市的仙游县、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等地区,至三江口注入兴化湾入台湾海峡。流域内木兰溪沿岸水利设施众多,为流域生产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电力支持,为福建省八大河流之一。同时木兰溪及其支流、入海口湾是市内重要的水运航道。因此被称为莆田人民的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