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东大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肥东县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长三角西向延伸的“必经地”。
三河古镇位于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千年水镇,风云战场,名人故地,民俗画廊”,在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和谐相融,互为映照。在三河古镇,看到最多的是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和朴实热情的当地居民。与城市的繁华喧嚣相比,三河古镇犹如一块遗落在郊区的璞玉,有它自身独有的旖旎秀丽的水乡风情。
庐江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北接省会合肥,东临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庐江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境内有冶父晴岚、凤台秋月、白石冬雪、金牛晚眺、黄陂苇帐等天然风光,又有诸多的人文景观等历史古迹。
肥东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东大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肥东县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长三角西向延伸的“必经地”。
三河古镇位于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千年水镇,风云战场,名人故地,民俗画廊”,在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和谐相融,互为映照。在三河古镇,看到最多的是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和朴实热情的当地居民。与城市的繁华喧嚣相比,三河古镇犹如一块遗落在郊区的璞玉,有它自身独有的旖旎秀丽的水乡风情。
庐江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北接省会合肥,东临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庐江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境内有冶父晴岚、凤台秋月、白石冬雪、金牛晚眺、黄陂苇帐等天然风光,又有诸多的人文景观等历史古迹。
合肥三国遗址公园,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淝河故道北岸,史称三国“合肥新城”。被《三国志》多次提及的“合肥新城”是一座固若金汤的“英雄城”,距今已有1773年的历史。它存在的50年,是可歌可泣、流光溢彩的50年。据嘉庆合肥县志记载,曹魏将军满宠为抵御孙吴军队而固守合肥,在合肥西三十里,建新城屯兵于此。曹魏视其为“淮右襟喉,江南唇齿”和“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是曹魏抵御吴、蜀(主要是东吴)的“桥头堡”。 公园占地530亩,南临肥水(古施水)故道,西邻鸡鸣山、将军岭。园内空气清新,景色秀丽,三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集人文历史、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科学院路现代农业示范园,该馆草创于1981年,2003年6月29日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安徽省第一家民办博物馆,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为该馆题写馆名。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目前拥有关于安徽历史文化、重大事件、政治名人、楹联匾额、徽州三雕、民风民俗等相关文物藏品近6万余件,馆内文物藏品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展览,是安徽省本土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该馆于2007年5月开始建设,园区整体占地面积50余亩,目前展厅面积约有8000平方,兼有七座异地保护再建徽州古迹(小姐楼、跑马楼、官厅、门坊、路亭等)。于2009年5月1日正式接待观众,2011年10月已正式对外开放。徽派石雕瑞兽展厅:石雕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的创造发明是人类文明觉醒的伟大里程碑,其精湛的技艺和异乎寻常的美令世人叹为观之。在徽州各地的民居住宅、祠堂、庙宇、牌坊、亭台、塔刹、桥梁等建筑上多饰以精美的石雕。尤其以秦汉时期为代表的石刻造像与古罗马帝国艺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石刻作为人类文化艺术最久远的载体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所追逐和珍藏。
阳光海岸水世界位于风景优美的合肥市合淮路岗集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旁,占地面积150亩,于2014年6月全面建成,是合肥市首家大型主题水公园,阳光海岸水世界拥有大量领先同行的“明星”设施,设备的多样性傲视群雄:独具特色的滑道、“龙卷风暴式的“无敌大喇叭”巨兽碗、冒险刺激的“超级大海摆”、欢快的旋转水车、瀑布般倾泻而下的木制大水桶、梦幻般的“欢乐儿童池”等30多种目前世界上最新最炫最潮的水上项目。不仅如此,还有来自云南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喷火、踩单刀等精彩的节目,为游客献上一场视听盛宴。景区最大的特色是海啸冲浪区,高达3米海啸般的巨浪,并造出排浪、钻石浪等六种浪群,150米的海岸线、还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沙滩,沙滩内细软的海沙来自北海银滩,上千平的碧海银滩让您宛若亲临海边。在这里,足不出海就能体验风起云涌的海上冲浪,感受活力SPA带来的身心愉快。在这里,灿烂的阳光、碧蓝的海水,亲身体验阳光海岸风情的水上表演等各类活动。感受类似海风的轻拂与放松的休闲生活,让所有烦恼和压力在欢乐和尖叫声中释放。
