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它的美在于蜿蜒曲折,似修长清丽的窈窕淑女,以“瘦”为特征,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林木扶疏,园林建筑古朴多姿,瘦西湖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所谓“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漫步于瘦西湖畔,万般诗情画意尽现其中。 瘦西湖上的桥特别多,且各有姿态。从虹桥开始,“两堤花柳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景就开始了。
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
大明寺位于扬州瘦西湖西北角的蜀冈中峰上,初建于南朝,距今已经1500余年了。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就在这里传经授戒。寺内最出名的当属栖灵塔,塔中供奉着释迦摩尼的舍利子,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也都曾登临赋诗。大明寺寺宇依飞凤山塬而建,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南可观太白积雪,西可见西岐後河,北可瞻法门寺真身宝塔,东有隋文帝泰陵相对。寺内前院还有一株琼花树,树叶繁茂,春天花开白如玉盘,有“扬州琼花,世间无双”之誉。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它的美在于蜿蜒曲折,似修长清丽的窈窕淑女,以“瘦”为特征,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林木扶疏,园林建筑古朴多姿,瘦西湖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所谓“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漫步于瘦西湖畔,万般诗情画意尽现其中。 瘦西湖上的桥特别多,且各有姿态。从虹桥开始,“两堤花柳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景就开始了。
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
大明寺位于扬州瘦西湖西北角的蜀冈中峰上,初建于南朝,距今已经1500余年了。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就在这里传经授戒。寺内最出名的当属栖灵塔,塔中供奉着释迦摩尼的舍利子,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也都曾登临赋诗。大明寺寺宇依飞凤山塬而建,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南可观太白积雪,西可见西岐後河,北可瞻法门寺真身宝塔,东有隋文帝泰陵相对。寺内前院还有一株琼花树,树叶繁茂,春天花开白如玉盘,有“扬州琼花,世间无双”之誉。
何园,原名寄啸山庄,位于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是扬州私家园林中的压轴之作,并与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同时被评为首批全国重点公园。著名学者余秋雨称在中国造园史上,能让人仰望的就是何园的“片石山房”了。何园其建筑特色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 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历史人文的旖旎画卷;一位集官僚、盐商、隐者、教育家多重身份的传奇人物,曲折隐秘的心阶历程在此淋漓披露;一个由封建走向开明的世家大族兴衰荣辱的生存活剧在此栩栩上演;一部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丰富多彩的外传故事在此生动展现……
扬州东关街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东关街是扬州手工业的集中地,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街,如樊顺兴伞店、曹顺兴箩匾老铺、孙铸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孙记玉器作坊、董厚和袜厂等。和东关街紧紧相连的是东圈门的古街区。两条街现已结合起来共同规划、整治、开发,这里除有老字号店铺外,还集中了众多古迹文物:有逸圃、汪氏小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还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安定书院、仪董学堂,和明代的武当行宫、明代的准提寺等。
开元寺坐落于扬州江都大桥镇,因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故得名。寺名由大书法家李邕题写。寺由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南楼等组成,高大宏伟、凝重端庄。大诗人刘长卿、卢纶、罗隐等曾登临赋诗抒怀:“过雨开楼看晚虹,白云相逐水相通”(卢纶);“空堂来霜气,永夜清明灯”(刘长卿);“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罗隐)。这些绝妙诗句,勾勒出长江岸边古寺的优美景色。开元寺于清顺治十八年迁移至镇西三丰村,寺貌依旧。1958年寺废圮。1994年开始,重新兴建山门、三圣殿、客堂、斋堂等。主体建筑大雄宝殿,由扬州建筑设计院设计,大殿的彩绘由我国著名彩画大师、北京故宫博物院马田老先生主持设计。