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行程印象深刻的跳菜!
南涧跳菜(即“彝族跳菜”)历史悠久,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盛行于唐朝民间的“南涧跳菜”构成了南涧民族文化的源头。
第一次叁加广州的太阳风摄影团!
领队:大饼
地接:杨导
团友:19人
飞机飞宝山机场
云南腾冲的秋,银杏树叶还是黄绿相间,最美的状态比往年要晚十天左右。
腾冲是云南边陲的县级市。知道她是因为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而浴血奋战的远征军,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名城,也是茶马古道的重镇。
我能感觉到村民们的淳朴和善良,没有被蜂拥而至的游客所改变。到村民院子里去拍照,人家没有被打扰的感觉,老人依旧笑容满面,被拍到也没有不高兴。有的村民还告诉你哪个角度拍更漂亮。
沿着村落前行,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自然画卷。路边、院落黄灿灿的银杏树,层层叠叠,让人目不暇接。那一树树的金黄,在朴实的山乡摆开色彩的盛宴,尽情绽放。置身其间,观袅袅炊烟、斜阳夕照,赏杏之华美、秋之重彩,令人恍若进入田园梦幻、世外桃源。
秋风穿林而过,银杏树叶便离开枝干,铺天盖地、纷纷扬扬的银杏叶争先恐后奔向大地,不是落地成伤,而是回归故土,宁静祥和。房前屋后飘落的银杏叶儿满地金黄,似一张软软的地毯,铺在地面上……
和顺古镇古名“阳温墩”,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是云南著名的侨乡。
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和顺自古有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明清两朝,这里出了400多名举人、秀才,是缅甸四朝国师尹蓉、翡翠大王张宝廷、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全镇人口6000余人,在外华侨就达12000余人,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日本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文化旅游景点有艾思奇故居、和顺图书馆、滇缅抗战博物馆和以弯楼子、刘家大院等为代表的中西合璧式古民居。
诺邓古村
千年古韵白族风情
滇西盐马商道中心
游走古村有一种宁静而又虚幻的感觉
依山而建 高低起伏
错落有致风格各异的明、清民居建筑
两步一台 三步一阶
清一色的青石板台阶小路纵横穿插
世外桃源一般的惊艳到
内心寻得一时的自在与安逸
白天观云,晚上看星,远离尘嚣,很美的地方,一个来了不想走的地方,原始古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村中保留着大量的明、清两朝建筑和著名的玉皇阁道教建筑群,被称为“千年白族村”。 诺邓火腿曾上过舌尖上的中国,村中家家都卖火腿。
去往诺邓的路上
“龙江大桥”是云南地标性建筑,且号称“亚洲第一山区特大桥”。 不到3公里的长度,号称“亚洲第一”有点言过其实。桥面到谷底近500米,倒是这样的高度估计无人能及。 桥的两端其实是两个山头,山下面才是龙江。因为距离太远,在桥上几乎看不到江面,叫“龙江大桥”无非是其横跨龙江而已。 龙江只是腾冲附近一条河而已,远没有怒江出名。因建了这座特大桥,龙江有了名气。全国叫“龙江”的河有很多,如果不是大桥,谁会在意它呢? 据说,“龙江大桥”建设中有高难度技术动作,近百米的混凝土桥身直接转体对接,展现了我们桥梁建设的实力。 500米的高度几乎相当于200层楼,放在任何一个大都市都属于地标性建筑,却孤零零地矗立在这条不知名的小河两岸。 尤其令人费解的是,这其实只是一条公路桥。 想起当年的“南京长江大桥”们,都是公路、铁路混合的,难道将来需要通铁路时再建一座铁路桥?
资料
大桥确实漂亮,尤其是建在风景秀丽的山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如同刚刚获奖的女明星,盛装而来,会谋杀掉无数“胶卷”。
而龙江则躲在山谷里,远远的,几乎看不见。
鹤庆草海!
从没有见过,另一个地方的柳树,会长得像黄龙潭这里的同类般,如此艰难,如此坚韧。
印象中的柳树,该是西湖苏堤白堤杨公堤上,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秀色,杨柳依依,本是弱质芊芊,最是见不得风雨。
但此处的古柳,已经习惯了水涨水落,既然躲不过去,每年都是周而复始,那就不用再似风和日丽处般挺拔,不惜弯下身段,顺应水势,有些枝条不得不沉入水下,总有另外一下,傲立于水上。
即使浮在水上的枝干,都能见到明显的黑色痕迹,那是最高水位的标记,这以下,一年之中会有8个月,得忍受不见阳光的黑暗潮湿。
所以,大多柳树变得光秃秃的,绿叶成了一种奢求,在这样的环境里,活着已是不易,又怎能要求太多?
