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紫云山属伏牛山系东麓,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组成,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有平顶山市“前花园”之美誉,现为国家AA级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它以“奇、秀、幽、古”而著称,展江北第一槲林之风貌,示丰厚理学文化之瑰宝,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紫云山上万亩槲林,素有“江北第一槲林”之称,暮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深秋层林尽染,艳压红花;明代户部尚书李敏在此建紫云书院弘扬儒家文化,为当时中原理学中心,遂使紫云山名扬天下。紫云山在历史上有重要的影响,传说中,大隗(广成子)曾在此山修练, 黄帝曾慕名来此拜访大隗,老君曾来此隐居,东汉时期刘秀搬兵经此歇息, 留有饮马处、拴马槐等遗迹,明代户部尚书李敏在此创建紫云书院,太子朱祐樘(后为弘治帝)曾来此读书研习,至今仍是学子们争相拜访的地方。
许昌双龙湖公园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地处许昌城市西南一隅,因其在清泥河、运粮湖两河交汇处,湖中又建有二龙戏珠的两条青石巨龙而取名双龙湖公园。双龙湖公园的规划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总面积220亩,总投资600多万元。本工程2004年10月开工建设,2006年竣工。2008年被命名为省级达标广场。公园主要由广场、湖区、绿地组成。其中广场占地面积50亩,水系岛屿50亩,绿地120亩,绿地率达77%,绿化覆盖率达82%。1543株,灌木10.2万株,草坪近5万平方米。
许昌灞陵桥景区又名关公辞曹处,为国家3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许昌市许继大道西段七号,是集休闲、娱乐、游览于一体的文物景区。桥面宽能并行两车,桥长90米,两岸杨柳成行,风景宜人,桥旁有《汉关帝挑袍处》石碑,为明末将领左良玉所立。另一通碑为辞曹书,保存完好,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又竖了四通碑,文字清晰,碑文论述关羽对曹操辞其金而挑其袍的过程,歌颂他“依曹已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州”。说他视高官厚禄若粪土,褒他“情深义重垂千秋,士民争拜汉云长”。清道光年间傅梓之《许州记》载甄汝舟怀古诗句,云:“野水四堤浸柳条,道边残碣记前朝。长髯勒马横刀处,万古英风八里桥。”
襄城县紫云山属伏牛山系东麓,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组成,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有平顶山市“前花园”之美誉,现为国家AA级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它以“奇、秀、幽、古”而著称,展江北第一槲林之风貌,示丰厚理学文化之瑰宝,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紫云山上万亩槲林,素有“江北第一槲林”之称,暮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深秋层林尽染,艳压红花;明代户部尚书李敏在此建紫云书院弘扬儒家文化,为当时中原理学中心,遂使紫云山名扬天下。紫云山在历史上有重要的影响,传说中,大隗(广成子)曾在此山修练, 黄帝曾慕名来此拜访大隗,老君曾来此隐居,东汉时期刘秀搬兵经此歇息, 留有饮马处、拴马槐等遗迹,明代户部尚书李敏在此创建紫云书院,太子朱祐樘(后为弘治帝)曾来此读书研习,至今仍是学子们争相拜访的地方。
许昌双龙湖公园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地处许昌城市西南一隅,因其在清泥河、运粮湖两河交汇处,湖中又建有二龙戏珠的两条青石巨龙而取名双龙湖公园。双龙湖公园的规划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总面积220亩,总投资600多万元。本工程2004年10月开工建设,2006年竣工。2008年被命名为省级达标广场。公园主要由广场、湖区、绿地组成。其中广场占地面积50亩,水系岛屿50亩,绿地120亩,绿地率达77%,绿化覆盖率达82%。1543株,灌木10.2万株,草坪近5万平方米。
许昌灞陵桥景区又名关公辞曹处,为国家3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许昌市许继大道西段七号,是集休闲、娱乐、游览于一体的文物景区。桥面宽能并行两车,桥长90米,两岸杨柳成行,风景宜人,桥旁有《汉关帝挑袍处》石碑,为明末将领左良玉所立。另一通碑为辞曹书,保存完好,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又竖了四通碑,文字清晰,碑文论述关羽对曹操辞其金而挑其袍的过程,歌颂他“依曹已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州”。说他视高官厚禄若粪土,褒他“情深义重垂千秋,士民争拜汉云长”。清道光年间傅梓之《许州记》载甄汝舟怀古诗句,云:“野水四堤浸柳条,道边残碣记前朝。长髯勒马横刀处,万古英风八里桥。”
