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古镇位于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千年水镇,风云战场,名人故地,民俗画廊”,在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和谐相融,互为映照。在三河古镇,看到最多的是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和朴实热情的当地居民。与城市的繁华喧嚣相比,三河古镇犹如一块遗落在郊区的璞玉,有它自身独有的旖旎秀丽的水乡风情。
庐江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北接省会合肥,东临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庐江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境内有冶父晴岚、凤台秋月、白石冬雪、金牛晚眺、黄陂苇帐等天然风光,又有诸多的人文景观等历史古迹。
肥东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东大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肥东县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长三角西向延伸的“必经地”。
三河古镇位于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千年水镇,风云战场,名人故地,民俗画廊”,在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和谐相融,互为映照。在三河古镇,看到最多的是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和朴实热情的当地居民。与城市的繁华喧嚣相比,三河古镇犹如一块遗落在郊区的璞玉,有它自身独有的旖旎秀丽的水乡风情。
庐江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北接省会合肥,东临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庐江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境内有冶父晴岚、凤台秋月、白石冬雪、金牛晚眺、黄陂苇帐等天然风光,又有诸多的人文景观等历史古迹。
肥东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东大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肥东县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长三角西向延伸的“必经地”。
仙姑楼位于合肥市三河镇。 公元一八九八年,由施道生、彭钟乔、王良志三人合伙投资食品工业“中和祥”正式创立。原地为“泾县会馆”旧址,迄今已逾百年。 施道生为人敦厚,乐施好善,且笃志诚信,佛界中的“好人善报”因果,常年香火伺奉,全家顶礼膜拜。三河百货业巨贾"金聚丰"的当家人与施道生情投意合,受其影响,集众家商号,募得大宗款项,全新建造“仙姑楼”、塑金身、设香案、燃明烛、敬贡糕、早晚上香、晨昏叩首。金竹斋先生家财万贯,其年四十有七,膝下虽有六子。,但因无女,心中梗结,时年中秋之夜,率妻室家人等,净手素服,焚香跪拜,求赐一女,时逢巧运,天道酬诚,次年(1903年),其妻果生一女,取名“七姑”。从此,仙姑楼蜚声鹤起,舒、桐、庐三县及六安、合肥、芜湖等地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成群结队来三河镇求仙姑、祈祷福寿祥和。《中和祥》得此殊荣,生意愈加红火,其市场份额一度占据皖中、巢湖、长江流域的众多名镇。现今的《仙姑楼》基本上保存了原有的全貌,以及民国二十五年刻立的《婆心济世》石碑。
万年台是三河镇的中心点,是一个古戏台,是在以前的旧址上重建的。这个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可以同时容纳几千人观看演出。如今,这个文化休闲广场上,拥有十二生肖和梅兰竹菊共十六个石鼓,还刻有三幅三河古民俗的迎亲图。三河原有两处万年台,除这以外,在南街还有一处,现在其旧建“万年禅寺”,大家可以看到在台面的两边有两个大柱子,而这个柱子象征着佛教生生不息。在万年台,每逢节假日及周末,都会在这里举行地方戏剧—庐剧的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观看,热闹非凡。
鹊渚廊桥,位于小南河外河上,因三河古称鹊渚而得名,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三河最古老的桥,1982年重建。廊桥上有由12根立柱撑起的两层飞檐翘角式的长亭,桥两边建有美人靠,供游人在桥上观景。桥两头装有4根四方青石灯柱,外国人称廊桥为情人桥,有情人若从这座桥走过,爱情定会天长地久。鹊渚廊桥已经有一千五百年历史了,现在的廊桥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这个桥就在小南河外河上,桥上十二根立柱,两层飞檐翘角的长亭,两边都有美人靠,是个不折不扣的情人桥。站在鹊渚廊桥上,可以观赏小南河的风光。