有些不堪摧残,树干中空,或已折断,或是倒下,树根都是腐朽,但总会留些枝条,挺立如白杨。
环境使然,弱柳亦能成松柏,其实做人,亦是如此。
被黄龙潭的美,所折服。
黄龙潭在鹤庆,一个属于大理却挨在丽江边上的小城,丽江大理热闹非凡,夹在它们当中的鹤庆,偏偏少有人来,寂寞得很。
这是个,因为一代代的治水,留下许多小潭的地方,黄龙潭因为有座时隐时现的堤,和堤上许多时常淹没了大半的柳树,美得不可方物。
还没到丰水期,长堤原本没于水面下的大部分,都露出了水面,你可以跳下长桥,近距离接触,那些原来只可以远观的,变得水陆两栖的古树。
每年九十月份以后,大约有大半年的日子里,因为水位上涨,长堤消失于水面,这些树,就像是直接生长在水里一样,现在,难得让它们上来喘口气,真好。
爱看它们水中的倒影,仿佛在水里也有了生命一般,倒影,反射一切,真实不虚。
鹤庆有许多潭,黄龙最出名,此外还有黑龙,西龙,白龙等等,黑龙太远,西龙是个被围起来的水库,白龙,却是可以和黄龙媲美。
白龙潭的水质,是所有潭中最清澈见底的,深度又恰恰好,所以,泸沽湖吸引游客的水性杨花,这里泛滥到整个水面都是,只恨没有一艘猪槽船,能荡起涟漪。
走在潭边,水下的世界一览无余,碧玉般的柳枝垂下来,与水下石头上的绿色苔藓,仿佛连成了一色,相映成趣。
潭的另一角,睡莲自成了一片天地,这种对水质苛刻到了极端程度的纯洁天使,与邻居水性杨花一样,开得如火如荼,自是对这方水土,太过满意。
潭上有座小桥,从桥上望下去,会发现毫发毕现的清水里,潭边树的根须,如红色魔法扫帚,轻轻摆动,这也是一种,别处见不到的景致。
潭边有一条湖滨小道,间有人家,有的墙外种满了三角梅,微风拂过,地上慢慢堆满了落叶和红花,美得不忍去打扰。
远处青山绿树温柔绵延,湖里白色杨花星罗密布,偶有稀疏空白,蓝天白云也会不请自来,天生美景,养在了深闺,却不可自弃。
人人皆知大理有洱海,风花雪月,美景无边。而剑湖就在洱海之北不算太远的地方,静静滋养着一方水土,美得不加修饰,美得自由任性,美得悄无声息。
浓浓的田园气息,未被惊扰的简单生活,总是让我心醉。没有喧嚣,没有拥挤,就这样随性的在乡间小路上行走,在湖边奔跑,在广阔无垠的水面上投射下自己的影子。
只看到几名正在钓鱼的当地人。湖边是大片大片的农田,水面与土地难分难舍的纠缠在一起,看不到岸,脚下可以踩出一个个小水坑。
两边的白桦林带给了我们一种唯美而浪漫的感觉,秋季的树叶渐渐泛黄那一抹一抹的金黄色,简直美到让人惊叹。湖面的倒影也是美不胜收,仿佛让人走入了画卷之中。除此之外,剑湖周边的田园风光也是美到让人挪不开步!可以看到大片的金黄色稻田,这里真是太美好了!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吹开波浪!
剑川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北部,东临鹤庆县,北接丽江地区的丽江市,西靠云龙县和怒江州的兰坪县。现在的剑川古城是指剑川县城的金华镇。在老君山系的金华山下,素称三江名镇。剑川曾是是茶马古道上主要驿站,它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是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这里曾是中原、南诏、吐蕃之间的战略要冲。剑川古城有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如果你喜欢古镇那一定要到云南的沙溪古镇来看看。因为这是一个真正的古镇,古色古香,至今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特色。古寺庙,古戏台,古商铺,马店,古老的红砂石板街道,百年古树、古巷道、古寨门。在交通还算方便的今天能保有如此风貌实属难得。这完全得益于当地政府与瑞士的一个团队联合保护性开发的结果。虽然在过程中因理念的差异而有很多不一致的想法,但在上级部门的协调和之前协议书的法规约束下,终于留有了古镇的精髓,而又不失商业化以带动当地的经济。这应该做为中国古镇开发的典范。
沙溪,我还会来。在游客散去回归寂静的傍晚、在街边橙色灯下的木凳上、在镇外桥畔薄雾渐起的河边,去感受这历史的穿越。
古镇网红书店!
