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东南15公里处,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其烧造陶瓷的炉火1000多年来灼灼不息,形成“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是古潼关八景之一。陈炉古镇更因“陶炉陈列”而得名,作为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制瓷窑场,它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其陶瓷以图案古朴浑厚、民间气息浓郁而著称。
锦阳湖生态园位于陕西耀县境内,锦阳湖水域6千亩,湖岸延绵10多公里,与铜川境内的药王山、玉华宫等风景名胜古迹融为了秦北一条旅游热线,被誉为渭北旱塬上一颗璀璨明珠。作家贾平凹先生《废都》一书便是创作于此,其后重游此地更是提下了“小住桃曲坡,大观锦阳湖”的诗句。在烟波渺渺的锦阳湖中,荡着小舟或乘上水上快艇,清静幽雅之中透着动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湖区群山环绕,山水相连,时见白鹭低翔于水面,时见野鸭划翔与林间,都会令您心旷神怡,乐不思归。在静思林中休闲小憩,在绿荫环绕的钓鱼塘边垂钓,踩着泥泞抓螃蟹,提着小篮采果子,围着篝火尽情的狂欢。
马咀欧洲风情小镇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西部边缘,毗邻锦阳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是一个天然氧吧。风景如画的马咀村是“美丽乡村”的典范,欧式风情建筑,惟妙惟肖的涂鸦,点醉了现代农村的美好形象,现可开展风格不同的主题外景拍摄,各类亲子活动,儿童农业教育和采摘活动等。
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东南15公里处,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其烧造陶瓷的炉火1000多年来灼灼不息,形成“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是古潼关八景之一。陈炉古镇更因“陶炉陈列”而得名,作为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制瓷窑场,它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其陶瓷以图案古朴浑厚、民间气息浓郁而著称。
锦阳湖生态园位于陕西耀县境内,锦阳湖水域6千亩,湖岸延绵10多公里,与铜川境内的药王山、玉华宫等风景名胜古迹融为了秦北一条旅游热线,被誉为渭北旱塬上一颗璀璨明珠。作家贾平凹先生《废都》一书便是创作于此,其后重游此地更是提下了“小住桃曲坡,大观锦阳湖”的诗句。在烟波渺渺的锦阳湖中,荡着小舟或乘上水上快艇,清静幽雅之中透着动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湖区群山环绕,山水相连,时见白鹭低翔于水面,时见野鸭划翔与林间,都会令您心旷神怡,乐不思归。在静思林中休闲小憩,在绿荫环绕的钓鱼塘边垂钓,踩着泥泞抓螃蟹,提着小篮采果子,围着篝火尽情的狂欢。
马咀欧洲风情小镇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西部边缘,毗邻锦阳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是一个天然氧吧。风景如画的马咀村是“美丽乡村”的典范,欧式风情建筑,惟妙惟肖的涂鸦,点醉了现代农村的美好形象,现可开展风格不同的主题外景拍摄,各类亲子活动,儿童农业教育和采摘活动等。
神德寺塔建于宋代,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城北步寿原下的半坡上,为砖塔仿木楼阁式结构,通高35米,底围25.04米,内径2.9米,八面八棱九级,斗拱挑角,密檐环围,凋刻精美,建筑风格雄浑庄严,观赏价值极高。2004年9月24日维修塔身时发现很多手抄佛经,最早的可追溯到唐代。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正门面东,高两米、宽1.26米,青石门楣上线刻一佛二菩萨,门框南北两面分别线刻持弓箭和宝剑天王,由于线条漫漶,辨认十分困难。塔底层正西有一假门,宽1.26米,进深0.69米。塔体每面三开间,用砖砌出隐柱,柱间有阑额,塔体隐柱、阑额、假窗均涂土红色。塔体的第二层设计最复杂,布局很巧妙,是预想中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其正东、正西各有一面方形假门,正南正北各有一卷门洞,四门两侧分别建有方形五横格假窗。第四层正南、正北,第三、五层正东、正西各设有一面券门洞。塔檐为两出挑,每面有九朵斗栱、檐上用砖叠涩收分。每个檐角垂挂铃铛,总共72个,有风吹来,叮咚作响,塔内空筒状,无楼梯。
铜川书画院是铜川市唯一 政府设置全额拨款的书画事业单位,副县建制 ,隶属于铜川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集书画研究、创作、展览、交流、收藏、公共教育为一体的学术机构。铜川书画院成立于1995年,位于铜川市新区正阳路(报告大厅后院)。铜川书画院内设:办公室、创研部、展览部。核准编制10人,现有有专职画家7人(张岗、赵清、吕冰、刘宁、罗小宝、洪铭、张海亮),其中国家一级美术师1人,国家二级美术师3人,国家三级美术师3人;管理人员2人,外聘书画家24人。首任院长刘根基,现任院长张岗。铜川书画院(铜川美术馆)职能 :积极开展书画艺术理论研究与创作活动,不断促进铜川书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指导、开展各类书画艺术培训,培养书画艺术创作骨干人才;组织举办各类书画展览、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负责收藏、鉴定古今优秀书画作品,以及书画文献资料的整理;拓展公共美术教育,积极推进美术基础知识普及和提高大众审美素质;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铜川市耀州区博物馆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学古路耀州文庙内,其前身为1984年5月成立的耀县博物馆,后更名为耀州区博物馆,隶属于耀州区文化文物局。馆址所在地耀州文庙,创建于北宋嘉枯三年(1058年),为历代祭祀孔子的庙宇,现存大成殿、戟门、权星门、东西庑、耳房等古建筑,为二进院落。据史书记载,耀州文庙创建后,历经元末战乱,毁于兵赞,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成化十二年(1476年)大修,弘治五年(1492年)扩建,大成殿由原来的5间改为7间,规制增高,规模扩大。由于各代的多次维修,使其兼具了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成为渭北地区古代建筑的精品。1957年5月31日,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类)”。