三县桥(又称石头大桥)位于大南门口,桥身高大而雄伟,为三孔石桥,主桥长38米,宽7米,横跨小南河已近百年。全桥没有一根钢筋,没有一滴水泥,但坚固异常,堪称一奇。传为明国初年包和尚用尽毕生化缘所得修建而成。古桥衔接肥西县、舒城县、庐江县三县,故名三县桥。古桥与桥头徽派建筑融为一体,景色蔚为壮观。三河地处原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三县交界处,此桥因“一桥跨两岸,鸡鸣三县闻”而得名,是三河现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石桥。它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代代修葺,最后一次修复是民国十五年,距今也将近百年。因为时间长了这座桥与三河人们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三河人民也亲切的称它为石头大桥。从桥面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厚青石板都已经被打磨的非常光滑了,而这些都是岁月的见证。
一人巷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古镇,在南街中段的老大楼茶馆对面。因为巷子非常窄,只能容得一个人通过,两人相遇必要侧身而行方可通过,高高的古老砖山墙,把两边的建筑分割开,故得此名。三河古镇有十条街,二十六条巷,其中一条小巷最古老、最悠长,也最著名。这就是"一人巷",因为巷子非常窄,只能容得一个人通过,更因为这条小巷中走出一位名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三河古镇一人巷的由来尚不太清楚,不过它留给我们的,便是这朦胧的身世之谜和耐人寻味的古街古景。
望月桥,拱形踏步式风景桥,全桥用厚青条石铺成,桥的两边是青石浮雕栏杆,而在桥的旁边这座七层楼阁就是“望月阁”,它与望月桥相互辉映衬托,阁高34米。登阁鸟瞰古镇风貌,可感受历史的沦桑。而且还可以远眺巢湖(三河距离巢湖西岸仅七公里)。站在桥上望月,可以望见三个月亮-一个月亮在天,一个月亮在水上,还有一个月亮在我们的心上。所以望月桥又称圆梦桥。望月桥是古镇三河新建的风景桥,是一座拱形踏步单孔石桥。整座桥全是用厚青石铺就,栏杆上皆有青石浮雕。晚上登上这座桥,仰望空中明月,俯瞰水中倒影,会给你诗一般的感受。
古娱坊,位于三河古南街,又称民俗馆,楼分两层,一楼为娱乐场,二楼为展览厅,其中展示古镇风景区搜集整理的古代娱乐器具,让游客更全面理解古镇的历史与风采。
杨振宁旧居坐落于水乡古镇三河古南街,是一座始建于明清时期的民间宅院。1937年抗战爆发,少年杨振宁追随庐南中学迁至古镇三河肥南中学(今三河中学)读书,与母亲一同寄住在此。坐落于水乡古镇三河古南街上的杨振宁旧居,是一座始建于明清时期的民间宅院,它的前身原是三河孙大生老字号药铺。几经战乱,1937年抗战爆发,少年杨振宁追随庐南中学迁至古镇三河肥南中学(今三河中学)读书,与母亲一同寄住在此。重新修葺的杨振宁旧居,是一座典型的砖木结构的明清风格宅院,粉墙黛瓦,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循两级石阶而上,抬眼便可望见门楣上的“杨振宁旧居”字样,木门格扇,镂刻雕花,颇具古朴意境,踏进门来,三进三落的庭院在眼前铺展开来,从前厅透过玄关扇门,一眼就能穿过中厅直到后院后厅。前厅右侧,一帧杨振宁博士巨幅照片占去半个墙面,这里还配置了一套电视音响设备,专门播放央视《走遍中国——杨振宁》的专题片和当年杨振宁荣获诺贝尔奖颁奖的记录片。穿过天井就是中厅,这座二进房屋是整个旧居的主体部分,偌大的厅堂内,自左而右陈列着一整套图片与实物资料,从少年求学、青年获奖,到留学授教、回归故里,详尽记录杨振宁先生大半生奋斗历程。从古镇三河走出去,到站在诺贝尔领奖台上,而后又回到三河,它记载的不仅仅是一位科学伟人拼搏奋斗、孜孜以求的成功之路,更是一个海外游子风雨兼程、魂系故土的赤子之心。杏园和后厅是少年杨振宁读书起居的地方。打开杏园里的后门,就是古镇有名的一人巷了,仅容一人而过的一人巷长约30多米,巷内清爽幽凉,两边的马头墙上青苔遍布。
鹤庐位于三河古南街,是四川总督、淮军将领刘秉章故居。他曾经在三河有上百处宅院,而此处是后来唯一一个保留下来并重新修葺过的。据说是取闲云逸鹤,择良木而栖之意。“鹤庐”所在的这条街巷小石板路面,比较僻静,没有店铺,都是青砖黑瓦旧式民房,不少人家大门紧闭着。进入“鹤庐”,四壁都是图文展板,展示刘秉璋的生平事迹,以及一些当时留下的武器设备。其房虽没有堂楼,但五进平房,前后进竟各有12间。建国后,三河的古民居多有破坏,有些房屋或被改建,或被拆毁。潘鼎新家的潘大房、刘秉璋家张大房,虽历经劫难,但在1991大水之后,也被拆除,这不能不说是三河古民居的最大损失。目前,惟有刘秉璋家“鹤庐”尚保存完好。鹤庐坐东朝西,因为东面紧靠小南河,拓展空间有限,所以只有前后两排房屋。但靠着街巷的那一间前厅特别大,几乎和一个排球场的大小差不了多少。而更为奇特的,是前厅正中有一个用木格窗棂围起来的天井,四周则如同封闭的走廊,这样的房屋结构真的是很少见门口有一副对联:虎帐挥缨手,云庐放鹤心。上联是称扬刘秉璋作为淮军将领的英雄气概,下联是赞美鹤庐主人文人的散逸之趣。刘秉璋是淮军中除了李鸿章之外的唯一的一名进士,文韬武略兼备。由此看来这幅对联写的倒也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