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它的美在于蜿蜒曲折,似修长清丽的窈窕淑女,以“瘦”为特征,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林木扶疏,园林建筑古朴多姿,瘦西湖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所谓“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漫步于瘦西湖畔,万般诗情画意尽现其中。 瘦西湖上的桥特别多,且各有姿态。从虹桥开始,“两堤花柳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景就开始了。
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
大明寺位于扬州瘦西湖西北角的蜀冈中峰上,初建于南朝,距今已经1500余年了。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就在这里传经授戒。寺内最出名的当属栖灵塔,塔中供奉着释迦摩尼的舍利子,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也都曾登临赋诗。大明寺寺宇依飞凤山塬而建,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南可观太白积雪,西可见西岐後河,北可瞻法门寺真身宝塔,东有隋文帝泰陵相对。寺内前院还有一株琼花树,树叶繁茂,春天花开白如玉盘,有“扬州琼花,世间无双”之誉。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它的美在于蜿蜒曲折,似修长清丽的窈窕淑女,以“瘦”为特征,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林木扶疏,园林建筑古朴多姿,瘦西湖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所谓“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漫步于瘦西湖畔,万般诗情画意尽现其中。 瘦西湖上的桥特别多,且各有姿态。从虹桥开始,“两堤花柳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景就开始了。
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
大明寺位于扬州瘦西湖西北角的蜀冈中峰上,初建于南朝,距今已经1500余年了。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就在这里传经授戒。寺内最出名的当属栖灵塔,塔中供奉着释迦摩尼的舍利子,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也都曾登临赋诗。大明寺寺宇依飞凤山塬而建,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南可观太白积雪,西可见西岐後河,北可瞻法门寺真身宝塔,东有隋文帝泰陵相对。寺内前院还有一株琼花树,树叶繁茂,春天花开白如玉盘,有“扬州琼花,世间无双”之誉。
何园,原名寄啸山庄,位于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是扬州私家园林中的压轴之作,并与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同时被评为首批全国重点公园。著名学者余秋雨称在中国造园史上,能让人仰望的就是何园的“片石山房”了。何园其建筑特色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 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历史人文的旖旎画卷;一位集官僚、盐商、隐者、教育家多重身份的传奇人物,曲折隐秘的心阶历程在此淋漓披露;一个由封建走向开明的世家大族兴衰荣辱的生存活剧在此栩栩上演;一部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丰富多彩的外传故事在此生动展现……
扬州东关街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东关街是扬州手工业的集中地,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街,如樊顺兴伞店、曹顺兴箩匾老铺、孙铸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孙记玉器作坊、董厚和袜厂等。和东关街紧紧相连的是东圈门的古街区。两条街现已结合起来共同规划、整治、开发,这里除有老字号店铺外,还集中了众多古迹文物:有逸圃、汪氏小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还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安定书院、仪董学堂,和明代的武当行宫、明代的准提寺等。
隋炀帝陵,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 2013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两座古墓,其中一座的墓志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2013年11月16日,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扬州组织召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专家一致认定,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
扬州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又名扬州汉陵苑,位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东部,占地66000平方米。馆内地形起伏,林木葱郁,建筑古朴,融文物保护与园林绿化为一体,是展示汉代扬州历史文化风貌的人文景观。汉陵苑主要展示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汉武帝之子)及王后的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两座墓同属于帝王级的“黄肠题凑”式大型木椁墓,其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结构之复杂、用料之考究、制作之精良,是“黄肠题凑”式木椁墓的典型代表,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同类型墓葬中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大型木椁墓。
傍花村,位于扬州城西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而建。傍花村得名于孔尚任在《傍花村寻梅记》中所记,是古代文人墨客踏雪寻梅、吟诗赏菊的佳处。清代学者黄承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等都与傍花村有着或多或少的渊源。 傍花村展现扬州独具魅力的“花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休闲文化”,旅游者可以尽情体验回归乡野的闲适和惬意,观赏湿地公园、傍花人家,品尝花卉宴、维扬特色宴等等。同时设置乡村农家特有的耕作、采摘、渔樵、养殖等生活情境,充分利用原生态植物,巧妙分隔局部空间,营造山水田园的优美环境。
扬州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瘦西湖万松岭,始建于1954年,现在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扬州市北部的国家级风景区蜀岗瘦西湖的万松岭,占地面积80亩。扩建于1997年,改建于2005年。烈士陵园内建有入口牌楼、凭吊广场、烈士诗抄碑、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烈士事迹陈列馆等纪念建筑物。烈士陵园入口牌楼古朴典雅,上面镌刻着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集散广场两侧建有六座碑壁,上面镌刻着全国著名烈士的诗抄。 凭吊广场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可一次容纳5000人祭扫。广场两侧嵌卧着八个直径为4.5米的石雕花圈。烈士纪念碑呈现雄伟庄严的风格。纪念碑阳面镌刻毛泽东同志“为国牺牲永垂不朽”遒劲有力的手迹。阴面镌刻以扬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名义撰写的碑文。2008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鉴真路樱花大道,位于扬州鉴真图书馆西侧,因遍植樱花,是扬州政府打造的首条市区樱花大道。
鉴真图书馆位于扬州大明寺院内,建筑为仿唐式,由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捐资5000多万元于2005年6月5日破土动工,于2007年5月18日建成,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图书馆为仿唐式坐落在大明寺院内,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图书馆主体是四坡顶主殿,厢房围其四周,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结构,鉴真图书馆与大明寺藏经楼正好处在同一中轴线上,与平山堂、栖灵塔、佛学院相望相应、文脉相通,成为我国佛教界特色建筑之一。它与鉴真学院一样,延续了梁思成赋予鉴真纪念馆的设计理念,是以大雄宝殿为轴对称分布的仿唐建筑,这里,回廊曲折,屋宇参差,庭院开阔,檐角舒放。图书馆的主体是四坡顶主殿,连着回廊的厢房则围其四周。沿着东厢房逆时针转动,依次为美术馆、滴水坊、宿舍楼、教学室、办公区等场所,分布着7个多媒体教室和500平方米的展览室。主体建筑共三层。底层为半地下庭园,主要有书库和远程教学中心、文印中心。二层为书刊借阅处,阅览室可容纳200名读者,另有44张坐椅及4个小型讨论室。三层为《扬州讲坛》报告厅,有905个座位,空调和声光设备齐全,这是一个特别的建筑。
扬州唐城遗址以蜀岗上、下分为衙城和罗城,规模很大,仅次于京城长安、洛阳,是中国东南地区著名的唐代城市遗址。历史遗迹、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从中可领略唐风古韵,唐文化的风采和唐代扬州文明。登城墙阙楼,俯视扬州城十里秀色美景,远眺江南吴楚诸山的佳处,品赏唐代文物精品经幢、八角石桂。延和阁内,可以欣赏到扬州唐代出土文物精华,了解扬州历史文化,令人顿发思古之幽情。唐城遗址博物馆在本市平山堂东路与长春路的交叉口,西有大明寺、观音山禅寺,北有唐子城遗址,南有保障湖、瘦西湖等,风光十分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