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它的美在于蜿蜒曲折,似修长清丽的窈窕淑女,以“瘦”为特征,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林木扶疏,园林建筑古朴多姿,瘦西湖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所谓“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漫步于瘦西湖畔,万般诗情画意尽现其中。 瘦西湖上的桥特别多,且各有姿态。从虹桥开始,“两堤花柳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景就开始了。
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
大明寺位于扬州瘦西湖西北角的蜀冈中峰上,初建于南朝,距今已经1500余年了。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就在这里传经授戒。寺内最出名的当属栖灵塔,塔中供奉着释迦摩尼的舍利子,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也都曾登临赋诗。大明寺寺宇依飞凤山塬而建,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南可观太白积雪,西可见西岐後河,北可瞻法门寺真身宝塔,东有隋文帝泰陵相对。寺内前院还有一株琼花树,树叶繁茂,春天花开白如玉盘,有“扬州琼花,世间无双”之誉。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它的美在于蜿蜒曲折,似修长清丽的窈窕淑女,以“瘦”为特征,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林木扶疏,园林建筑古朴多姿,瘦西湖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所谓“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漫步于瘦西湖畔,万般诗情画意尽现其中。 瘦西湖上的桥特别多,且各有姿态。从虹桥开始,“两堤花柳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景就开始了。
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
大明寺位于扬州瘦西湖西北角的蜀冈中峰上,初建于南朝,距今已经1500余年了。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就在这里传经授戒。寺内最出名的当属栖灵塔,塔中供奉着释迦摩尼的舍利子,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也都曾登临赋诗。大明寺寺宇依飞凤山塬而建,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南可观太白积雪,西可见西岐後河,北可瞻法门寺真身宝塔,东有隋文帝泰陵相对。寺内前院还有一株琼花树,树叶繁茂,春天花开白如玉盘,有“扬州琼花,世间无双”之誉。
何园,原名寄啸山庄,位于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是扬州私家园林中的压轴之作,并与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同时被评为首批全国重点公园。著名学者余秋雨称在中国造园史上,能让人仰望的就是何园的“片石山房”了。何园其建筑特色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 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历史人文的旖旎画卷;一位集官僚、盐商、隐者、教育家多重身份的传奇人物,曲折隐秘的心阶历程在此淋漓披露;一个由封建走向开明的世家大族兴衰荣辱的生存活剧在此栩栩上演;一部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丰富多彩的外传故事在此生动展现……
扬州东关街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东关街是扬州手工业的集中地,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街,如樊顺兴伞店、曹顺兴箩匾老铺、孙铸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孙记玉器作坊、董厚和袜厂等。和东关街紧紧相连的是东圈门的古街区。两条街现已结合起来共同规划、整治、开发,这里除有老字号店铺外,还集中了众多古迹文物:有逸圃、汪氏小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还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安定书院、仪董学堂,和明代的武当行宫、明代的准提寺等。
旌忠寺,位于扬州市广陵区旌忠路2号,紧邻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因古老而出名。它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是扬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周围广大信徒祈福、礼佛的好去处。旌忠寺的照壁与周围的民居相连,上书“佛光普照”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被一尊正对寺门的香炉挡住了两个字。红色的寺门只有两扇,旁边的石狮子栩栩如生、憨态可掬。整个寺院,也就两座主体建筑。一座是大雄宝殿,供奉着毗卢佛、帝释、梵王。
文昌阁,位于汶河路、文昌路交叉处,为江苏省扬州市地标建筑。文昌阁,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属于扬州府学建筑群,旧日阁上悬有"邗上文枢"匾额。现存文昌阁为三级砖木结构,攒尖顶楼阁式建筑,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有些相似。上部是寰宇穹顶结构,为楼阁式的文庙建筑中罕见。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攒尖后以宝瓶收顶,顶部为椭球。文昌阁底层为八角形,四面辟有拱门,与街道相通。
南门遗址位于南通西路与南门外大街交叉口以东。南门遗址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中国城门通史”上,它还澄清了扬州唐罗城南界的多种说法,揭开了扬州城池考古的新序幕,为扬州城遗址四至范围确定奠定了基础。现在的遗址公园内还保存着当年的古迹,加上小桥流水与古建筑,反映了当时扬州的地位。现在漫步在这些场景中,可以体验一下江南古镇的感觉。
石塔寺,原在古木兰院,现位于新辟的文昌路街心绿地内,建于唐代,为五级六面石塔,原在古木兰院。塔身石龛有浮雕佛像26尊,具有唐代风格。塔侧的一棵银杏为扬州的著名古树,有千年历史。石塔为五层楼阁式,平面六边形。一、三、五层开有拱门。各层间有飞檐,檐边刻有花纹。石塔周围一圈清代所修围栏,上面雕刻也可一观。石塔为五层六角,上有佛像,须弥座石栏板雕刻龙、凤、牛、马等图案。
得胜桥,位于扬州广陵区,是一条一百多米长的东西向的小街。旧日在街的东段有一座无名的小石旱桥。相传明代,常遇春将军从淮东凯旋途经此桥,为颂扬战功将此桥命名为“得胜桥”,在这里,至今流传着“骑马得胜到辕门”的说法。而今的得胜桥,除了富春茶社,这里还出产扬州最著名的“三把刀”。在得胜桥巷尾不足数十米的地方,有刀剪店逾十家。
荷花池公园,位于瘦西湖正南方约三公里处,是整个扬州甚至整个江苏省最大的、最为专业的荷花公园。是以荷花观赏、科普与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这里集中栽培了全球所有的荷花品种,从不同国家物种、颜色、大小以及温寒性等分类不同品种。公园在荷花池之北,呈半鸟形,绿树成荫。已建古典式砖木厅房、风景各一座。厅房三楹,三面回廊,飞檐翘角;六角风亭居西北高阜,檐下六面饰精雕花板。园内有花房,栽百余种花木,四季花香,春有杜鹃、茶花、春兰、茉莉;夏有仙人昙花、睡莲、六月雪、夹竹桃;秋有桂花、菊花、石蒜、一串红;冬有腊梅、天竹等。
万历江都县志》引宋《宝佑志》云:“四望亭在州治南,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特授直宝谟阁、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事崔与之建。”《乾隆江都县志》载,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清康熙、雍正年间均曾修葺。原名文奎楼,后名魁星阁,是江都县学的组成部分。亭为砖木结构,八面三层,攒尖式瓦顶。底层四面皆有拱门与十字街道相通,故有“过街亭”之称。二、三层八而围以古朴的窗栏隔扇。登梯而上,推窗四眺,市区附近景色可一览无余。每层亭檐有八个飞角,三层共24个,每个飞角都有风铃,风吹铃响,声调悠扬。四望亭原名“文奎楼”,后名“魁星阁”。魁星是奎星的俗称,取“奎主文昌”之意,原是县儒学的辅助建筑,是江都县学的组成部分。上个世纪50年代县学内供奉孔老夫子的大殿还存在。县学大门前立有三座石牌坊。在“魁星阁”西侧,县学的东、西院墙界址处,又各有一座过街石牌坊。以这两座过街牌坊为界,行人从它下面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魁星阁”里边供奉魅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