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的《陋室铭》内名句,在宁化,有那么一座山,可能你没听过,也查不到很详细的资料,但在民间信众很多,也说是非常灵验的,这就是东华山。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交通不是太好,山路湾湾,绕来绕去,而且要自驾比较方便。
车开到山顶,司机大哥说已经到达,哇,还在发呆中,这不象是一个寺庙哦,顺着阶梯往上走,是一些看着有点老旧的民居,原来这些亦是山上大师们居住的地方。
车开到山顶,司机大哥说已经到达,哇,还在发呆中,这不象是一个寺庙哦,顺着阶梯往上走,是一些看着有点老旧的民居,原来这些亦是山上大师们居住的地方。
东华山距离宁化35公里,地处福建宁化与江西石城交界的武夷山南麓,最高峰海拔1148.9米。东华山原名白水顶,又名龙华峰,亦名西华山。主脉向东沿宁化石壁、济村两乡镇边界入济村乡长坊村,止于吾家湖;北支深入济村乡上龙头村;南支入石壁镇的邓坊桥、隆坡、三坑、陈塘、桃金等村边界地带。石壁溪、武昌溪、刘村溪均发源于此山麓。
据传说该山顶常有三只鹤飞集其处,村民以为神鸟,于是在其山顶建有三仙祠,崇祀三仙(邱、王、郭三仙)神像,由济村乡长坊村张姓先祖倡导创建。用花岗岩建成,屋顶夹角近70度,瓦为生铁铸造,以抗峰顶大风,是道教、佛教合一的宗教朝圣地。庙建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1965年毁,1984年重建。
祠坐西朝东,用花岗岩条石建成。祠中的梁、柱及庙墙之石料每块均镌有捐赠者的姓名。
李世熊在其编撰的《宁化县志》中有这样的描述:“由隘岭过杨公岭,有山鸿竣立千仞者,白水顶也。一曰西华山。仰突犯云,瀑飞其下。绝顶石为三仙祠,日月烁侵,石莹如玉,穷目四瞩,宁化、石城真斗大耳。每岁雷一度入祠,霹雳施鞭火,其遗气数日锻腥也,是居宁化之辛位,为邑之祖山。”
位于三仙祠下方有建造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有济村乡大坊村张满十郎公裔孙捐山助建的佛庵,名为“东华山寺”,又称 “西华山寺” “金沙庵”。现有新建的“大悲殿”。
东华山寺修缮中,不过日常的事务是照常进行,有庙足管理,没看到有和尚,可能时间不对吧。
从仙踪渺渺的东华山,回到人间,哈哈,转变比转大,这里又是凑巧赶上墟日,肯定逛逛,凑个热闹,宁化各个镇的墟日时间都是各有不同,一般是分为“一四七”墟、“二五八”墟、“三六九”墟,两个相邻的墟镇,它们的墟日总是相邻一天而不会重复,这样就能让买卖双方都有交易机会。也就是说,多走几个镇,就成了天天赶墟。
在宁化客家民间的口语中,一般把乡镇称为“墟”(圩),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日称为“墟日”。墟日到了,农户把自己生产的粮食、日用品挑到乡镇所在地去进行交易,小商小贩更闻风而动,把城里的商品运到墟场高声叫卖,需要购物的村民们早已把袋里的钱捏湿了,弊足了讨价还价劲头往墟场赶,这就叫“赶墟”。
这里豆腐花超级好吃,2块钱,咸甜自己调,酱料都是摆在面前的。
国富则民安,现在的老人家日子可是过得很舒坦啊。
以前“墟日”的商品交易一般按商品的内容分类,如粮食方面的有“米行”;家禽牲畜类的有“鸡行”、“猪行”;服装类的有“布行”等。各墟镇按其历史习惯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农民把自己的产品摆在规定的地方去卖。不过现在赶墟就没分得那么细和专业,啥都看到有得卖,也没有分类集中在一块。
关于作者:猪唛
猪唛,旅行美食撰稿人、搜狐美食专家认证、搜狐旅游专家认证、今日头条旅游达人认证、今日头条美食达人认证、乐途灵感旅行家、同程旅游特约旅行家、途牛旅游大玩家、微博头条文章作者、大粤网高级旅游体验师、秒拍达人、去哪儿聪明旅行家、去哪儿网酒店V4试睡员...
微信公众号:猪唛食游记(fszhumai)
新浪微博:猪唛-色影迷途
本博图片文字为本人原创,媒体、网络使用请与本人联系并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