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东南15公里处,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其烧造陶瓷的炉火1000多年来灼灼不息,形成“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是古潼关八景之一。陈炉古镇更因“陶炉陈列”而得名,作为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制瓷窑场,它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其陶瓷以图案古朴浑厚、民间气息浓郁而著称。
耀州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这里的陶瓷发掘规模之大,出土文物数量之多,遗址遗迹保留之完整,文化内涵之丰富,为世界瓷窑遗址所鲜见,是一座巨大的陶瓷文化宝库。耀州窑唐代创烧,五代发展,北宋鼎盛,金代续烧,终于元末明初,连续烧造陶瓷的历史长达800余年,“十里窑场”留下极其珍贵的陶瓷文化遗产。遗址发掘逾万平方米,出土文物300多万件、片,清理作坊、窑炉200余座。博物馆集中展出了保存较完好的唐三彩作坊、窑炉遗址和唐、宋制瓷遗迹,在全世界也属罕见;陈列展示了一千多件珍贵耀瓷文物、标本和生产工具,反映了耀州窑宏大的生产规模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
孙思邈纪念馆为药王山文化景区项目之一,是药王山文化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药王山景区山门以西,处于药王山景区东西轴线的核心位置,将作为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窗口、旅游接待基地和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的重要举办地。孙思邈纪念馆为药王山文化景区项目之一,是药王山文化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药王山景区山门以西,处于药王山景区东西轴线的核心位置,将作为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窗口、旅游接待基地和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的重要举办地。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5亩,总建筑面积约14500平方米,项目主体建设工期为6个月,预计总投资1.2亿元,项目依山就势,充分利用地形,形成地上两层、地下两层的台地式建筑(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都与规划道路相连接)。地面主馆面积约7000平方米,主要展览药王孙思邈的生平事迹、医药著作及学术贡献,以及我国中医药文化发展历程等。地下部分建筑面积约7500平方米(含两个阙),主要提供相关旅游配套服务。
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东南15公里处,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其烧造陶瓷的炉火1000多年来灼灼不息,形成“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是古潼关八景之一。陈炉古镇更因“陶炉陈列”而得名,作为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制瓷窑场,它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其陶瓷以图案古朴浑厚、民间气息浓郁而著称。
耀州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这里的陶瓷发掘规模之大,出土文物数量之多,遗址遗迹保留之完整,文化内涵之丰富,为世界瓷窑遗址所鲜见,是一座巨大的陶瓷文化宝库。耀州窑唐代创烧,五代发展,北宋鼎盛,金代续烧,终于元末明初,连续烧造陶瓷的历史长达800余年,“十里窑场”留下极其珍贵的陶瓷文化遗产。遗址发掘逾万平方米,出土文物300多万件、片,清理作坊、窑炉200余座。博物馆集中展出了保存较完好的唐三彩作坊、窑炉遗址和唐、宋制瓷遗迹,在全世界也属罕见;陈列展示了一千多件珍贵耀瓷文物、标本和生产工具,反映了耀州窑宏大的生产规模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