耀州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这里的陶瓷发掘规模之大,出土文物数量之多,遗址遗迹保留之完整,文化内涵之丰富,为世界瓷窑遗址所鲜见,是一座巨大的陶瓷文化宝库。耀州窑唐代创烧,五代发展,北宋鼎盛,金代续烧,终于元末明初,连续烧造陶瓷的历史长达800余年,“十里窑场”留下极其珍贵的陶瓷文化遗产。遗址发掘逾万平方米,出土文物300多万件、片,清理作坊、窑炉200余座。博物馆集中展出了保存较完好的唐三彩作坊、窑炉遗址和唐、宋制瓷遗迹,在全世界也属罕见;陈列展示了一千多件珍贵耀瓷文物、标本和生产工具,反映了耀州窑宏大的生产规模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
铜川植物园位于铜川新区长丰北路与咸丰路交汇处,原为铜川市中心苗圃,占地188亩。2013年12月开工建设,最快将于今年国庆节开园。园内计划栽植57目89科500余种植物,除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外,还有睡莲、紫叶芦竹、香蒲等十多种水生植物。除了大量植物外,铜川植物园还建设了许多基础服务设施,例如廊亭、花坛、湖面、景观桥等,为前来观赏的市民提供最大的便利。同时,植物园里还将展示模拟的自然景象,也可进行国内外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和培育以及植物新品种的选育。铜川植物园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园林树种固碳释氧能力的估算,在园区植物配置时,因地制宜注重选择固碳释氧能力高的树种,把灌木与乔木合理搭配,以期将园林绿地固碳释氧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缓解城市及周边污染。建成后,铜川植物园将成为渭北地区重要的植物培植基地、生境展示实验基地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铜川城市转型、生态建设成效的具体体现,称为铜川建设休闲养生城市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铜川市图书馆属于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新馆占地20亩地,建筑总面积为12400平方米,设计藏书量为50万册。总投资约5000万元。是一所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公共图书馆。铜川图书馆是集收藏、借阅、休闲为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设有少儿借阅室、老年借阅室、地方文献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读者书店等11个服务部室。将为市民提供一个宽敞、舒适的学习和休闲环境,为提高市民文化素养,满足各类人员的求知需要,全面提升城市品味做出积极的努力。铜川图书馆作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在不断的发展中,由小变大,由过去封闭式的管理到开放式服务,馆藏图书由建馆初期的几千册增加到现在的30多万册。全馆现有职工4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6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5人,平均年龄30岁。服务手段实现了计算机操作服务。建成了四个数字精品文献库,千余种期刊并通过馆外流量统计系统(PKSS)及流量,科室持证读者足不出户在家通过读者卡号及密码访问、检索和下载本馆的CNKI期刊资源;还建立了自动读报系统使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结构区域合理更加丰富,提升了服务手段和能力,打造一流的图书馆形象。
照金丹霞地质公园位于铜川市耀州区西北部石质山地峡谷区,地处鄂尔多斯腹部陕西省渭北山地,占地60.8平方公里,以南北方过渡地带的丹霞景观为依托,拥有众多白垩纪宜君砾岩和凤凰山砾岩构成的石质山峰,沟溪纵横,山峦起伏,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兼具“华山之险”和“南山之秀”。公园分为秀房沟园区、王家沟园区和大香山园区三大园区,主要包含薛家寨、九龙寨、大香山和王家沟丹霞地貌景观区、照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旧址区,香山寺佛教文化景观区等。是研讨中国南北自然环境产生差异原因及青藏高原演化和隆升机制的重要地带。
神德寺遗址公园建设是2013年陕西铜川市耀州区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大工程,将文物保护与佛教文化传承结合起来。神德寺塔位于耀州城北步寿原下的神德寺遗址,1956年8月6日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耀州城内最古老的建筑实物。据史料记载,神德寺是隋代安奉舍利的重要寺院,虽经几度变迁,但从唐代以后,神德寺塔就一直矗立于此。神德寺遗址公园建设工程西至石耀路,东至210国道,南至塔坡路,北至气象局,东西长约为503米,南北宽约为370米。
耀县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耀县县城内北大街学古巷,是一个地方综合类博物馆,根据北宋元祜九年(1093年)刻立的《耀州重修州学记》碑和清陈仕林《耀州志》记载,耀州文庙于嘉祜三年(1058年)由知州史火召创建。后经多次维修,元末战乱时烧毁,明初首任知州魏必兴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洪武九年(1376年)增建了戟门和棂星门。到明朝末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模。建制则沿用“左庙右学”的规制,就是文庙在左而学校(古称儒学,今耀州区委院内)在右,与明清以来“庙学合一”的设置不同。该址于1957年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耀州志》载;文庙创建于宋嘉佑中(1056-1063年),元延佑中(1314-1320年)重建,元末毁于兵灾,明代先后六次修整。清康熙卅五年(1696年)及乾隆年间(1736-1795年)又进行过三次修整,1957年整修过一次。1984年建立县博物馆后,1986年整修大成殿。今存之大成殿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修建的。正殿外表结构严密,宏伟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