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
洱海有两个出水口:1.在下关镇附近,经西洱河流出;2.“引洱入宾”。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迤逦风光的风景区。洱海,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据说是因为云南深居内陆,白族人民为表示对海的向往,所以称之为洱海。
2014年,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为加强人们对洱海的环保意识,邀请音乐家为大理的母亲湖“洱海”,创(制)作形象歌曲《洱海情》!
喜洲古镇,隶属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大理市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隋唐时期称“大厘城”,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也是大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已是寒冬,而这里的樱花正在盛开,大理的无量山是春天最早到达的地方,下午到时阳光很好,樱花谷里成淡淡的粉色,浪漫至极,宛如仙境。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里的樱花是种在茶山之间的,更有层次。
无量山,古称蒙乐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西部。被很多人熟知估计是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还有就是著名的冬樱花。我们到的时候花已经开始凋谢了,但人依旧不少,感觉是人比樱花多。还好,第二天早上霞光透过云海的缝隙让我们感受到了一次蔚为壮观的云蒸霞蔚,些许弥补了樱花凋零的遗憾。
巍山,南诏的发祥地 古都南诏,历史离我们很远 古城巍山,却距离我们很近 这座始于元代的古城,如今一尘不染的青石板小巷子两边上,都还是古旧的两层小瓦片房 街上没有车马喧嚣,没有人头攒动,更没有丽江大理那样的沿街叫卖 历史带走了很多,时光里留下的是巍山独有的味道 !
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音乐、杂技与饮食完美结合的传统饮食文化。
“跳菜”雅称“捧盘舞”俗称“抬菜舞”,表演过程分为“宴席跳菜”和“表演跳菜”两种形式。“宴席跳菜”也叫“实地跳菜”,是南涧民间在生活中的一种重大庆典,为喜庆或喜悦增添了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
2008年6月7日,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申报的“彝族跳菜”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族传统宴席--土八碗
热情好客是剑川白族美德,每当远方贵客光临,常用丰盛的宴席——土八碗招待。虽言“土八碗”,但往往不止八道菜。一般为十道菜,每道菜都有一个吉祥如意的菜名,寓意着不一样的好彩头。剑川“土八碗”流传悠久、发展演变,又因地而异,虽然做法上会有一些差异,但是寓意基本是一样的。
央视推荐的剑川美食--火腿土鸡火锅
剑川自古以来就是优质火腿产地,只是外人知道的不多,但这种火腿产量又太少,都是农民家里自己饲养的当地土猪,不使用饲料,自然喂养,生长缓慢。这家火锅店不仅上了中央台和多个省级电视台卫视频道,还在各种大型食品节上,各种比赛中入围和获奖。著名女诗人舒婷在品尝后写下:“牙齿和眼睛够忙,往往来不及问菜名,就已盘空碗净,直香进五脏六腑。这不可思议的餐桌小妖精,提取剑川山水的日月精华,亦摄住了我的魂魄”。“餐桌小妖精”由此得名,成为剑川乃至云南省餐饮界的一张名片。
“王记凉粉”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自曾祖母辈开始已有四代,最初只是在街边摆小摊卖,到现在每天要卖七、八百碗,后来干脆“摆”到了家里。这碗当地老百姓心心念念的凉粉,早已成为了他们的饮食习惯。如果遇上节假日,需求量大,他们每天半夜12点开始制作凉粉一直到清晨7点。
云南老字号 --马帮火锅
鹤庆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文献名邦,传统手工艺有铜器、银器、木雕等,马帮火锅致力复兴创号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的“同心德”商号,传承和发扬鹤庆传统文化。马帮火锅是滇西北茶马古道上的特色美食,用鹤庆手工敲打的铜火锅煮的马帮火锅配马厂当归最为出名。马帮火锅精髓在于清汤:用牛骨头牛肉熬汤,素菜去腥提味,药食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