、2013年,江苏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第11号公告,大桥镇开元寺榜上有名,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该区第一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东郊,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其中江都抽水站规模和效益为远东之最,世界闻名旅游区占地160公顷,集科普教育、观光游览、休闲健身于一体,以宏伟的水利工程、丰富的自然植被、秀美的江河水景著称。由枢纽工程北望,广袤的苏北平原河网密布,稻菽千重,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在历史上,这里又是个易旱易涝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终于在1961年12月挥开了第一锹土。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历时16年。第一抽水机站在1963年4月胜利完成,接着又投资1.7亿元兴建了二、三、四站及其配套工程。到1977年3月,一个拥有远东最大排灌能力,能灌、能排、能发电、能航运的综合水利枢纽在世界东方巍然出现,这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第一站。全站共拥有33台机组,总功率为49800千瓦,每秒钟可提引江水473吨,自引江水550吨。一小时抽水量可供40500亩田插秧。一天一夜的抽水量,如果注入宽深1米的水渠,可以绕地球一周。
龙川广场坐落于江苏 扬州市江都城区中心西南角,是引江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全省一流的“城市客厅”,总面积10万平方米,在功能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整体与局部都体现了“龙川文化”的精髓,聚合“龙之魂”、“川之韵”的丰富内涵,融入现代化表现手法,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巧妙揭示了“龙”、“水”、“绿”的主题。下沉式广场北首主入口处有一块天然卧石,上刻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的“龙川广场”四字,水由石下涌出,沿“龙川”逐层跌落,注入广场中心的“龙池”。龙池”内设音乐喷泉,在此可以观赏到随音乐节奏自然形成的壮美景观。“龙池”中心设置广场主题雕塑——“龙腾”,采用抽象和写实相结合的现代雕塑手法塑造,重30多吨,外蒙不锈钢,总高21米,寓示着“龙川胜地”21世纪美好的未来,是整个广场空间的构图中心和视觉中心。“龙池”周围为广场活动场地,呈三环式。内环总面积2000平方米,寓意新千年的到来。
墩头寺,位于扬州蜀冈之东(在江都双沟)为山之头,故被称为墩头,元末明初,高僧印智法师云游至此,认为此地很有吉兆,便在此修心弘法,并携当地百姓兴建寺庙。清乾隆皇帝南巡时曾亲往察看,并欣然为寺庙题匾“墩头古寺”。抗战时期,寺内殿堂厢房等设施被毁。2002年底,墩头古寺开始修复重建,先后兴建了山门、天王殿、三圣殿、地藏堂、观音殿、斋堂、僧舍等,再现墩头古寺的昔日辉煌。
邵伯古堤是位于江都邵伯镇甘棠社区以西的运河故道东岸的一段古运河河堤。邵伯古堤始建于宋代,用于防止邵伯湖湖水外泄,保持运河水位。运河大堤起初是为“泄有余,防不足”而设,主要功能仅是维持运河的水位。明代以后,运河成为淮河的入江通道,河床逐年淤积升高,运河逐渐成为悬河,对运河以东地势低洼的里下河地区形成巨大威胁,此段大堤作为防洪屏障被不断加高加固。邵伯古堤的修筑,使邵伯段大运河脱离湖面,成为独立航道。同时,古堤也是抵御淮河洪水,保障邵伯镇安全的重要屏障。古堤现存部分南北长300米,截面为梯形,下底宽8米,上口宽2.5~3米,高5米。
许晓轩故居位于江都市区,199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是江都城区重要的旅游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正门上方的匾额“许晓轩故居”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许晓轩在这里生活学习了20年。为了深切缅怀许晓轩的丰功伟绩,弘扬先烈精神,从1996年开始,江都市委、市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了修复许晓轩故居的工程,动员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团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加修复烈士故居的工作,为故居修复交一次特殊党费、特殊团费,做一次特别奉献。许晓轩故居占地面积并不大,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块匾,匾上有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许晓轩故居”。走进门,就可以看见一尊许晓轩的半身铜像,只见他戴着一副眼镜,目视前方,表情十分严肃,好像在同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似的。许晓轩的目光中透露出刚毅,他坚信敌人注定要失败,革命一定会胜利。
仙女公园建于1985年,园不大,占地不过十几亩,但布局之妙,景色之美,令人久久难忘。园址在芒稻河东岸,七闸桥东堍,依水傍堤。仙女公园门前设石牌坊,浑厚古朴,以浅红色剁斧石建成,四柱皆取华表形制,云纹缠绕。正面坊额“龙川胜迹”,背面“仙女遗踪”,雄奇雅健,笔力古朴。门厅与牌坊同处一条中轴线上,形为如意。进门厅先是一小园,园中,以太湖石依地势堆叠成花台,几株翠竹点缀其间,恰到好处。园门—亡古篆“游仙”二字映入眼帘。进入园门,西部五叠泉,一支“玉液”从假山顶端跌落,出水处似为龙头。水流不断,水溅石响,如闻琴韵,泉旁山黄树绿,溪旁仙女雕像亭亭玉立,淡装,素裹,冰清玉洁。溪边绿柳吻水,花木葱茏,把仙女映衬得楚楚动人。沿东壁回廊前行,一假山横亘,若龙而卧,东为龙首,尾在西边。仙女公园美不胜收,《唐伯虎》、《蒲松龄》等电视剧的大量镜头在此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