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游泰山一般先游岱庙。岱庙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古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封禅是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仪式。古时是国家盛世。岱庙保存了大量历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艺品,大量的泰山典籍和道经,还有184 块历代碑刻和48 块汉画像石。其中以秦刻石为代表,是中国继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大碑林。岱庙采用帝王宫城式建筑,是中国祠庙建筑中规格最高的。
从对松山谷底至南天门的一般山路叫“十八盘”。全程79盘,共计1633级,不足一公里,垂直高度却有400余米。前393级称慢十八盘;中767级为不紧不慢十八盘;后473级为紧十八盘。当地有“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顺口溜。会当凌顶,白云为你擦汗,山风为你清心。天地之悠悠,峰峰之空翠,会使你疲劳顿失,至情不自禁吟颂起李白的千古名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游泰山一般先游岱庙。岱庙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古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封禅是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仪式。古时是国家盛世。岱庙保存了大量历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艺品,大量的泰山典籍和道经,还有184 块历代碑刻和48 块汉画像石。其中以秦刻石为代表,是中国继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大碑林。岱庙采用帝王宫城式建筑,是中国祠庙建筑中规格最高的。
从对松山谷底至南天门的一般山路叫“十八盘”。全程79盘,共计1633级,不足一公里,垂直高度却有400余米。前393级称慢十八盘;中767级为不紧不慢十八盘;后473级为紧十八盘。当地有“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顺口溜。会当凌顶,白云为你擦汗,山风为你清心。天地之悠悠,峰峰之空翠,会使你疲劳顿失,至情不自禁吟颂起李白的千古名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位于泰山玉皇顶东南,与玉皇顶相距不远,两者中间为一较低的山梁。日观峰古称介丘岩,因可观日出而名。每天早上都有成千上万的观日大军蜂拥至此。如今已成泰山的重要标志之一。宋代著名学者范成大在《日观峰》一诗中有“岱岳东南第一观,青天高耸碧碧巑”来赞美泰山日观峰的高耸挺拔。
万仙楼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的泰山中麓红门宫北,又名望仙楼。是跨道门楼式建筑,明万历年间(1620年)创建,保存了清代建筑风格。原供祀王母,后来祀奉碧霞元君。传为泰山群仙聚会、议事讲经的地方。万仙楼与纪念碑之间的东溪内为樱桃园,又名桃花涧,清人曾颂:“ 樱桃生涧底,石上多古苔。山下花已落,山头花未开。”涧中石坪广阔,断崖跌宕, 溪水潺潺而来,滢洄湍急而去,或为瀑,或为潭,或潜流,汇为深广碧池,名碧泉湾 。今涧内桃、樱均无,唯杨、槐满谷,柏林夹岸,石峡飞流,瀑水如帘。
在这里还有一种举世罕见的泰山地学景观-“醉心石”。醉心石学名称作“辉绿玢岩涡柱构造”,是许多呈东西向,大小不一横卧在谷底的圆术体。这些圆柱体的横剖面中心有石核,围着石核向外圈张裂。这种奇特的岩石形态,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与兴趣,汉代学者枚乘称它为“泰山之溜穿石”,俗称黑石埠,为环状节理辉绿玢岩,国内外罕见。有人在一石柱断截面上刻下了“醉心”二字,这正是古人对泰山奇石鬼斧神工令人心醉而发的感慨。醉心石的成因至今尚无明确定论,它每年都引着众多的游人与学者前来观览与考察。此处一壑曲绕,清溪碧潭,山林涧草,森森蔓蔓,别有洞天。
