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以北,地处华东旅游黄金线上。原名花山,因春天黄花漫山而得名。后因开山之祖南朝梁代高僧宝志登山结庵讲经传教,此山遂名声大震。宝华山森林公园素有“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整座宝华山以近30平方公里的森林景观为主体。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四大奇景。静卧于山林之间的隆昌寺因其“律宗第一名山”的地位,一直也受到四面八方香客的供养,据说乾隆皇帝七次下江南,六上宝华山,可见其在佛界的威望。
九连尖,又称九华山或九连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主峰高433米,由九个连绵起伏的山头组成。这里被称为南京的“小武功山”,因其高山草甸的地貌特征而闻名。九连尖徒步路线:起点位于九华山公墓附近,旁边还有个废弃的铜矿,终点位于句容境内的固江口水库。穿越全程5公里左右,往返约10公里。
伯先路近代建筑群多为清末民初建造。1860年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镇江被辟为通商口岸。咸丰十一年( 1861 )在云台山麓镇屏山、迎江路、江边一带设租界,建英国、美国、日本领事馆,从此出现了众多西洋建筑。此后又出现了一些仿西洋建筑和中西合璧式建筑,也有中国古典民族风格建筑等。这些建筑群犹如上海外滩的万国银行,历经100多年的岁月洗礼,依然矗立在此而更添古韵。徜徉在其间,看梧桐叶落,夕阳斜照,瞬间便能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宝华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以北,地处华东旅游黄金线上。原名花山,因春天黄花漫山而得名。后因开山之祖南朝梁代高僧宝志登山结庵讲经传教,此山遂名声大震。宝华山森林公园素有“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整座宝华山以近30平方公里的森林景观为主体。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四大奇景。静卧于山林之间的隆昌寺因其“律宗第一名山”的地位,一直也受到四面八方香客的供养,据说乾隆皇帝七次下江南,六上宝华山,可见其在佛界的威望。
九连尖,又称九华山或九连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主峰高433米,由九个连绵起伏的山头组成。这里被称为南京的“小武功山”,因其高山草甸的地貌特征而闻名。九连尖徒步路线:起点位于九华山公墓附近,旁边还有个废弃的铜矿,终点位于句容境内的固江口水库。穿越全程5公里左右,往返约10公里。
伯先路近代建筑群多为清末民初建造。1860年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镇江被辟为通商口岸。咸丰十一年( 1861 )在云台山麓镇屏山、迎江路、江边一带设租界,建英国、美国、日本领事馆,从此出现了众多西洋建筑。此后又出现了一些仿西洋建筑和中西合璧式建筑,也有中国古典民族风格建筑等。这些建筑群犹如上海外滩的万国银行,历经100多年的岁月洗礼,依然矗立在此而更添古韵。徜徉在其间,看梧桐叶落,夕阳斜照,瞬间便能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昭关石塔因塔上刻有“昭关”两字,故名“昭关石塔”。因其正好立在街中上方,其形如瓶,又叫瓶塔、过街石塔。建成于元朝至大四年(1311年),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长江路南。昭关石塔塔的下半部用块石垒砌,成四根石柱,顶部铺满条石,筑成一个框架形的台座,石塔即建于这个台座上,下面可以通行人马。塔高4.69米。塔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昭关石塔是江南的喇嘛塔式过街塔。昭关石塔借助山水地形,渲染佛家教义,具有突出的特点。2006年5月25日,昭关石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津渡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金山寺与崮山之间,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距今已有1300多年了。整个古渡有历史文化遗物12处之多,古街以石板铺路,明清建筑群整齐的排列在每条石板路的两边,飞檐走壁,窗棂雕琢。在这里不仅可以逛古街,体力好的朋友还可以登山俯瞰美丽的长江美丽的城。这里的锅盖面可称镇江特色,来此必吃。
伯先公园是为纪念民主革命先烈赵声而建的全市唯一的纪念性公园。公园位于镇江市云台山南簏,占地面积120亩,由同盟会冷御秋倡议筹建,著名园林专家陈植教授设计。1926年开工,1931年6月建成开放。公园依山势而造,犹如一把巨型的太师椅,里面有各类古树名木28棵,树木繁盛,空气新鲜,环境幽雅。其中园内的“五卅”演讲厅古建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伯先公园题写园名,现勒石于公园大门右侧。1980年10月,原孙中山先生秘书田桓亲书《赵伯先简历》,现刻嵌于公园大门左侧。伯先公园,坐落在镇江城西云台山东南麓。为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先烈赵声(伯先)而建立,面积8.6公顷,为市内惟一的一座纪念性公园。民国15年(1926年),老同盟会员冷御秋倡议建立赵声公园。由著名园林专家陈植设计,民国20年6月竣工。初名赵声公园,后更名伯先公园,并将公园前的南马路,改名伯先路。民国20年,举行公园落成典礼,为赵声铜像揭幕。著名文史专家、邑人柳诒征在铜像基座正面题写“赵公伯先之像”六字,并写了碑文。
