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东大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肥东县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长三角西向延伸的“必经地”。
三河古镇位于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千年水镇,风云战场,名人故地,民俗画廊”,在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和谐相融,互为映照。在三河古镇,看到最多的是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和朴实热情的当地居民。与城市的繁华喧嚣相比,三河古镇犹如一块遗落在郊区的璞玉,有它自身独有的旖旎秀丽的水乡风情。
庐江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北接省会合肥,东临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庐江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境内有冶父晴岚、凤台秋月、白石冬雪、金牛晚眺、黄陂苇帐等天然风光,又有诸多的人文景观等历史古迹。
肥东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东大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肥东县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长三角西向延伸的“必经地”。
三河古镇位于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千年水镇,风云战场,名人故地,民俗画廊”,在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和谐相融,互为映照。在三河古镇,看到最多的是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和朴实热情的当地居民。与城市的繁华喧嚣相比,三河古镇犹如一块遗落在郊区的璞玉,有它自身独有的旖旎秀丽的水乡风情。
庐江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北接省会合肥,东临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庐江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境内有冶父晴岚、凤台秋月、白石冬雪、金牛晚眺、黄陂苇帐等天然风光,又有诸多的人文景观等历史古迹。
脚印塘原是包河中一座小岛上的一个池塘,它与包河呈丁字形,拦腰横卧在包河当中。脚印塘长近20米,宽约8米,颇似巨人留下的一个深深脚印。传说,包拯幼年在香花墩读书时,常到此地游玩。那时岛北并没有“玉带桥”,有一天,包拯在这里玩得高兴想到对岸去看看,水面虽不宽,但无桥无船,于是,只好猛地向前一跳。由于传说包拯原为天上文曲星下凡投的胎,所以这一跳便在小岛上留下了一个又深又大的脚印,天长日久形成一个小塘,所以人们称它为“脚印塘”。这个传说,有点神话色彩,出于合肥老百姓对包拯的敬仰。
包公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是合肥的主要景点,园内有条护城河穿过,环境优美。全园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展示了包公“忠、孝、清、廉”的一生。整个风景区庄严肃穆,环境优美;湖面波光涟漪,游艇荡漾;两岸垂柳婆娑,嘉木葱茏,是人们拜谒先贤、观赏游览的好去处。重新规划建成的包公园内,包公祠、包公墓园、清风阁三处为主体景点建筑,另有与包公有关的脚印塘、浮庄两处开放式景点。
清风阁,位于风景秀丽的“包公文化旅游区”包公园东侧,东邻包公墓园,西接包公祠。是1999年为纪念包拯诞辰1000周年,弘扬包公精神,宣传安徽悠久历史文化而建造的。主要有功德广场、清风阁、陈列馆区三个部分。这是一组集纪念、展示、游览、休闲为一体的大型仿宋综合性建筑群。现已成为合肥市弘扬包公精神、宣传安徽悠久历史文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清风阁以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古朴宏伟的建筑现已成为合肥市弘扬包公精神、宣传安徽悠久历史文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浮庄,位于包河公园内,一个湖心的小岛上,是一组由茶楼、曲榭、亭桥等景组成的依水而建的古典园林。站在远 处看象一片柳叶漂浮在水上,又因岛上建筑群类似古代的村庄,故名浮庄。南大门上镶嵌一块金黄匾额,上书“浮庄”两个醒目大字,为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手书。内有一座徽派风格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四合院,有二层楼房,楼名“寄畅”,内设茶社。从院后东行,有一座仿苏派造莲舫,置于包河中,上舱配以“穿过花世界,划破云水天”楹联,显得古朴典雅。浮庄园林建筑的主体,有一组环水而建的秀丽的楼台亭阁,首当其冲的是“镜中天”,整个浮庄景物,匠心独运,古色古香,游人曾以“桃花浮庄溶溶月,柳絮包河淡淡风”赞美浮庄胜境。