孙思邈纪念馆为药王山文化景区项目之一,是药王山文化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药王山景区山门以西,处于药王山景区东西轴线的核心位置,将作为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窗口、旅游接待基地和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的重要举办地。孙思邈纪念馆为药王山文化景区项目之一,是药王山文化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药王山景区山门以西,处于药王山景区东西轴线的核心位置,将作为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窗口、旅游接待基地和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的重要举办地。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5亩,总建筑面积约14500平方米,项目主体建设工期为6个月,预计总投资1.2亿元,项目依山就势,充分利用地形,形成地上两层、地下两层的台地式建筑(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都与规划道路相连接)。地面主馆面积约7000平方米,主要展览药王孙思邈的生平事迹、医药著作及学术贡献,以及我国中医药文化发展历程等。地下部分建筑面积约7500平方米(含两个阙),主要提供相关旅游配套服务。
药王山景区是以中华药文化和山水形胜为特色,集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健身及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山地型城郊风景游赏区,景区距衢州市区30公里,是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烂柯山——乌溪江风景名胜区的主景区之一。景区总面积10平方公里,由三老峰、药王居、马尾瀑、石林荟翠四景群及入口旅游服务中心组成。景区汇密林、清溪、深潭、飞瀑、绝峰、幽谷、仙洞、险道等自然景观于一体;奇峰绝立,幽谷生云,飞瀑流霞,顽石蕴秀,山环水抱,林木葱茏,百药丛生,峭壁崖间,古藤悬彩,天地复色,走兽观人;有特色景点、景观100多处。雄险奇秀幽的山水形胜,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里生长着560种植物,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10余种;野生果树近百种;中草药500余种,名贵药材2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兽类12种,特别是野生猕猴有数百只之多,景区已驯养了猕猴30余只供游人观赏;还有珍稀保护禽类6种,观赏性鸟类20余种,蛇类10余种,两栖类、鱼类10余种。
神德寺遗址公园建设是2013年陕西铜川市耀州区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大工程,将文物保护与佛教文化传承结合起来。神德寺塔位于耀州城北步寿原下的神德寺遗址,1956年8月6日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耀州城内最古老的建筑实物。据史料记载,神德寺是隋代安奉舍利的重要寺院,虽经几度变迁,但从唐代以后,神德寺塔就一直矗立于此。神德寺遗址公园建设工程西至石耀路,东至210国道,南至塔坡路,北至气象局,东西长约为503米,南北宽约为370米。
神德寺塔建于宋代,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城北步寿原下的半坡上,为砖塔仿木楼阁式结构,通高35米,底围25.04米,内径2.9米,八面八棱九级,斗拱挑角,密檐环围,凋刻精美,建筑风格雄浑庄严,观赏价值极高。2004年9月24日维修塔身时发现很多手抄佛经,最早的可追溯到唐代。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正门面东,高两米、宽1.26米,青石门楣上线刻一佛二菩萨,门框南北两面分别线刻持弓箭和宝剑天王,由于线条漫漶,辨认十分困难。塔底层正西有一假门,宽1.26米,进深0.69米。塔体每面三开间,用砖砌出隐柱,柱间有阑额,塔体隐柱、阑额、假窗均涂土红色。塔体的第二层设计最复杂,布局很巧妙,是预想中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其正东、正西各有一面方形假门,正南正北各有一卷门洞,四门两侧分别建有方形五横格假窗。第四层正南、正北,第三、五层正东、正西各设有一面券门洞。塔檐为两出挑,每面有九朵斗栱、檐上用砖叠涩收分。每个檐角垂挂铃铛,总共72个,有风吹来,叮咚作响,塔内空筒状,无楼梯。
铜川市耀州区博物馆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学古路耀州文庙内,其前身为1984年5月成立的耀县博物馆,后更名为耀州区博物馆,隶属于耀州区文化文物局。馆址所在地耀州文庙,创建于北宋嘉枯三年(1058年),为历代祭祀孔子的庙宇,现存大成殿、戟门、权星门、东西庑、耳房等古建筑,为二进院落。据史书记载,耀州文庙创建后,历经元末战乱,毁于兵赞,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成化十二年(1476年)大修,弘治五年(1492年)扩建,大成殿由原来的5间改为7间,规制增高,规模扩大。由于各代的多次维修,使其兼具了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成为渭北地区古代建筑的精品。1957年5月31日,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类)”。
