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清浅,岁月寂静,花开花落间,你是否感受到,风中的呢喃。又是一年滇西北秋色最美时,重踏这片土地,你是否也如一样,充满期待和希望呢。
      同行老师:火金叮3人,Karen Luo3人,长腿,大师子,水兰2人,hfs,HXJJ,朱文武2人,kksir2人,Ouyy,人生好风景2人,Doris T,萌萌女,西瓜摇椅,共22人,这个团,大部分是非常熟悉的老朋友了,好多过和我一起出行过很多次,非常感谢您们,感谢您们一直支持我,感谢您们选择与我同行。 地接:珊珊,19年就认识,也是老搭档了,谢谢美丽可爱的美女。

岁月雕刻在脸上的图腾——独龙族纹面女

生活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人口仅五千余人,绝大多数生活在相当封闭的独龙江峡谷地区。妇女纹面,曾是独龙族相当奇异的习俗,不过现在,怒江独龙族纹面女的传统已经失传,仅剩下几位名纹面女,且现在纹面女的年纪都很大,过不久就即将消失,以后只能在相片里看到了。
      独龙族,旧称“俅人”是一个在中国云南独龙江峡谷和缅甸北部跨国界居住的民族。也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独龙族自古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条件恶劣,交通闭塞,所以社会发展较为迟缓,生产力水平低下,新中国成立前后仍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纹面是独龙族文化独特的习俗,独龙女子以纹面为美观,按传统的独龙族风俗习惯,独龙族只有女性纹面,女子一般在年满十二、十三岁时,就必须纹面,独龙语称之为“巴克图”。此习俗最早有据可查的记载可追溯到唐代的史书中,至于文面的文化根源,历史上没有详细记述。
     独龙族也是中国最后通车的少数民族。之前,保持着原始的生活习惯,穿着打扮也是简单,甚至他们的语言也是当地的独龙语,也有自己信奉的神。当地的人民在大自然万物皆有灵气的照顾下,很普遍地相信鬼魂的存在和作用。他们会对大自然不定时的进行祭拜来供奉鬼神,他们认为自己从出生开始,所有的灾难和幸运都是由鬼魂决定的。独龙族的祭奠由巫师进行,巫师分为两种:一种是主持祭祀、打卦的,另一种地位比较高的是专门用来驱鬼的。一般是由家族长或者村寨头人兼任。
       2019年走独龙族龙元村,曾拍过的一位纹面女,2020年再去时想找她拍,他们告诉我老人已去世了,2021年也是在龙元村拍过的一位纹面女,今年到独龙江,他们告诉我,那位奶奶也在今年去世,现在龙元村仅余一位纹面女;我们本想再去龙元村,纹面女的孙女拒绝我们的要求,她说奶奶年纪大,不接受拍摄了。后来我们去了雄当村,拍到二位可爱亲切的纹面女奶奶。

二位八十多岁的奶奶尽管脸上写满了风霜,但她们一直很乐观地生活着。

索提尼坐在后面当背景,真是抢了视线,请他赶紧的离开。

奶奶手脚麻利的在织布,这种布叫啥名字我忘记了,印象有个当字。

火塘前小女孩看着我们在拍她,很是腼腆羞涩的笑。

纹面女的由来:根据民间的流传和史料记载,独龙族少女纹面的由来,有一定的历史因素。近几百年来,随着独龙族附近的藏族和僳僳族实力不断的强大、不断的吞噬独龙族地区,对当地的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无情的剥削。特别是藏族的土司,每年都要强行增加类别众多的贡品,甚至连女子的眼耳口鼻都要缴税。如果交不起,便把女子强行拉入藏族为奴为婢,特别是年轻、漂亮的女子,还要面对被绑走到外地的危险。

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独龙族的女子为了躲避外族人的掳走、藏族土司的蹂躏,只好采取特殊的办法保护自己:用锅底灰抹在脸上,为了甚至用竹条把自己的脸刻成永远无法消失的“黛墨青纹”,从此变得让人害怕,止步于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纹面的习俗也就形成了并且一直延续到解放前。所以,纹面的习俗也算记录了一个时代人民受到压迫,为求自保的一种战斗模式。