包公墓,全称包孝肃公墓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内包河南畔林区,与包公祠紧紧相连,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墓园由主墓区、附墓区和管理区组成。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墓园的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堂、亭、室、阙,均以宋代二品官葬制设计,一砖一石一瓦完全符合宋代建筑质地与规格要求,保持宋代建筑风格。这里风景秀丽,坡缓岗平,林木葱茏,是闹市中一块难得的雅静去处,人文景观与园林艺术集于一隅,引人入胜。包公曾言: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
月潭庵位于合肥市桐城路21号。据《合肥县志》载:“月潭庵,在南门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重修,有邑人黄际会碑记,旧志唐建。”原为一座规模较大的佛教庵堂,坐北朝南,东临今桐城路。有山门、大殿、观音殿、修道房四进。一进山门,四间。月潭庵原为一座规模较大的佛教庵堂,坐北朝南,东临今桐城路。有山门、大殿、观音殿、修道房四进。一进山门,四间,原有哼哈二将;二进大殿,六间,原供释迦、药师、弥陀三尊大佛;三进观音殿,六间,原供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四进修道房,四间,每进两边各有厢房,合计共有砖木结构的平瓦房三十余间。尔后逐渐遭到破坏,山门、大殿改为民宅,钟鼓、碑刻遭毁。孔、唐、沈、朱等僧尼多人,相继圆寂,修道房也被拆除。现仅存观音殿两间,内设佛堂,供奉观音菩萨,现由僧尼界慧住持。现在庵门朝东,黑漆大门上镶有铜环,刻有金字对联,至今闪闪发光。门前一副禅韵十足的楹联——“月光皎洁禅心寂,潭影澄清色相空”令文人雅士们驻足吟诵,成一番别样风景。解放前,庵内香火旺盛。尔后逐渐遭到破坏,山门、大殿改为民宅,钟鼓、碑刻遭毁。孔、唐、沈、朱等僧尼多人,相继圆寂,修道房也被拆除。现仅存观音殿两间,内设佛堂,供奉观音菩萨,现由僧尼界慧住持。月潭庵初建时位于城之郊野。那时,这里茂林修竹,芳草萋萋,清波潋滟,人迹罕至。最美当在月上时,月光与潭影交相辉映,活脱脱一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世外禅乡之再现。
合肥古称庐州。合肥的灯饰主要分布在市内长江中路与金寨路北段、寿春路与蒙城路等主干道上。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繁星闪烁。那五光十色的灯火,令人顿生“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庐州灯饰以柔性灯箱为主,霓虹灯为辅,并配之以楼体轮廓灯、广告灯、彩色路灯等五大类。为合肥商业最繁华、人流最密集的所在。在合肥商业最繁华、人流最密集、总长度达3400米的长江中路和与 其相连的金寨路北段,两侧建筑物上首期共装配柔性灯箱192个,霓虹灯200块,广告灯箱603块,其他彩色灯饰58个。在两侧高楼林立、道路宽广明净的寿春路和与其接壤的蒙城路总长4650米共安装彩色路灯154个,其他各种灯饰近300个。所装建的灯饰,讲究材料质量,科学配置灯种,间距合理,错落有序,增强了灯饰的美感。合肥已是一座“不夜城”。各种灯饰交相辉映,光彩夺目,把合肥妆扮得如冰雕玉琢,点缀似火树银花,使合肥之夜更加璀璨。
李鸿章故居,位于合肥市繁华的淮河路步行街中段,是合肥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园内为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精美的木头雕花也令人赞叹。故居复原陈列用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由这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身上,揭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鲜为人知的苦难、曲折而又悲壮的历程。 李鸿章故居,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精美豪华,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分为大门、前厅、中厅,三进为二层阁楼,后两进楼下有回廊相通,楼上装有美人靠回廊相连,俗称走马楼,因供李氏家眷居住,又称“小姐楼”
花园街,位于长江路中段与荣事达大道南段交接处,因其方位在环城公园的圆心,又在合肥城区的中心,故又称为园中园、街心园。花园街为南北向条状开敞式公园。沿茵多设置石制长排椅凳,为合肥市民提供了就近休闲歇息、观赏风景的佳处。 两侧除26米宽车行道和人行道外,园宽为20米,长400米。南端是三叠组合喷泉群,各种球形、柱形、伞形喷泉潇洒飘逸,配 之以五颜六色的彩灯映射,如芙蓉婀娜,似菊丝婆娑。 喷泉广场以北,是一组以科技、自然、生命为主题的抽象派系列雕塑,有反映江淮儿女博大情怀的“双手·世界”;有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命·运动”;有昭示世日无穷的“恒”;有展现古代文明的“日晷”;有表达人类美好祈愿的“和平”;还有三根粗壮的汉白玉雕塑立柱,用写意的技法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给游人留下悠悠遐想 的无限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