金山佛教广场紧邻金山寺西部,广场面积为1.67公顷,是金山寺举行法事活动及集会的重要场所。作为金山寺大雄宝殿轴线的延伸,金山佛教广场是重要的景观节点,其中水天桥、照壁、佛教文化柱、转经轮、撞钟架、宝相花地刻、因缘石、三福桥等八个景观将渊远的佛教文化融入其中,使金山广场与金山寺成为互动共融的空间。在镇江的金山公园内,著名的金山寺,沿大雄宝殿的中轴线向西,就是后建的金山佛教文化广,占地面积很大哦,三座并排的石桥~三福桥,与金山寺大雄宝殿的大门相对应,气派。金山寺前的佛教广场比较空旷,可能主要的功能还是为金山寺举办活动而设的吧,广场的风格和整个公园不是太协调,一般很少有游人会去哪里,广场有一座桥可以通往金山湖公园,但一般不允许通行,因为金山湖公园是免费游览的。
赛珍珠故居 (镇江)是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S. Buck)19世纪底到20世纪初时在江苏省镇江的故居,位于润州山路6号。故居占地约400平方米,是一座青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1992年10月31日被命名为“镇江市友好交流馆”,用以收存陈列赛珍珠的著作和相关物品、资料及中美友好交往的有意义的展品,现已成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73年3月26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赛珍珠葬礼的悼词中称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敏感的富于同情心的人”。1998年美国前总统布什访问中国时告诉中国朋友:“我当初对中国的了解,以至后来对中国产生爱慕之情,就是赛珍珠的影响,是从读她的小说开始的。”赛珍珠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115部作品,是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得奖作品有《大地三部曲》、《异邦客》、《东风西风》等,主要描写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
慈寿塔位于山顶,是金山标志。高约三十六米,砖木结构,七级八面。顺着内部旋式木梯可直登塔顶。俯身栏杆,镇江城尽收眼底,可见大江浩荡东去,群山逶迤入怀之雄伟气势。慈寿塔下,有金山寺镇山之宝-周鼎、金山图、铜鼓、玉带,合为“四宝”。金山原有双塔,明初俱废。1472年日本画僧雪舟登临金山,所绘《大唐扬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上有南北相向的两座宝塔。明穆宗隆庆年间寺僧了明于北塔旧址重建一塔,名之慈寿塔,清咸丰年间此塔毁于战火。光绪年间金山寺住持隐儒经五年奔走,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资助下终于一了建塔心愿。时年恰逢慈禧六十寿辰,刘坤一遂在慈寿塔外花墙上刻上湖南八龄童李远安手书“天地同庚”四个大字以示贺寿。宋代王安石曾在《金山》诗中赞道:“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金山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的金山上,金山因有金山寺而名闻遐迩,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帝曾亲笔题写“江天禅寺”,但自唐以来,人们皆称金山寺。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金山寺庙依山而造,殿宇厅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慈寿塔耸立于金山之巅,拔地而起,突兀云天。从山麓到山顶,一层层殿阁,一座座楼台,将金山密集地包裹起来,山与寺浑然一体。
金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它是以"京口三山"之首,位于镇江市区西北部,北回归线以北。有44米高, 520米周长,原是扬子江中的唯一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心一朵"芙蓉"之美称。宋朝沈括的"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南江北镜里天"的诗句,就是对当年金山的写照。金山佛寺建筑风格独特,依山而造,殿宇厅堂,亭台楼阁,椽木栋接,相比相衔,丹辉碧映,加上慈寿塔耸立于金山之巅,拔地而起,突兀云天,使整个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寺庙,构成了一种金碧辉煌"寺裹山"的奇特风貌。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整个金山风景区有著名的金山寺、法海洞、白龙洞、天下第一泉、芙蓉楼、玉带桥等40余处景点和古迹,而每一处都有一段动人的神话和传说。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岳飞金山寺详梦等等,以《白蛇传》的传说闻名暇尔。
张云鹏故居建于民国初年,与五柳堂毗邻相望,占地近600平方米,前后四进九间,四周围墙,正门朝南。东西两墙长满爬山虎藤本植物,微风吹过,绿波荡漾,雅韵十足。正门上方两则题额格外醒目:一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原焦山定慧寺主持茗山法师题写的“仲景家声”四字,笔力苍劲,庄重之气隐隐扑面。仲景,即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一生行医以人为本,撰成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后又经人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为中医治疗学的开山之作。张云鹏一门三代皆修行中医,与张仲景同为一姓,医脉相承,门额“仲景家声”十分贴切。另一题额则为地方名士王全藻所写“通幽”二字,是中唐诗人常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句意境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