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北北抵阿尔金山脉;西南至昆仑山脉;东北有祁连山脉,面积25.7768万平方千米。内陆盛产铁矿、铜矿、锡矿、盐矿等多种矿物,故被称作“聚宝盆”。
察尔汗盐湖,是中国青海省西部的一个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地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由达布逊湖以及南霍布逊、北霍布逊、涩聂等盐池汇聚而成,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格尔木河、柴达木河等多条内流河注入该湖。由于水分不断蒸发,盐湖上形成坚硬的盐盖,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直接修建于盐盖之上,察尔汗盐湖蕴藏有丰富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无机盐,总储量达20多亿吨,为中国矿业基地之一。
建议游玩时间:半天以上
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盆地年均温均在5℃以下,气温变化剧烈,绝对年温差可达60℃以上,日温差也常在30℃左右,夏季夜间可降至0℃以下。风力强盛,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天,西部甚至可出现40米/秒的强风,风力蚀积强烈。全球气候变暖给柴达木盆地带来的显著影响,它也成为整个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显著的地区。而种种迹象表明柴达木盆地气候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最佳旅游时间:5月-10月
昆仑山口位于青海西南部,昆仑山中段,格尔木市区南160公里处,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称"昆仑山垭口"。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古人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因而有"国山之母"的美称,藏语称"阿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之意。莽莽昆仑,气势磅礴,四季寒冬,银装素裹,群山连绵,万仞云霄。登临山口,巍巍昆仑的千峰万壑如同披着银灰色铠甲的群群奔马,随着风起云涌,滚滚向前。
纳赤台纳赤台,青藏公路和铁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进入昆仑山的第一站。纳赤台清泉又称"昆仑泉",位于格尔木市西南约94公里的青藏公路边,在昆仑山系的沙松乌拉山和博卡雷克塔格尔山之间,昆仑河北岸"纳赤台"系藏语译名,为"沼泽中的台地"之意。昆仑泉昆仑泉位于青藏公路边,地处昆仑山下著名的小镇纳赤台正中,海拔3700米,是一泓优良的天然矿泉。昆仑桥昆仑桥,又称一步天险桥。该桥架于"一步天险"之上,全长只有四米。昆仑桥之壮观不在大桥本身,而在于桥下的巉岩绝壁和万丈深涧。
高原性气候
"唐古拉",藏语"高原上的山",由于终年风雪交加,号称"风雪仓库"。唐古拉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线,海拔5231米,山口处建有纪念碑及标志碑,是沿青藏公路进入西藏的必经之地,并是长江的发源地。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海拔6000多米,是长江的源头。它脚下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是藏羚羊等濒危野生动物的怡然自得的牧场。四、五月间的高原,江河凝缩成晶莹的冰川,浪花沉默成无言的冰雕,曾经呼啸肆虐,湍急奔腾的江河静静地安眠着。唐古拉山口,公路海拔5231米,铁路海拔5072米。是青海、西藏两省的天然分界线,视野开阔望得远。这一带是一片冻土,泥土层的水分长年结冰。山口天气极不稳定,即使夏天,公路也经常被大雪所封,冰雹、霜雪更是常见现象。此处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六成,所以一般乘客路过唐古拉山口,会有明显的高山反应。
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是青藏铁路全线气候最恶劣、地质条件最差、施工难度最大的区段。斜坡湿地广布,高地温、高含冰量冻土地段较长,冻胀、融沉作用强烈;安多以南分布有岛状冻土和深季节冻土。冬春季节气温很低,寒风凛冽,七八月份天气稍微转暖时,雨水丰富,飘过一片云彩来,不是雨雪就是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