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第一墩,又称讨赖河墩,是嘉峪关西长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一座墩台。长城第一墩景区自然景致壮观,东临酒泉,西连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连,讨赖河水滔滔东去。极目南眺,山峰终年洁白,衬映着蓝色天空,更觉清新如画。正所谓“余收远岫和云湿,风度疏林带舞飘”。
位于嘉峪关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峡口北侧的黑山北坡。为了加强嘉峪关的防御,肃州兵备道李涵在暗壁以外,峡南侧的山头上开始, 监筑了一条长15公里的片石夹土墙,使关城防御更加严密,古称“断壁长城”。因城墙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似长城倒挂,铁壁悬空,从山上陡跌而下,封锁了石关峡口,俗称“悬壁长城”。在墙头增筑垛墙和宇墙,首尾各添筑一墩台,在首墩和山 坡上筑台阶式馒道。游人拾级而上,平坦处如履平地,险峻处如攀绝壁。颇似北京八达岭长城。有诗赞云:“万里长城万里关,迭障黑山暗壁悬”。
嘉峪关关城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这里并不仅是单独的关隘,还分为内城、外城和城壕。外城的雄关水寨可以远摄关城外景,进入内城登上城楼,可以看到祁连山麓。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有“天下雄关”、“连陲锁阴”之称。
内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峪泉镇嘉峪关文物景区内,是嘉峪关的主体。大致是梯形的形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还有马道可以通向城墙顶部。内城有东西两门,东面是光化门,西面是柔远门。历经六百多年,墙体虽有剥落,但大部份仍然完整牢固。相传,修筑城墙用的黄土,都是经过认真筛选和加工制作的,首先将选好的黄土放在青石板上,让烈日烤晒,将草籽晒死。
魏晋砖壁画墓位于嘉峪关市区东约18公里的新城镇,在近13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分布着魏晋时期的古墓葬一千余座,素有“地下画廊”之称。些砖壁画色彩鲜艳,风格独特,画技巧妙,砖壁画内容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反映农耕、养殖、采桑、宴居、出行、军事操练、狩猎等内容。现在只有六号墓室对游人开放,七号墓室只对研究人员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