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寺,徐州八大古寺之一,为法显所建,是中国第一座具有印度建筑风格的寺院,法显在彭城(今江苏徐州)羁旅“一冬一夏”,按龙华图修建了龙华寺。
建议七八月去游玩
徐州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气温14℃。
徐州动漫博物馆由徐州市泉山区和市文化局、台湾诚美堂动漫公司合作建设,是国内首家、亚洲最大的动漫博物馆。
建议七八月去游玩
徐州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气温14℃。
户部山久负盛名,黄金宝地,徐州古代水患频繁,宋代以来,黄河夺泗入淮,流经徐州,往往泛滥,淹 没州城,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户部山因地势较高而免遭覆顶之灾。1624年,徐州户部分司署主事张璇为避水患迁往户部山上。户部山因靠近城池,有钱有势的官宦之家和富贾豪门纷至沓来,成为了富户们争相趋居之地,久之,在户部山居住便成了富贵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有"穷北关,富南关,有钱人住户部山"之说。户部分司的迁居,也使得户部山在天启四年(1624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9年)这三百余年中一直是徐州城市经济和文化重心。就经济商贸而言,户部分司移设户部山后,徐州南关一带遂成为十分活跃的商业区。它四周的上街(彭城南路)、下街(今解放南路)、前街(马市街)、后街(坝子街)等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而名噪一时的中枢街、大同街、铁货街、丰储街等也在以此为中心的扇面上。特别令人欣慰的是,许多近代作坊和店铺,如民国时代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最大的干货流通中心"洪昌顺"和徐州酱菜业的龙头老大"李同茂酱园"等都还完好无损的保存着。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记载着这座城市兴旺发达的商贸流通史。就文化而言,户部山一直是明、清、民国时期古彭城的文化中心。这其中,清朝一代最为辉煌,仅康熙一代从户部山上就走出了令徐州人骄傲的两名才子:状元李蟠与《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道光年间又有一位名叫崔焘的翰林为户部山的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现在张竹坡故居虽然颓废了,但李蟠的状元府及崔焘的翰林旧居还保持着大体的格局。
就建筑而言,户部山的建筑包括项王的戏马台,官绅富户的大院,城市中产阶层的四合院以及普通百姓的大杂院。其中,李蟠状元府、崔焘翰林府、郑家大院、余家大院、翟家大院和号称徐州第一楼的李家大楼,权谨牌坊最为有名,且相对保存完整。尚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房屋400余间,民国房屋700余间,较为完整的院落20余处。这些院落古房负载着徐州城几千年的风雨沧桑,是明、清、民国时代徐州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古城徐州最后的遗存。
暖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皆宜出游。
景区的开发重建分三期进行,其中一期景观宝莲寺于2009年4月奠基,经星云大师题词,历时三载完成,于2012年4月对外开放。宝莲寺延绵了佛教在徐州千年的历史地位,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第一座带有印度建筑风格的佛塔。由我国第一位远去印度取经归来的和尚法显主持修建,取名为龙华寺。该寺千余年来历经沧桑,几度兴废,曾更名为洪峰寺、红莲寺,直至清朝乾隆年间才正式定名宝莲寺。龙华寺遗址在景区内。此地每逢农历三月初三,会举行盛大的蟠桃庙会,数以万计的信徒和游人到此朝拜、游玩,会期三天,人流如织。庙会以传承中国民俗文化为主旨,弘扬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调,已成为徐州具有影响力的三大民间庙会之一。重建后的宝莲寺建筑包括“八殿、两阁、一院”,面积1.64万平方米,建筑特色尽显盛唐风格的恢弘大气,期间宫塔交替、雅致经典。重修后的宝莲寺创下六项国内第一,其中两个是历史文化方面的:祖师殿里供奉的法显和尚是我国第一位从印度取经归来的僧人;这里曾经是我国第一座有印度风格的佛塔。四个是建筑方面的:七佛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大雄宝殿;南海观音壁画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佛教题材壁画;国内最高的佛阁通天阁里供奉着弥勒菩萨真身——天冠弥勒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锻铜佛像。
景区内菩提圣莲广场、蟠桃圣境大门、天龙八部广场与通天阁一道形成了蟠桃山佛教文化景区的中轴主线,也为景区未来发展空间拉开了框架。建议游玩3个小时左右。
暖温带湿润性气候,四季皆宜出游。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