【纹面方法】女孩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由纹面师用削尖的竹签,沾着锅烟水在脸上画出纹样,然后用竹签扎刺。每刻一线将血水拭去,再用锅烟灰或者一种深色的草汁反复揉擦刺纹,使它渗入皮下。一周之后刺划的面孔红肿结痂,痂落愈合肉皮上便呈现出黑色或青靛色的花纹。光是听闻就感觉脸痛,害怕,不知道当时的她们是怎么忍受下来的。

老人家的手都是粗糙,关节肿大,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她们大多身材瘦削,个子不高,沉重的生活担子没有压跨她们,她们依然开心过好每一天。

大家都纷纷和奶奶留影,连我这个万年都不肯站在镜头前的人也拍了几张照片。

独龙族人无论男女老少都长得挺漂亮的。村里的小孩子,很是纯真可爱。

又是忘记带旗子的集体照,不管怎样,难得来到独龙族,难得和纹面女留影。

人间秘境独龙江峡谷

独龙江,是流经西藏察隅县东南部——云南贡山县西部——缅甸克钦邦的河流,也是横断山脉西部“四江并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源于察隅县伯舒拉岭南部山峰然莫日附近,西源在藏语称jiada戛达曲(吉太曲)、东源称日东曲(美尔东曲),合并后到云南的河段称克劳龙(也称戛达曲),与麻必洛河汇合后称狭义独龙江(它流经但当利卡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峡谷,即贡山县独龙江乡即独龙族世居地),向西流入缅甸克钦邦,与南塔迈河汇合后称恩梅开江,是缅甸大江伊洛瓦底江的东源。
      独龙江乡,隶属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东临丙中洛镇和茨开镇,西、南与缅甸相连,北邻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 区域面积199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独龙江乡户籍人口4360人。
      独龙江乡是中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区。独龙江由北向南纵贯全乡,居民大多住在独龙江两岸。因江面得名。清末独龙江乡尚无地方机构设置。民国五年(1916年),称菖蒲行政委员会西保董。1969年,改为独龙江公社。1984年,改独龙江区。1988年,改独龙江乡。 乡人民政府驻孔当村。
     去一趟独龙江不容易,几百个弯道拐得你怀疑人生,路窄弯多,交通极为不便,道路经常塌方,时时修路,一修路就是交通管制,如果你不是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修路的地方,就只能等放行了,这样一等就起码4小时或6小时以上,我们为避免被堵在路上,早上6点就开始进山,出山更是5:30就出发,虽然早起很是辛苦,但早出发的好处就是一路畅通,毫无阻碍地到达下一个景点。

独龙族生活的地方叫独龙江乡,镇上是多元化的风格小镇,不是很大,从街头可以看到街尾。街上还有一所学校,听说因为独龙江乡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是很发达,很少有老师愿意来教书,学校里的学生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因为住得远,每天往返一趟很不容易,所以把省下来的时间都用来学习。

这个就是独龙江乡,就几条街道,逛完整个乡,估计不用一小时,独龙江盛产草果(一种烹饪用的香料),我每次到这里都买些回去,这次买的是长在高山的草果,一斤60元,比人工种植的贵一倍多(人工种植晒干的25~30元一斤),回到家用它来炖花生猪手,只一个草果就满屋飘香,比之前买的30元一斤的真的香太多太多了。

这里的独龙鸡,独龙牛,也很好吃,遗憾的是东西太多无法带,不然我真的好想买几斤独龙族土猪腊肉回去,这里交通不便,基本都是山货,很多都是当地村民自己养或种来乡里卖的。

独龙江的水,犹如翡翠般碧绿。

看到这条路没,这里就是通往边境马库哈滂瀑布的路,可惜现在那边不开放,我们走不到边境去。2019年去过一趟,沿路的景色绝美。

普卡旺河如同一条翠绿的丝带,从山谷深处蜿蜒而来,从吊桥上看去,河水有着翡翠般的质感。走近河边,才真切感受到水的清澈,可以借一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来形容。忍不住捧一捧水一饮而尽,是“透心凉”的清爽。