许昌关帝庙,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许继大道西段7号霸陵公园内,是全国八大关庙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它是为纪念关羽灞陵桥挑袍而建的祠庙,由凭吊者和当地民众捐资捐地,州官资助兴建而成,建于清康熙28年(公元1689年)。庙中文物展示了后人对关羽“忠、义、仁、勇”精神的崇敬,尤其是在大殿内把关羽和曹操同殿供奉,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现存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11026平米。中轴线主建筑有山门、仪门、卷棚、大殿、春秋阁;中轴线两侧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东西厢房等,形成三进院、九殿一阁的建筑布局。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完整,庄重典雅。关帝庙现有明清碑碣50余通,为研究三国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
张良洞,是汉留侯张良早年读书求道的洞穴。位于河南省禹州市颍北区颍河河畔。有关成洞有两说:一说金哀宗正大四年(公元1227年),禹民为纪念张良,在所谓原洞的基础上凿壁成洞;一说明代禹州知州徐明善自州西南把老子殿堂改建于颍河之滨,凿岸为洞,名曰“张良洞”。张良洞洞处幽雅清静处,俯临潺潺颍水,远揽三峰晓晴。清康熙年间禹州知州刘国儒增拓张良的恩师黄石公洞和訾仙洞。三条洞并列开凿在面临颍河的石壁上,前留2.5米宽的拜谒通道,临颍筑有护壁。其中张良洞进深6米,宽3米,洞高3米,洞口由青砖浆砌,门额书“张良洞”三字;洞内设祭坛、神塑。由于张良洞曾为清初兵备沈荃修禊之地,后任知府逐渐辟建成大成殿三楹,环以斋舍,有亭有堂,有轩有圃,间植花木,成为人们拜谒、游览的胜地。
河南禹州钧窑址博物馆、禹州市钧瓷研究所位于禹州市西区禹州古城钧官窑路北段,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钧官窑遗址保护区内,占地面积47000平方米,为国家全民事业单位,管所合一,拥有众多的高级工程师、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和名家巧匠,是一家人才荟萃、实力雄厚、全国唯一的钧瓷专门研究机构。2007年底禹州市委、市政府开始筹建新的钧官窑址博物馆项目。中国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钧瓷专业博物馆,同时博物馆与对面颍河水域景观组成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博物馆的标识由著名设计大师、同济大学林家阳教授设计。中心设计理念来自于古语九宫格的“九宫之中曰为钧”,主体标志形象是一个烧窑的窑口,里面是满满当当的瓷器,用图案的不同突出“中为钧”的含义,外围的图案是中国汉字“宋”、“官”、“窑”的共同部首“宀”的艺术加工,内部图案看似一片片的瓷片,俗语有云: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禹州森林植物园位于禹州市颍北区中部,距市中心2公里,设计投资8.5亿元,分两期开发,建设工期为5年。园内汇集国内外各种树种、变种达千余种,是以山林野趣为主体。禹州森林植物园森林覆盖率89.9%,汇集国内外各类植物1200多种,其中珍稀植物116种。全园共分9个景区、3个景观带、107个景点。9个景区即:门区、引种林区、常青林区、色叶林区、百果林区、百药苑区、百花林区、观光苗圃区、园林会议中心。三个景观带为:溪柳融梦、花溪泽芳、玉溪潇径。可春踏芳草,闻百花之香;夏栖浓荫,听流水潺潺;秋观红叶,看枫林之醉;冬赏百梅,看雪花飞舞;四时景色各有妙趣。既有江南园林、又有北国风光;既有中原风貌,又有禹州特色;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古代风韵,又有现代气息。
曹魏古城位于河南省许昌市,是以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商业服务、特色居住为主要功能的曹魏文化古城。曹魏古城东至文峰路,南至七一路,西至京广铁路,北至八一路,用地面积约3.9平方公里。其核心区为护城河以内1.87平方公里。曹魏古城以护城河为界,分为核心区和协调区两大区域,总体形成“一轴一环六区”的功能分区。一轴”即以春秋楼、曹丞相府等历史文化遗址为核心,形成贯穿南北1.3公里长的曹魏中轴;“一环”即以水为脉,依托建成的护城河生态景观资源,打造5.3公里长的环护城河曹魏风情带;“六区”即民俗文化风情区、古韵特色生活区、文化休闲生活区、特色滨水生活区、风貌协调宜居区、门户特色商业区。
