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脉,长90公里,是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4877米。它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是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划分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自古就是历史上“羌中道”、“丝绸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
湟源城隍庙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城中心十字北面,修建于公元177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是湟源县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建筑,也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城隍庙整体建筑坐北朝南,是三进两院布局,砖木结构,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庙舍古朴典雅,雄伟壮观,金碧辉煌,远近闻名,在初一、十五重大节日期间,游客不断,香火旺盛。湟源城隍庙几经沧桑,几经兴衰,曾在嘉庆、宣统年间先后维修了多次,在改革开放后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逐渐成现在的规模。山门雄伟华丽,建于六层台阶之上,山门东西各树立围杆一个,围杆上下有大小两个雕斗,与山门相映成趣,也使山门显得更加威仪壮观。山门对面的青砖照壁,高6.6米,宽10米,上面刻有花云纹图案,属于清代的砖雕艺术。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脉,长90公里,是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4877米。它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是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划分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自古就是历史上“羌中道”、“丝绸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
湟源城隍庙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城中心十字北面,修建于公元177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是湟源县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建筑,也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城隍庙整体建筑坐北朝南,是三进两院布局,砖木结构,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庙舍古朴典雅,雄伟壮观,金碧辉煌,远近闻名,在初一、十五重大节日期间,游客不断,香火旺盛。湟源城隍庙几经沧桑,几经兴衰,曾在嘉庆、宣统年间先后维修了多次,在改革开放后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逐渐成现在的规模。山门雄伟华丽,建于六层台阶之上,山门东西各树立围杆一个,围杆上下有大小两个雕斗,与山门相映成趣,也使山门显得更加威仪壮观。山门对面的青砖照壁,高6.6米,宽10米,上面刻有花云纹图案,属于清代的砖雕艺术。
青海省赞普林卡,位于西宁西大门-湟源,109、315国道及西湟高速公路的交接处,是古丝绸南路、三峡(巴燕峡、药水峡、东峡)交汇、海藏咽喉之地,距省会西宁仅43公里。
城内长不足千米的主街连接着城隍庙、文庙、丹噶尔厅等建筑,经纬交织的幽幽街巷,结构独特的民居院落,气势恢宏的寺院庙宇,保存完整的“歇家”商号,风格迥异的湟源排灯,承载着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丹噶尔西门拱海门源于当时羌地祭海的风俗,祭海的官员从此门西去青海湖见西海神。拱是“作揖”,海是“祭海”,都表示恭敬之意,城楼上设置有大型的展板,以及一些具有特色的老照片资料等。丹噶尔厅建于道光九年,民国二年改为湟源县署,在这里可以看到衙门审案的精彩表演。
湟源峡位于西宁市湟源县,史称“丹噶尔”,黄河北岸,青海湖之东,湟水之源,被祁连山支脉大通山、日月山、华石山所环抱,海拔2470米—4898米之间,相对高差2428米。湟水河自西北而东南斜贯县境北部,最大支流药水河由南奔北,两条河将湟源分成狭长的“丁”字形河谷盆地,构成“三峡”,即西石峡、巴燕峡、药水峡。整个峡内高山林立、奇石磷峋、河水奔腾、风景如画。湟源峡自古就是由内地通往西部牧区至西藏的重要通道,唐蕃古道和丝绸南路上的要塞,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结合部,也是汉藏等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地,素有“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称。
扎藏寺位于西宁市湟源县,隐藏在青山绿水之间。这座建于东汉延康元年的寺院,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寺院虽然不大,却有着很大的名气。明万历六年,三世索南嘉木措曾到该寺讲经传法,使其声名大噪。扎藏寺历史悠久,风景如画,是我国最早的一座黄教寺院。清政府曾在寺院设立王府,处理青藏大事,当时寺内有僧人三百名,是扎藏寺尤为兴旺的时期。然而此后寺庙在清雍正年间、同治年间、十年动荡时期分别遭到了破坏,经堂、珍贵文物、历史书籍遭到焚毁,多尊佛像也被毁坏。如今的扎藏寺经过修复,虽不如当年那样规模宏大,却依旧香火旺盛。
东科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约30公里处的日月乡寺滩村,也被叫作东科尔寺和洞阔寺。经堂坐西朝东,内自左向右依次供有无量佛、药师、释迦牟尼、迦叶等泥塑像,两旁有八大金刚泥塑像,门旁塑有旦正和山多二护法神,还有宝贝佛、十三世东科塑像各一尊。该寺院原设有显宗、时轮经院,采用西藏色拉杰巴扎仓教程,僧侣200余人。寺僧注重密宗修持,以修供胜乐、密集、大威德三大本尊的彩粉坛场最为出名。
日月亭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与湟源县分界处,这里古称赤岭,相传唐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行至这里看到山的东西两重天,非常伤感思念家乡。1950年解放军修筑青藏公路,在这里树立修路纪念碑一通;1983年文物普查时,在公路西娅豁山顶发现唐开元二十一年所立的唐蕃分界碑的碑座、碑身及碑额和一些唐代的完整条砖;1983年青海省省长黄静波提议修建日月亭,1990年竣工,将筑路纪念碑及唐时分界碑分别置于亭内,并在亭下修建纪念厅,厅内装有由青海省文联和五屯热贡艺术研究所制作的瓷制文成公主进藏风貌大型壁画,陈列有关文物。修建日月亭既是纪念文成公主为汉藏文化交流的功绩,也是纪念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艰苦奋斗光荣事迹、教育后代继承革命传统的场所,同时这里又成了青海省著名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