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的道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监太平湖,以佛教文化习俗和奇丽的自然风光享誉海内外。 九华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称,千米以上的高峰20多座,为首的是十王峰。山间秀溪萦环,银瀑飞,景色迷人。山峰如台似柱,耸入云霄,又有芙蓉出水之姿,神工鬼斧。
常规旅游线路一日游A线:化城寺-肉身宝殿-闵园-天台B线:化城寺-肉身宝殿-百岁宫-五百罗汉堂-通慧禅林-大悲宝殿二日游A线: D1 化城寺-回香阁-东崖禅寺-钟亭-百岁宫-五百罗汉堂-祗园寺观佛事 D2 肉身宝殿-闵园-凤凰松-天台 B线 D1 化城寺-净洁精舍-上禅堂-转轮宝殿-肉身宝殿-地藏禅寺 D2 百岁宫-五百罗汉堂-东崖禅寺-回香阁-通慧禅林-大悲宝殿
九华山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同时具有高山小气候特点。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比山下短。春秋为最佳出游时间。
东崖禅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东峰顶,坐落于巨岩之上,海拔871米。在此可眺望长江,俯视九华镇,仰观天台顶,环顾九华群景。佛国风光,一览无余。东崖禅寺近代著名高僧有月霞禅师、心坚法师等人。清末,月霞禅师应聘任东崖禅寺方丈。禅师领众参禅,设坛讲经,十方僧众慕名而来,常住多达数百人,同时又于翠峰寺创办华严道场,推行僧伽教育,修学并重。继月霞禅师之后,心坚法师住持东崖禅寺。此间,法师创建了东崖下院和法华寺,大力开展弘法活动,数次出任九华山佛教协会理事长和安徽省佛教协会理事长。东崖禅寺四周有许多名胜古迹。石崖之东有古洞穴,深数米,宽三米。洞口堆云如雪,取名“堆云洞”,为金地藏初至九华栖身之所。洞上之东岩,巨石方正,金地藏常于石上诵经观景,晏坐清修,故此石有“晏坐岩”之名。
幽冥钟亭,堆云洞,晏坐岩等;建议游玩1-3小时
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崖禅寺是九华四大丛林之一,高居在悬崖边上,寺临深谷,一年四季云雾缭绕,是看九华云海的观赏点之一,四季皆宜出游。
旃檀林是十九世纪末期兴建的规模宏大的寺庙。寺内斗拱、窗棂上遍刻唐僧取经和佛经神话故事,精美而生动。主楼山门内两层佛殿,楼上前进为弥勒殿,后殿为韦驮殿。全国重点寺院。又称“旃檀禅林”。位于九华街西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化城寺七十二寮房之一。清道光时寺尚存,咸丰年间兵毁。光绪十二年(1886)定禅和尚募化重建。据传初建时,僧人伐寺后琵琶形山丘上古树,见其木质坚硬,纹络纤细,酷具异香,喻之为佛家珍品——旃檀树。谓琵琶形山丘与佛经记述的南印度牛头山(以盛产旃檀树闻名)相似,因以名寺为“旃檀林”。民国初年住持僧福星扩修,居士易国干赠额“福慧双修”。继任住持僧镇安扩建殿宇,安单接众。
三圣殿、大悲楼;建议游玩2-3小时
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皆宜出游。
化城寺为九华山开山祖寺,历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萨道场,是九华山寺院的“总丛林”。东晋隆安五年(401 年),僧人杯渡曾在此筑室为庵。唐至德年间(756—758 年)改建,定名为化城寺。“化城”源出于《法华经》中的佛教故事。化城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区的云山下。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道场,全山现存78座寺院。其中化城寺等九座名刹,被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化城寺建于高山盆地,南对芙蓉峰,北倚白云山,东邻东崖,西接神光岭,四面环绕如城,古人有"内外峰围涌玉莲"之称。化城寺现已用作九华山历史文物馆。化城寺前的广场上有“娘娘塔”址,正中有一口井。关于娘娘塔有两种传说。出化城寺向南,可到旃檀林。后该寺历经维修改建,现存殿宇四进,庄严有序,最后一进为藏经楼,珍藏明版藏经6777卷,保存至今,十分珍贵。化城寺历代曾遭受多次火灾,现有殿宇多系清朝光绪年间重建,唯独藏经楼是明代宣德年间建筑。现在,化城寺已辟为九华山历史文物馆,将以前保存在月身殿西侧的佛教文物和该寺的一些文物珍宝搬迁过来,集中展览。其中有康熙、乾隆二帝的手谕笔迹,有传说是金地藏王穿过的僧靴和使用的宝印,还有宋代和元代的岩红瓷和青蓝瓷钵,以及从缅甸传入的仰光大金塔模型、梵文贝叶经等文物。
化城晚钟,月牙池;建议游玩1-2小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寺和总丛林,古寺高跨在山顶盆地之中,背倚白云山,南向芙蓉岭,东崖雄踞于东,神光岭起伏在西,虎形诸峰环绕于北,四山环绕如城,四季皆宜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