许昌春秋楼广场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建设路中段,春秋楼南面,历史上曾以关公宅、武安王庙、关王庙、“两院英风”庙、关夫子祠、及关帝庙称之。是一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曹操东征,下邳之战俘获关羽及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为保皇嫂安全,关羽“土山三约”之后暂且归附曹操来到许昌。曹操宠才爱将,遂拜关羽为偏将军,并赐府宅一处,让关羽和二位皇嫂同住。关于为避嫌将一宅分为两院,让二位皇嫂住内院,自己住外院,院中有一楼,关羽在此秉烛达旦夜读《春秋》,春秋楼由此而得名。现存春秋楼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历经元、明、清三代多次修葺。形成了“一宅分两院”的基本格局,外院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春秋楼、关圣殿以一重、二重、三重檐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内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西与文庙毗邻,“文武”二圣并祀实为全国少有,尤其是景区主体建筑关圣殿高达33米,内塑15米高的关公塑像更是极为罕见。如今,春秋楼景区正日益成为海内外游客旅游观光、朝拜关公的一处旅游胜地。
春秋楼文物景区位于许昌市中心,历史上曾以关公宅、武安王庙、关王庙、“两院英风”庙、关夫子祠、及关帝庙称之。是一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曹操东征,下邳之战俘获关羽及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为保皇嫂安全,关羽“土山三约”之后暂且归附曹操来到许昌。曹操宠才爱将,遂拜关羽为偏将军,并赐府宅一处,让关羽和二位皇嫂同住。关于为避嫌将一宅分为两院,让二位皇嫂住内院,自己住外院,院中有一楼,关羽在此秉烛达旦夜读《春秋》,春秋楼由此而得名。现存春秋楼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历经元、明、清三代多次修葺。形成了“一宅分两院”的基本格局,外院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春秋楼、关圣殿以一重、二重、三重檐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内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西与文庙毗邻,“文武”二圣并祀实为全国少有,尤其是景区主体建筑关圣殿高达33米,内塑15米高的关公塑像更是极为罕见。
许昌西湖公园,劳动路以东,西大街以北,清虚街以西,建安大道以南,包括护城河水域西北段的小西湖。小西湖,风景又异常美丽,再加上宋时苏轼曾有诗赞美“西湖虽小亦西子”,故得名小西湖。许昌西湖公园的小西湖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永乐大典》称“天下西湖三十六,许州(许昌)西湖在。1958年正式建西湖公园。古建筑德星亭、听水亭、读书亭、梅花堂等得以再现历史风采,小虹桥、烟波桥、聚星桥点缀其间,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场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活动中,小西湖遗址被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许昌小西湖源于东汉末年。当时因挖土筑城形成坑洼,后汇水成湖。据传,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就是将汉献帝囚禁在今许昌西湖湖畔。经历代扩建,到北宋时,社会经济繁荣,百姓在此植树插柳,种上藕莲,小西湖逐步成为中州有名的园林胜景。后来苏轼移官浙江杭州,致书州官赵德邻,建议改名小西湖,以区别于杭州西湖。清道光《许州志》载:“小西湖水源于陉山之泉,弯环盘折流行至此,蓄而聚焉,通连于州城之濠,前贤守是邦者,相其地形水势,因高而为亭台,因下而为池沼……其间有梅、有荷、有莲,花木相错,不能遍举。路虽细可以驰马,波虽浅可以泛舟,因满湖荷花,故称西湖莲舫,为许州十景之一。”
许昌文峰塔又称文明寺塔,位于河南省许昌博物馆内,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由许州知州郑振光倡导创建。塔通高51.3米,呈平面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组成。许昌文峰塔平面呈八角形,为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通高49.536米,由基台、基座、塔身、塔刹等部分组成。基台为八角形,用条砖平卧顺砌而成。基座为石质八角形束腰须弥座,表面浮雕出连续性的仰覆瓣莲和卷草花纹,玲珑秀丽。基座之南砌筑有半圆形如意踏跺。除第一层外,其他各层之面阔自下而上逐层稍有收敛,诸层高度均匀递减。许昌文峰塔结构严谨,气势雄伟,为河南省200多座明代砖塔之冠。196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文峰耸秀”为许昌十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