普卡旺是独龙江乡最原始的独龙族原始部落,是真正的“边徼之地”,普卡旺河流经村子,汇入独龙江,也因此得名,村子只有农户10多户,人口60多人,他们的房屋以木结构茅草房为主。在这里,我们看得见的一切,都是一尘不染,是自然流露的山水景观、人居生活。

普卡旺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从乡政府一路向南5公里左右即可抵达。相对于大部分景区来讲,这里虽然也有慕名而来的游客,但是人流量还真没有那么密集。普卡旺这名字乍一听,还真不像是中国山村的名字,但事实是它确实是一个村庄,村民不多,十几户。村里一橦橦的木板房屋是政府为当地村民而建的,所以看上去比较规整。可以接待游客入住,民宿是从当地村民手中转租过来的,融入当地的建筑风格,新增添了一些落地窗,以便于游客赏景。

清晨,缥缈的云雾小心翼翼地触碰着远处的雪山,阳光钻进来,与微风携手扯掉雪山的遮羞布,雪顶熠熠生辉,山脚下独龙江自由流淌,不知疲惫般,日也欢唱,夜也欢唱。

天境怒江,心灵呼吸的地方

“在中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大山谷尽头,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神秘人间天堂隐藏在云端深处。那里终年繁花盛开,散落于寂静村落的原住民祖祖辈辈在山间的商道行走,从青年到壮年,直至年华老去。”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这样描写云南的丙中洛村。
      丙中洛镇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辖镇,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部,北靠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南临捧当乡,东接德钦县燕门乡,西邻独龙江乡。这个怒江大峡谷中最美丽的地方就位于绵延达200余公里的怒江大峡谷的顶端,它宛如怒江峡谷辉煌的冠冕,上面镶嵌着一片蓝天,一带雪峰,一湾碧水。在那一块块峡谷台地上,世代生息着怒族、傈僳族、藏族、独龙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信奉有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民族民间原始宗教等多种宗教信仰,留存着相当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玉米、板栗、核桃、散建的民居……山高谷深,雪峰绵延,白雾环绕、江河咆哮,气势磅礴,风光无限。这是怒江的动,泛舟垂钓,舟楫欸乃,霞光掩映,村落俨然,鸡犬相闻,恍如人间仙境……

丙中洛原为怒族居住的地方,自清朝道光年间,藏传佛教由西藏喇嘛督拱几带进丙中洛并扎下根之后,藏族人从西藏、德钦、中甸等地陆续迁徙而来,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

丙中洛原名为“碧中”,藏语意为“藏族村”,当地怒族人称为“麻白克劳”,傈僳族从澜沧江流域和怒江下游迁徙到此处定居后,在原“碧中”的基础上加上“洛”的音,意为“箐”或“地方”之意,于是就从“碧中”演变为“碧纠洛”

怒江第一湾,早上一大早我们就出发驱车爬山,车行约20分钟左右到路边观景台,现在修了一个很大的玻璃观景台,主要是鸟瞰丙中洛镇全景,第一湾的话继续往上走约10分钟左右,到一个小平地,再步行15分钟左右即到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观景台,上下二层,估计一层也就站7,8人左右,到这里才能看到第一湾的全貌。

厚厚的云海遮住了怒江,我们一直等到10:30左右云雾才散开,才清楚的看到第一湾是什么样子的。

美丽公路,从这里到丙中洛,也是进藏路线,丙察察的必经之路。

丙中洛镇地势北高南低,怒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江两岸是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了典型的峡谷地貌。 
丙中洛镇呈不规则四边形,最高海拔为嘎娃嘎普雪山5128米,最低海拔为与捧当乡交界处江面1430米,政府驻地海拔1750米,丙中洛坝子是怒江峡谷深处的开阔台地,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中间被从西向东流淌的格马洛河和甲生河分成三块。

往回看,这里就是怒江边上的剑门关

雾里村,早上有雾很仙,村子很小,我们下了车,过桥,走古老的茶马古道进村。雾里村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宁静美丽的小村庄,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北面,去秋那桶村的途中的怒江对面。村里约有60户人家,有藏、怒和傈僳族,他们非常纯朴,好客。

