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帝喾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俗称“二帝陵”,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墓。陵地占地面积350余亩,南北长2050米,东西宽1060米。陵地古属东郡濮阳,金大定七年(1167年)划归滑县,1940年划归新置的高陵县,1949年划入内黄县。史载二帝葬于“鲋山之阳”,即指此处。封土冢南北长约65米,东西宽约54米,顶高25米,陵墓底部都残存有高1米左右的砖砌陵墙,南面陵墙上分别镶嵌有“颛顼陵”和“帝喾陵”石碑各一通。院中元代石碑记载,砖砌围墙系元代天历二年重修时所筑。在二帝陵庙之前的高台地上,还残存有元代至元十一年重修的陵庙拜殿和左右配殿。近几年,在拜殿和配殿前后清理出历代碑碣165通。为元、明、清时期的遗物,内容多为历代王朝派遣特使来此祭奠的祭文、历代重修陵庙的庙记,以及文人墨客的拜谒赋诗。2000年晋升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颛顼帝喾陵占地23.3万平方米,由朝觐祭拜区、碑林区、休闲区、森林公园区组成,建有山门、棂星门、祭拜大殿、东、西配殿、碑廊、井亭等建筑,元、明、清各代数条甬道纵横其间。颛顼陵冢居东,帝喾陵冢居西,两冢并峙,在帝王陵寝中极为罕见。陵区被2000万平方米槐林环抱,生态环境良好,陵区内有鸟柏、锦鸡尔等稀有植物300多种,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给人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农历三月十八日,传为颛顼帝生日,数以万计的华夏儿女,云集帝陵,大行祭祀,千百年来从未中断。建议游玩2个小时左右。
大陆性季风气候,陵墓轮廓已基本查清,廓宇计有大殿五间,前有长廊,殿内有明清石碑41通。殿前两侧各有配房三间。大殿后200余米,为陵墓围墙,东西长165米,南北宽66米,呈长方形,为元代砖砌建造。四季皆宜出游。
明福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滑县城关镇九街南,南距省会郑州150公里,北距古都安阳70公里,西距107国道30公里,106国道、阿深高速公路贯穿南北,省道、城乡公路交叉纵横,道路四通八达。明福寺博物院建于明福寺塔西侧,南北400米,东西200米,门前市场东西260米,总占地面积11.9公顷。博物院以国内仿古建筑中所缺少的隋代风格为主,总体包含中、东、西三路和多院落,单体建筑形式都体现隋代古刹遗风,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文化旅游观赏价值。明福寺塔,始建于唐朝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现存为北宋早期建筑,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塔高九层,八角亭子顶。后遭雷击,五层以上倒塌。民国18年(1929年),当地人集资修复至七层,塔顶改为桃状。该塔位于安阳原滑县老城明福寺山门以南二十米偏西处,现为城关镇九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具有一千四百年历史的明福寺,历经劫难。而明福寺塔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支撑着颤栗的身躯,仿佛要把历史风云的记录追述。塔外壁的大方砖刻有圆龛,每一圆龛一尊坐佛,一千二百三十四尊佛像神态、姿势各不相同,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颇具唐代遗风,其砖雕艺术之精湛,国内外罕见。塔身中空,释迦牟尼佛祖端坐其中,讲经说法,塔周围的千余名弟子(小坐佛)打坐听禅。释迦牟尼闭目养神的姿态和诚心的祈祷,保佑着这座宝塔。建议游玩2个小时左右。
温带季风气候,明福寺塔为七级楼阁式砖塔,通高四十三米,底面直径十一米,平面呈八角形,塔体逐层叠涩内收,略呈优美的抛物红形。四季皆宜出游。
道口镇是河南省滑县下辖的一个镇,地处河南滑县西北隅,古黄河金堤之上,是滑县县委、县政府驻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区面积17.9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民8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7600人,耕地面积8000多亩。道口镇坚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在全镇以推广先进科技和增加投入为主要手段,大力实施“一优双高”农业开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优质高效农作物、畜牧业、优质林果业和温室蔬菜等特色农业。道口镇工业基础雄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道口镇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势头强劲,产值、利税等各项经济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增。
顺河古街位于安阳市滑县西北角卫运河畔的道口古镇,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落,也是一处地地道道的明清北方民居建筑博物馆。现存的临街古商铺和古民居共1000多间,主体建筑多是硬山式单檐两层楼房,上有小青瓦覆顶。顺河古街临街古商铺前脸儿大多属木质结构。木柱承重,板条门启闭。山墙承接房檐处大多有砖砌斗拱,斗拱基座多是美丽的砖雕,砖雕上雕刻有蝙蝠、喜鹊、仙鹤、梅、竹、菊、云纹和寿字等图案,取富贵长寿、吉祥和美之意。临街商铺后面是民居,民居过道就开在门面房左边一侧。过道至少有两道门,这跟民间所说的大家闺秀“头门不出,二门不踩”的渊源有关。在顺南街,有一处临街老茶馆,叫“缑氏文明茶馆”。缑氏主人世代相袭,居住在那里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在顺北街北端,有一座北大王庙,至今保存完好。据说,它建造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在建筑风格上属勾连搭式建筑。殿门朝西,俯瞰卫河。内部供奉东周战国时期的李冰、南宋的谢绪、明代的黄守才和张居正,以及清代的朱之锡等五位治水先贤。建议游玩2个小时左右。
温带季风气候,道口镇街道纵横交错,路灯整齐亮丽,街道两侧商店、食堂鳞次栉比。烧鸡一条街、紫光步行街等商业街相继建成。四季皆宜出游。
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是我国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故里。每年的岳飞诞辰日,汤阴县都要举行隆重的凭吊、祭祀活动,以表达家乡人民对这位民族英雄的缅怀和敬仰之情。近年来,汤阴县对岳飞故宅、岳氏祖茔和岳飞庙进行了修葺,使岳飞故里成为了一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岳飞从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位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是与他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的。他不仅从周侗那里学到精湛的武艺,亦从他母亲学到了忠孝节义,英雄背后有英雄的母亲。来到汤阴瞻仰岳飞,其故里亦是好去处。岳飞故里位于汤阴县东16公里的程岗村。史料记载,这里是岳飞的出生地。相传岳飞遇害后,村人四散,后又遭洪患,村被淹没。明初,从山西迁来的程姓人家在此生息繁衍,便以地势突兀取名程岗。明代中期,汤阴县城的岳飞庙建立以后,村中的百姓也在村西修建庙宇一座,称“岳鄂王故宅”,并立石碑数通。形式仿县城岳飞庙,坐北朝南,有大殿、东西厢房、先人阁、孝娥祠等。出岳飞故宅后,可再谒岳飞先茔,先茔位于汤阴县东11公里的南周流村西,这里埋葬着岳飞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占地10余亩。
岳飞故里形式仿县城岳飞庙,坐北朝南,有大殿、东西厢房、先人阁、孝娥祠等。出岳飞故宅后,可再谒岳飞先茔,先茔位于汤阴县东11公里的南周流村西,这里埋葬着岳飞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占地10余亩。建议游玩1个小时左右。
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岳飞故宅以其恢宏的建筑风格,以及独特的雕塑造像,展现了岳飞少年生活场景,突出了岳飞“忠”、“孝”两全的品格,岳飞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代人学习。四季皆宜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