合肥子木园博物馆位于合肥科学岛边,占地约35亩,收藏了大量的古典家具、木雕、石雕、瓷器、青铜器、钱币、邮票等,还复建有皖南民居、古亭、牌楼等景观,博物馆定位是收藏、展示、研究和交流等于一体。近些年,民办博物馆在安徽省兴起。目前全省有民办博物馆30家,分布于合肥等12个市18个县区。这些富有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气息浓郁的个性化民办博物馆已经成为安徽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亮点。 根据省文化厅统计的资料显示,建馆最早的是宿州市泗县中国鞋博物馆,建于1990年,收藏古今鞋文化展品3000余件。规模较大的有黄山市万粹楼博物馆、安庆市皖江文化园、池州市秀山门博物馆、芜湖市徽派建筑艺术博物馆、合肥市子木园博物馆等。第一家被省政府批准的民办博物馆是安徽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2003年6月经省文物局批准,成为全国首批获政府批准的民办博物馆。黄山市民办博物馆机构数、藏品数、影响力均为全省之最,建有各类民办博物馆12座,主题涉及历史名人、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等多个领域,成为国有博物馆的有益补充。
四季花海城市公园位于大蜀山森林公园以北,董铺水库以南,是合肥蜀山区2013年启动的城市休闲旅游观光项目。去年,A地块城市花园正式开放,百种花卉争 相开放,吸引了大批市民蜂拥而*。而今年国庆期间,新建的B、C地块也将全面向游客开放,从而彻底连通大蜀山与董铺水库,形成合肥的山水生态长廊。另外,在四季花海百种花卉摆出了不同图案造型,也十分的夺人眼球。花海B区以木本花卉为主要特色,林下驻雨赏飞花,呈现的是林花之海;C区则以野生花卉为主要特色,缤纷花田生野趣,体现的是野花之海。除此之外,新增蓝色鼠尾草等100多种花卉,七彩花坡、金香盈岸、花山烂漫最高观测点的花卉被重点打造,孔雀草、万寿菊等鲜花塑造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市民来此可观花海,亦能环绕3000米长的城市健身步道锻炼身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位于合肥市北城区岗集镇卧龙山自然生态风景区,文化园依傍着尧隐禅寺、一品夫人墓、红色文化遗迹等文化旅游资源。在非遗文化园内平移了大量明清古建筑,古遗迹、遗址以及寺庙等人文景观。如尧隐禅寺、一品夫人墓、红色文化遗迹等。同时,非遗文化园内平移了近50栋明清古建筑,力争将非遗文化园建成中国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再现原汁原味的徽派古建筑风貌。
合肥植物园,位于合肥市蜀山风景区,西北环绕蜀山湖,是一座三面临水的半岛,还是合肥市的天然氧吧和绿色之肺,可以去赏花、踏青、烧烤。合肥植物园只有一个入口,步入植物园,道路笔直宽阔,两旁种植的是合肥市市树——广玉兰,然后进入水景园,种植了沼泽、湿地植物和水生植物,还有假山瀑布、亭榭等景观,这里的荷花品种很多,如冰心、雨露粉珠、佛莲座等。它的南面是园林植物示范区,可以看到草坪上各种修剪出奇特造型的植物造型,非常有趣。它的西面是竹园,生长着斑竹、金镶玉竹、慈孝竹等竹类植物;它的北面是梅园,栽植着上百种梅花和腊梅。梅园往西就是桂花园,每到桂花飘香的季节,园内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花香气四溢,沁人心脾,闻之欲醉。另外还有木兰园、石榴园、秋景园、盆景园等专类园,种植就不同种类的花卉,以及三叠泉、天下第一磬、湖滨绿色走廊、艺梅馆等景区游览。
董铺水库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西北近郊,距市中心仅7公里,巢湖支流南淝河上游,大坝坐落在二环路旁,是一座以合肥城市防洪为主,结合城市供水、郊区农菜灌溉及发展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董铺水库集水面积207.5平方公里。1956年建库时,设计总库容1.73亿立方米。1978年加高加固后,提高到2.42亿立方米。合肥市董铺水库管理处位于合肥环湖东路131号,于2001年4月1日挂牌成立。由于董铺水库特殊的调蓄功能,保证了较强的净化水源能力,通过多年监测结果表明,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为严格控制水库水质,1987年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公布实施了《合肥市董铺水库水源水质保护办法》,2004年公布实施了《合肥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进一步明确把水库水源水质保护纳入了法制轨道。同时在特别干旱时节,通过水库可及时引来上游淠史杭的优质水,四十多年来,近20次通过滁河干渠从上游淠史杭累计引水近5亿立方米,确保合肥市人民健康饮水的需要,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城郊生态环境,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董铺水库管理处,在重视工程管理的同时,也注重所在地环境的绿化、美化,历年来水库共栽植乔木8236株,灌木527株,绿篱995米,花卉3800株,绿化覆盖率达58.7%、绿地率51.2%,另建游园一处,由于其优美的生态环境,曾多次被省市有关部门嘉奖,现已成为我市休闲旅游场所之一。
大蜀山文化陵园由安徽省民政厅批准,引进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大蜀山文化陵园,地处合肥市大蜀山风景区,离市区十公里,占地130亩,设有墓葬和节地葬等葬式。整座陵园背靠大蜀山,与环境吻合如一体。山林茂密,青竹翠绿,白鹭翻飞,生机盎然。春来鸟语花香、夏至浓荫蔽日,秋风红叶似火,冬雪银装素裹。四时景色,美不胜收。在大蜀山文化陵园——人生后花园中,给逝者找到一个温馨的家,让生者了却了一个常系心怀的宿愿。同样是墓碑,不仅是对逝者人生精华的提炼和浓缩,更是对后人的启迪和激励;同样是建筑,不仅是告慰亡灵的沉默见证,更是建筑者人性化艺术的体现;同样是墓园,不仅是为故人提供的最终归宿,更是集多种艺术之大成的人文景观;同样是殡葬,不仅寄托了对往生者的缅怀和哀悼,更赋予了对生者美好生活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