走在雾里村中,一个小女孩哭着走回家,我们赶忙的上前安抚她,并拿出止血贴帮她贴在伤口上,问小女孩怎么会受伤的?她抽噎着跟我们说是自己玩刀子弄伤的,让我远去的童年,小时候在农村,爸爸只有放假才回来,其余时间都是我妈和我妹弟在村里,有次看到桌子上放着一个小铁盒,偷偷的打开拿出来时就被割锋利的刀片割伤了手,小时候不懂事,结果因好奇弄伤了手,又不敢告诉爸妈,只能自己偷偷的躲起来哭。。。

极边第一城——腾冲

很多人知道腾冲,可能是因为一条“胡焕庸线”,一条呈45度角从黑河划向腾冲的人口密度分界线。这条线往西北,地广人稀,是辽阔的草原、高耸的群山,与驰骋骏马的游牧民族。这条线往东南,地狭人密,是秀美的江河、温润的季风,与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腾冲,恰好就位于这条线的端点,但它从来都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它纯粹、滚烫的生命风光,被誉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300多年前,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云南旅行时,被腾冲的壮美所震撼,称赞其为“极边第一城”。而我们只是经过腾冲,没有进去走过,我们的目的地只是腾冲的固东镇银杏村。
       银杏村在云南腾冲县名字叫做江东村。从腾冲县城向北驱车40余公里,不到1小时就到了古银杏村。这里有3000多株银杏点缀在农家小院的内外。腾冲银杏村内有两千多亩连片栽种的银杏树。九月底至十二月,小山村被高大的银杏树包裹得一片金黄,满地的银杏叶就如金色的地毯铺满村里的大小院落,风景绝美。此外,这里还有神奇的江东山古溶洞、秀丽的龙川江小江峡、神秘的古战场“鬼磨针”沧桑的石门古栈道、怪石嶙峋的莲花山等景点。
       这里的银杏村树龄大多都有上百年的时间,江东村已成为腾冲秋末最受欢迎的目的地。这可能是云南最大最集中最古老的一片银杏林。据说江东村的村民都从中原移居过来的,这里的皮影文化已有600多年历史。古银杏村还曾是电影《武侠》的拍摄地之一。江东村房前屋后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银杏树,到了这里“满地的黄金”,清晨和傍晚最是舒服。
现在这里处处充满商业味道,家家的院子都围起来收钱了,和几年前比起来真的差太远,商业味太浓,游玩的乐趣就逊色了很多,与之相比的桂林小平乐银杏村,更原始淳朴和宁静。

早上起来极冷,匆忙的起来走进村子里,淡淡的晨雾笼罩着村子,如披上一层轻纱,如梦似幻,极是美丽。

云南腾冲市固东镇江东社区的银杏村,拥有“村在林中、树在家中、人在画中,入目皆金黄”的美景,每逢银杏最佳观赏期,都会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

银杏村保留有中原文化风格的民居建筑,建筑材料为腾冲本土石材和木材,房屋“坐东朝西,连片集中,沟渠纵横,街巷密布”,街巷四通八达,以火山石铺装,两侧为矮石墙,墙内透出银杏树景。

如果说秋末初冬的风给大地上了色,那么,银杏就是阳光下那一抹最绚烂的颜色,它只用一抹金黄,便把大地渲染到了极致。

每年11月底至12月,腾冲银杏村,一棵棵银杏树由绿转为金灿灿的黄,如期把村落装点成美丽的童话王国。

一片片,一树树,一丛丛,从南至北,金黄涂遍村落,染尽旷野,1万余亩3万余株,其中古银杏树有3000多棵,已成为云贵高原最古老、最集中、面积最大的银杏古村落,银杏林与村民和谐共生,形成了“村在林中,林在家中,人在画中”自然、和谐的醉人美景。