药王山石刻丰富多彩,隋至明摩崖造像一处,佛龛二十三个,造像四十五尊。分别属于隋、唐、五代、宋、金、元、明作品。造像分浮雕、高浮雕及圆雕三种技法。大者高至丈余,小者矮不盈尺,雕工细腻,线条流畅,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药王山摩崖石刻造像,制作时代自北周唐、宋直至明清。药王山摩崖石刻造像,分布于山之东南隅东西长20多米的崖面上。现存7个洞窟、23个佛龛,共43尊造像。造像技法包括高浮雕、浮雕和圆雕制作时代自北周唐、宋直至明清。石窟造像中以第 2号窟的北周弥勒像最为精美,高 3.3米。唐代造像11尊,均属盛唐时期,其中第3号窟第5龛的菩萨像,造型颇佳,属药王山造像中的上品。中国北朝至明代的碑刻、造像及摩崖石雕群。在陕西省耀县城东2.5公里药王山上。山因唐代名医孙思邈隐居于此而得名。
有三个水池,儿童区,浅水区,深水区,潜水区挺干净的而且里面的救生员态度特别好,一直就在那里感觉挺安全真要有个危险也能及时出现救援,深水区没去。主要是为了带孩子去的...服务态度还是不错的,希望下次去的时候儿童区的水能变的干净点...还有更衣室里面的冲澡水直接是凉水,谁去了也不可能是为了专门洗澡去的,就是游完冲一下而已,弄成温水会好点。
懿宗简陵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西北三十公里的庄里镇山西村紫金山上(又名虎头山),懿宗的陵寝就在主峰下。唐懿宗李漼(公元833-873年)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戊寅病死,乾符元年(874年)2月,葬于简陵。 [1] 庙号:懿宗,谥号:昭圣恭孝皇帝。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陵虽因山为陵,但营建时,唐末农民大起义的烽火已经点燃,社会秩序已陷入混乱状态,加之懿宗在位期间挥霍赏赐无度,云、贵一带连年兵乱,几经镇压,国力耗尽,故简陵的修造相对粗糙、简陋。简陵寝宫凿建于紫金山中峰之南麓。陵园城垣因山而筑,平面略呈方形,内城四面正对山陵处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门外均置石狮一对,并夯筑双阙。
耀县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耀县县城内北大街学古巷,是一个地方综合类博物馆,根据北宋元祜九年(1093年)刻立的《耀州重修州学记》碑和清陈仕林《耀州志》记载,耀州文庙于嘉祜三年(1058年)由知州史火召创建。后经多次维修,元末战乱时烧毁,明初首任知州魏必兴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洪武九年(1376年)增建了戟门和棂星门。到明朝末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模。建制则沿用“左庙右学”的规制,就是文庙在左而学校(古称儒学,今耀州区委院内)在右,与明清以来“庙学合一”的设置不同。该址于1957年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耀州志》载;文庙创建于宋嘉佑中(1056-1063年),元延佑中(1314-1320年)重建,元末毁于兵灾,明代先后六次修整。清康熙卅五年(1696年)及乾隆年间(1736-1795年)又进行过三次修整,1957年整修过一次。1984年建立县博物馆后,1986年整修大成殿。今存之大成殿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修建的。正殿外表结构严密,宏伟壮观。
铜川市图书馆属于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新馆占地20亩地,建筑总面积为12400平方米,设计藏书量为50万册。总投资约5000万元。是一所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公共图书馆。铜川图书馆是集收藏、借阅、休闲为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设有少儿借阅室、老年借阅室、地方文献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读者书店等11个服务部室。将为市民提供一个宽敞、舒适的学习和休闲环境,为提高市民文化素养,满足各类人员的求知需要,全面提升城市品味做出积极的努力。铜川图书馆作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在不断的发展中,由小变大,由过去封闭式的管理到开放式服务,馆藏图书由建馆初期的几千册增加到现在的30多万册。全馆现有职工4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6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5人,平均年龄30岁。服务手段实现了计算机操作服务。建成了四个数字精品文献库,千余种期刊并通过馆外流量统计系统(PKSS)及流量,科室持证读者足不出户在家通过读者卡号及密码访问、检索和下载本馆的CNKI期刊资源;还建立了自动读报系统使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结构区域合理更加丰富,提升了服务手段和能力,打造一流的图书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