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东大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肥东县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长三角西向延伸的“必经地”。
三河古镇位于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千年水镇,风云战场,名人故地,民俗画廊”,在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和谐相融,互为映照。在三河古镇,看到最多的是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和朴实热情的当地居民。与城市的繁华喧嚣相比,三河古镇犹如一块遗落在郊区的璞玉,有它自身独有的旖旎秀丽的水乡风情。
庐江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北接省会合肥,东临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庐江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境内有冶父晴岚、凤台秋月、白石冬雪、金牛晚眺、黄陂苇帐等天然风光,又有诸多的人文景观等历史古迹。
肥东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东大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肥东县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长三角西向延伸的“必经地”。
三河古镇位于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千年水镇,风云战场,名人故地,民俗画廊”,在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和谐相融,互为映照。在三河古镇,看到最多的是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和朴实热情的当地居民。与城市的繁华喧嚣相比,三河古镇犹如一块遗落在郊区的璞玉,有它自身独有的旖旎秀丽的水乡风情。
庐江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北接省会合肥,东临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庐江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境内有冶父晴岚、凤台秋月、白石冬雪、金牛晚眺、黄陂苇帐等天然风光,又有诸多的人文景观等历史古迹。
包公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是合肥的主要景点,园内有条护城河穿过,环境优美。全园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展示了包公“忠、孝、清、廉”的一生。整个风景区庄严肃穆,环境优美;湖面波光涟漪,游艇荡漾;两岸垂柳婆娑,嘉木葱茏,是人们拜谒先贤、观赏游览的好去处。重新规划建成的包公园内,包公祠、包公墓园、清风阁三处为主体景点建筑,另有与包公有关的脚印塘、浮庄两处开放式景点。
脚印塘原是包河中一座小岛上的一个池塘,它与包河呈丁字形,拦腰横卧在包河当中。脚印塘长近20米,宽约8米,颇似巨人留下的一个深深脚印。传说,包拯幼年在香花墩读书时,常到此地游玩。那时岛北并没有“玉带桥”,有一天,包拯在这里玩得高兴想到对岸去看看,水面虽不宽,但无桥无船,于是,只好猛地向前一跳。由于传说包拯原为天上文曲星下凡投的胎,所以这一跳便在小岛上留下了一个又深又大的脚印,天长日久形成一个小塘,所以人们称它为“脚印塘”。这个传说,有点神话色彩,出于合肥老百姓对包拯的敬仰。
浮庄,位于包河公园内,一个湖心的小岛上,是一组由茶楼、曲榭、亭桥等景组成的依水而建的古典园林。站在远 处看象一片柳叶漂浮在水上,又因岛上建筑群类似古代的村庄,故名浮庄。南大门上镶嵌一块金黄匾额,上书“浮庄”两个醒目大字,为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手书。内有一座徽派风格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四合院,有二层楼房,楼名“寄畅”,内设茶社。从院后东行,有一座仿苏派造莲舫,置于包河中,上舱配以“穿过花世界,划破云水天”楹联,显得古朴典雅。浮庄园林建筑的主体,有一组环水而建的秀丽的楼台亭阁,首当其冲的是“镜中天”,整个浮庄景物,匠心独运,古色古香,游人曾以“桃花浮庄溶溶月,柳絮包河淡淡风”赞美浮庄胜境。
包公墓,全称包孝肃公墓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内包河南畔林区,与包公祠紧紧相连,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墓园由主墓区、附墓区和管理区组成。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墓园的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堂、亭、室、阙,均以宋代二品官葬制设计,一砖一石一瓦完全符合宋代建筑质地与规格要求,保持宋代建筑风格。这里风景秀丽,坡缓岗平,林木葱茏,是闹市中一块难得的雅静去处,人文景观与园林艺术集于一隅,引人入胜。包公曾言: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
包公祠,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南门外包河中的香花墩小洲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据《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在城东南门外濠中,是包公青少年读书处,本为公祠,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 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
九狮广场位于淮河路步行街、古逍遥津公园、明教寺、包公园附近,是合肥市环城公园的一部分,是合肥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九只狮子昂首挺立,象征着合肥这座年轻而又古老的城市有勇气、有信心吸纳天地精华。《九狮》雕塑是王熙民老先生的作品。合肥老市民对此比较认可,它承载了合肥很长时间的一段历史,有文化底蕴。若是单纯的从目前的城市雕塑选择一个的话,《九狮》算得上一个代表。三只仰立的大狮子身上各驮两只小狮子,结成城门拱,它们或捧球欲跳,或欢奔嬉戏,或昂首远眺,或含笑迎宾,为合肥的城市标志之一。
环城公园,位于合肥市老城区周围,环绕护城河,是一个以原环城绿带为基础,采用开敞式布局,运用造园艺术,点缀园林建筑和山石小品形成的线带状敞开式公园。环城公园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绿树碧水像一条绿色环带束于其间,被海内外宾朋誉为“一串镶嵌着数颗明珠的翡翠项链”。 东环风景雄浑壮丽,“九狮衔环”、“鲲鹏展翅”等巨型雕塑,巍然屹立于园林广场之中。南环景点清秀典雅,以水景为特点,依次有包河景区、银河景区、稻香游园,造型别致的廓桥亭阁,错落相间,呈现一派江南园林特色。 西环则生机勃发。在松枫密布的峰峦坡谷之中,天造地设地雕塑着神态万千的野生动物群,或昂首呼啸,或悠然闲步,或低首觅食,或跳跃嬉戏,栩栩如生,野趣盎然。北环则古朴粗犷,苍松挺拔,古柏参天,繁花似景,绿草如茵,藤萝攀援,莺雀穿梭,俨然北国风光。
宝莲寺位于明教寺东侧一巷内。前身为二郎庙,1987年因旧城改造,迁建于此,并改名为宝莲寺。山门上“宝莲寺”三个金色大字,为原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书,佛堂中供奉观音菩萨金身塑像。寺内原住持胜海法师圆寂后现由僧尼浩莲住持。宝莲禅寺前有一广场,广场之中建有一个仿北京天坛圜丘的三层小坛,为对面的山上的天坛大佛做陪衬。寺前有一座三间四柱三楼的冲天柱式石牌楼。牌楼正中匾额横刻“宝莲禅寺”四字。牌坊之后,有一林荫甬道通向寺门,寺门的形式甚有特点,其下部为一高大石台,台下辟三道券门洞。石台四周有栏杆围绕,台子正中建单檐歇山顶三间大殿,华丽壮观。寺宇建筑雄伟壮观,有宫殿式的大雄宝殿和庄严威武的天王大殿等。寺庙为歇山顶式,房瓦熠熠生辉,有中国式的大佛堂、大雄宝殿,内有3尊佛像。大雄宝殿前有韦驮殿,后面有用泰语书写的佛教故事的大圆满觉。
明教寺,位于中国安徽合肥市逍遥津公园旁,该寺始建于南朝梁时,原名铁佛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兴建百年后,毁于兵乱。随着朝代的更迭,在多次的战火中,明教寺屡经盛衰,到清代咸丰五年全部毁于战火。现在的明教寺主体建筑为光绪年间所建。明教寺是由教弩台改建,始建于南朝梁时,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另位于听松阁西侧的“归西冢”,因葬有颇具神话色彩的一龟一鸡而得名。明教寺历史悠久,建筑雄伟。在清代,居合肥城众寺之冠。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客堂、寮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