银杏果,平时多用来煲汤、煮粥。银杏果也叫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本草纲目》记载:“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据药典记载,白果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的功效。用于治疗痰多咳喘,带下,白浊,遗尿,尿频等症。药典用量:5-10g。
使用应注意:本品有毒,不可多用,小儿尤当谨慎。过食白果可致中毒,出现腹痛、吐泻、紫绀以及昏迷,抽搐,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也就是说,白果不但是药,还是一味有毒的中药,我们常说“药不能乱吃”,但事实上,因为民间白果各种所谓功效的传言,使得每年食用白果中毒的报道每年都会发生。每次食用少量6~8颗还是可以的,切记不要过量。

在村子里拍些小景其实也不错的。

藏在云南深处的一处仙境——老姆登

老姆登村位于怒江州福贡县,是怒江大峡谷中一个怒族、傈僳族、独龙族、白族(勒麦)杂居的村寨,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特色怒族旅游村寨。村子坐落于碧落雪山半山腰缓坡地,大致呈梯形聚落,是抵达“记忆之城知子罗”的必经之地。
  “老姆登”是怒族语音译过来的,意思是“人们喜欢来的地方”,由此可见它定然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坐落在碧罗雪山半山腰,与高黎贡山和皇冠山隔江(这里的江,是怒江)相望的老姆登村,时时云雾缭绕如仙境一般,可惜我们这次没有遇到云海。

怒族火塘,她们都习惯一到秋冬就烤火。

对面的山峰就是高黎贡山的皇冠峰。

怒族晒秋。

老姆登村有一座建在悬崖边上红白相间的房子,那就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教堂。这也是很多人来到老姆登村必打卡的景点。走到教堂前,那种乡村教堂的朴素和自然,真的会让人心静如水。日光星空下,青山依旧,教堂依旧,红色十字架直指天空"神深爱世人",字体鲜艳,那种自然和朴素让人心动。
虽然住着不同的民族,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对基督教的信仰是一致的,只有极少数的人保持着原始的信仰。每个星期天(周三、周六晚上八点亦有)周边乡村的基督教信徒都会集中在这里做礼拜。

一边是碧罗雪山,一边是高黎贡山,中间还有怒江奔腾而过。在云朵变幻之际,天空露出一块一片的亮蓝,当清晨的第一道阳光就打在皇冠峰上,美好的一天就开始了。

福贡后花园 美丽腊竹底

腊竹底村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上帕镇下辖村庄,该村隶属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上帕镇,地处上帕镇的北边,东邻达友村,南邻福贡县县城,西邻施底村,北邻达普洛村,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我们早上从老姆登出来,约一个多小时到达这里,在这里先是品尝了美味的傈僳族手抓饭,后拍摄几位漂亮的傈僳族姑娘,因是路过没过多停留,也没时间去逛村子。以下只是几张人物的图片,手抓饭也拍了,这游记图片太多,就不发上来了。

梅里雪山——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

梅里雪山,属于横断山脉—怒山山脉,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地处滇、川、藏三省结合部,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 [6]梅里雪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十三座山峰,俗称“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
      梅里雪山属高原性寒温带山地气候,梅里雪山是云南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和世界温带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17个关键区域之一。
      梅里雪山景区由五大板块构成:包括位于三江并流云南保护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金沙江大湾景区,拍摄梅里雪山全景最佳位置的雾浓顶迎宾台,进梅里雪山或雨崩的重要枢纽的飞来寺观景台,可观神瀑、冰湖的雨崩景区,低纬度热带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的明永冰川景区。

卡瓦格博峰,太子雪山主峰,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处于世界闻名“三江并流”地区,海拔6740米,是云南省的第一高峰,是全世界公认为最美丽的雪山,被誉为“雪山之神”。飞来寺观景台现在不收门票,任你随便拍到几点都行,这次我们站在寒风呼啸的雪山前拍了一些星空的照片,可惜因光污染太严重,银河的照片没法看,都删掉了。