孔子登临处,位于一天门北,为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典雅端庄,明嘉靖三十九年 (1560)始建。坊两侧分立两碑,东为明嘉靖间济南府同知翟涛题“登高必自”碑,西为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第一山”碑。在山下,岱庙作为入山的第一道通路,孔子也曾在此留下深深的足迹。岱庙中有许多泰山的缩印处。
红门宫,全名泰山红门宫,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与历城及长清两县境内的泰山南麓王母池西北。为攀登泰山之起点,因西北悬崖上有两块红门,形似门扉而得名。红门宫位于岱宗坊北,红门路北首,东临中溪,西靠大藏岭。宫因岭南崖有红石如门而名,创建时间无考,明清时重修。庙分东西两院,东为弥勒院,西为红门宫,中由飞云阁相连。东院正殿原祀木雕弥勒佛,1966年毁;东有穿堂式更衣亭,旧时帝王官宦登山至此更衣,今为茶室;南有穿堂式过庭。西院为元君庙。其正殿原祀元君及送生娘娘、眼光奶奶,今置九莲菩萨铜像;西有且止亭,今为泰山风光摄影展室;南为穿堂式茶亭。正殿后是禅房院及东西配房。飞云阁原祀观音大士,今为赏景台。两院间高阁名曰“飞云阁”,阁下为拱门,登山通道穿行其间。整个宫内冬青滴翠,牡丹艳丽,红绿掩映,古意盎然;举首远望,泰安风光尽收眼底,每日晨曦辉映半山,景色极为壮丽,被称之为泰山“红门晓日”胜景。
泰山经石峪有一座高山流水亭,传说是伯牙抚琴的地方。此地风景恰切得诠释了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大神韵。概因此附会于伯牙与钟子期知音的故事。在泰山中路的“经石峪”山谷,有一座石亭,名为“高山流水亭”该石亭为明代建筑,建于隆庆六年(1572年)。据《岱览》中记述:“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遇暴雨,止于岩下,援琴而鼓之。”《列子·汤问篇》中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并因此而建此亭,并命名为“高山流水亭”。
罗汉崖,泰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北,路东溪中一大石上刻有“罗汉崖”三字,因崖上的岩石象罗汉而得名。此为大罗汉崖,另有小罗汉崖在泰山桃花涧。溪中清水潺潺,常年不断,东岸有小竹园、小花圃及紫薇、紫荆等花木,生长茂盛,春夏之交,百花争艳,树木蓊郁,生机昂然,山青水秀,景色优美。路西石壁上刻有“䖝二”两个大字,是取“风月”字心组成的字谜,寓此处风景无限优美之意,为“风月无边”。此石刻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济南名士刘廷桂所刻。
位于王母庙北的虎山公园,原称小蓬莱,涧深幽景秀美,1956年建虎山水库,形成了一个山麓平湖。1960年在湖西畔建成了双束碑亭。湖东有因清乾隆皇帝曾在此射虎而得名的虎山。公园迎门是一座大型仿古翘角石雕牌坊.很有民族特色。沿石级而上,四周花木繁茂,迎瑞亭前一片空旷,正是人们晨昏锻炼身体之场所。沿石级盘旋而上,至览胜亭,这个亭全用石头雕成,石亭、石虎、石牌坊充分展示了石雕之乡能工巧匠的杰作,登亭可览全城景色。园之中多平整之隙地,来锻炼身体的人们在此或拳或枪、或舞或跑,各展所长。从虎山公园向西南行,至岙底杨村,遇前溪,循溪上行,进入西山峡谷。这里绿树成荫,溪流清澈,建有石景景区,景区沿溪设有游泳池、瀑布、小木屋、凉亭等。亦有古称“十八道地”的,因溪流回旋而下,冲出了高高低低十八个滩地而得名。
斗母元君,简称斗母,也叫斗姥,是道教崇拜的女神。斗母宫古名“龙泉观”,它临溪而建,泰山斗母宫分为北、中、南3院,山门面西。钟鼓二楼直接建于宫门两旁并与山门连在一起,来到斗母宫,北看天门依然高挂,遥遥不可及;南望来路,一些低峰矮山却尽在脚下了。斗母宫分前、中、后三院。中院有西向山门,精雕石狮蹲列门下。门侧分列钟、鼓楼。院内正殿原祀斗母神,俗称千手千眼佛。今置地藏菩萨铜像。东配殿原祀精雕紫檀观音、文殊、普贤三菩萨,均毁于1966年,今为文物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