缅茨姆峰位于卡瓦格博峰南侧,峰顶海拔高达6054.6米,范围30平方公里,积雪终年不化,当地人叫神女峰,是梅里雪山十三峰之一。她亭亭玉立、气质若兰,传说是卡瓦格博山神的妃子,缅茨姆峰从不同的侧面看,形状也不相同。从东面观之,峰顶极似一尖削的金字塔。从东南面观之,则像一端坐的贵妇人,峰顶俊秀,气态高贵。也许是女神更偏爱鲜花的缘故吧,大自然将更多的鲜花装扮于神女峰脚下,皑皑雪峰之下就是成片成片的高山杜鹃灌丛,开花之时铺地似锦,更使雪峰分外妖娆。

卡瓦格博峰如今仍是一座处女峰。早在1902年,英国登山队就曾首次挑战卡瓦格博峰。自1987-1996年,日本、美国及中日联合登山队相继向卡瓦格博峰发起挑战,均败下阵来。 1990年11月至1991年1月, 17名中日联合登山队员试图登顶,结果全部罹难,成为世界登山史上的第二大惨案。17名勇士的遗骸直到1998年7月才被上山采药的当地藏民发现。据推测,是1991年1月3日晚至1月4日突发的雪崩造成的。17人长眠山上。

雾浓顶观景台又叫十三白塔迎宾台,位于雾浓顶村,距白茫雪山垭口23公里,距德钦县城8公里,是拍摄梅里雪山全景的最佳位置,从此处看到的梅里雪山更加大气磅礴,拍摄前景丰富。

“雾浓顶”因为在观景台旁边有一个叫“雾浓顶”的村子,因此而得名。
梅里雪山全景的最佳拍摄地点。可以将飞来寺村和河谷作为前景,还能中长焦逐峰拍摄。东北向是白马雪山,南向可以看到雾浓顶村煨桑的青烟和澜沧江峡谷烟云。各种角度,各种状态,日照金山、夕照银山,云层环绕半遮半掩,怎么看都是美。雾浓顶观景台观梅里雪山,全景尽收眼底

这个就是白马雪山,滇金丝猴的栖息地。

藏文经典中称其为“绒赞卡瓦格博”,汉语意为“河谷地带险峻雄伟的白雪山峰”。在藏族语意里,所谓卡瓦格博,不单指最高的山峰,而是统指耸立的数座雪峰。在藏传佛教里,卡瓦格博赞神传说是噶举派的保护神,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卡瓦格博峰是云南省六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内“三江并流”景观之一。十世班禅曾在峰前举行隆重法事,今已刻石立碑留下胜迹,供游人瞻仰。

云南省德钦县城沿滇藏公路北上,行至10公里处的飞来寺,只见澜沧江对岸数百里冰峰接踵绵亘,势如刀劈斧削,气势非凡。这就是声名遐迩的以卡瓦格博峰为中心的太子雪山。梅里雪山有太子13峰,卡瓦格博峰是最高的一座,海拔6740米,为云南第一峰。卡瓦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主峰卡瓦格博在藏族民间更充满宗教意味,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

风景在路上——纳帕海、金沙江第一湾、贡山

纳帕海离香格里拉市只有15分钟左右的车程,几公里的距离,过个车就可到湖边。这里秋冬季就成了候鸟的栖息地,路过的大雁、黑颈鹤、野鸭、海鸥等等。
纳帕海藏语叫做纳帕措,意为“森林背后的湖”因当地季节性原因,造就了这里“冬海夏原”的奇景,如此别样的四时之景,更是焕发着无限生机。
     秋天的纳帕海美得像一幅油画,倒映着蓝天白, 如梦如幻水天一色,澄澈如镜,纳帕海不是真的海,是中甸地区最大的高山草原,与依拉草原连成一体,丰水期是纳帕海,枯水期是依拉草原。

这里很多黑颈鹤飞来过冬,它们看到有人走近,一下子就飞远了。

成群的大雁见到我们过来成群的飞走了。

依拉草原上悠闲踱步的黑颈鹤。

自青藏高原奔涌而来的金沙江,在崇山峻岭间来了个180°大转弯,形成一个完美的“Ω”型,被称为天下奇观——月亮湾,从空中俯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
月亮湾,又名金沙江第一湾、金沙江大湾,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区域标志性景观之一,也是云南四川的分界线,一边是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奔子栏镇,另岸则是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子庚乡。
真的像我们广东肇庆的特产裹蒸粽,还是在水里煮着的。

这里就是贡山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贡山县)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自治县。地处滇西北怒江大峡谷北段,位于东经98°08′—98°56′,北纬27°29′—28°23′之间,东与云南省德钦、维西两县相连,南与怒江州福贡县相邻,北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接壤,西与缅甸联邦毗邻,全县总面积4379.24平方公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主要景点有碧罗雪山、高黎贡山、担当力卡山、怒江、独龙江等。

贡山的夜色极为美丽,这晚难得的火烧云,因我住的地方是在县中心,处处高楼林立,高空都是密密麻麻的电线,找了好多地方都无法飞无人机,真把我气坏了,极郁闷。(以上二张贡山的图片来自同行老师:人生好风景)

小布达拉宫——噶丹·松赞林寺

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康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还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在整个藏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小布达拉宫”。该寺依山而建,外形犹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又有“藏族艺术博物馆”之称。该寺又称归化寺,距香格里拉市5公里,是一座古镇规模的古堡群建筑。于公元1679年(藏历第十一绕迥阴土羊年)兴建,公元1681年(阴铁鸡年)竣工。五世达赖喇嘛亲赐名“噶丹·松赞林”。
     寺院外围筑有椭圆形城垣,主殿威严而华美,殿内壁画色彩鲜艳,笔法细腻,以描述史迹典故,弘扬佛教教义为主。扎仓、吉康两大主寺建于最高点,居全寺中央。大寺坐北朝南,为五层藏式雕楼建筑。主殿上层镀金铜瓦,殿宇屋角兽吻飞檐,又具汉式寺庙建筑风格,下层大殿有108根柱楹,代表佛家吉祥数,大殿可容1600人。左右墙壁为藏经“万卷橱”,正殿前座供奉有五世达赖铜像,其后排列着著名高僧的遗体灵塔。顶层正楼特设经舍佛堂,供奉五世达赖、七世达赖佛像,以及贝叶经卷、唐卡、传世法器等。
      在扎仓大殿三楼崩主活佛的经房外有一张梅里“日月同辉”的照片,有人说它象一张酥油灯,也有人说象藏民族敬奉的白塔顶上的日月星辰。

与藏传佛教建筑样式相同,松赞林寺的扎仓、吉康两座住殿高高矗立在中央,八大康参、僧舍等建筑簇拥拱卫,高矮错落,层层递进,立体轮廓分明,充分衬托出了主体建筑的高大雄伟。主建筑扎仓,藏语依意为僧院,是僧众学习经典、修研教义的地方。后殿供有宗喀巴、弥勒佛、七世达赖铜佛,高三丈有余,直通上层。中层有拉康八间,分别为诸神殿、护法殿、堪布室、静室、膳室等。前楼客厅供贵宾宴会及观赏“羌姆”(面具)舞时使用。顶层正楼设精舍佛堂,供奉五世达、七世达赖佛像,以及贝叶经卷、唐卡、传世法器等。佛堂正南为高耸的钟鼓楼,清晨、正午、黄昏击鼓报时,声闻十里。

寺院建筑荟萃了藏族宗教文化的精华,建筑金碧辉煌,造型丰富多彩的镀金铜瓦,殿宇宝角兽吻飞檐,扎仓大殿宽敞恢宏殿,殿中供奉的诸多佛像:昆塔高大神圣,两侧西厢的壁画雕饰精美琳琅。

参观松赞林寺,经常会看到一个个寺院门口写着康参,起初不解康参是啥意思?后来找资料找明白。
康参即分寺,有东旺、扎雅、朵克、吉迪、洋塘、乡城、卓(纳西)、绒巴等八个康参,俗称八大康参,康参的最高管理机构是康参老僧慧,由每一个明参(即僧人的基层组织,每一个舒卡的僧人为一个明参),选一老僧组成。下设格干为管理本康参的僧众及小沙弥的学经。负责新年及十月二十五日的昂曲节的费用。另念哇、古哇两个组织,分别负责本康参的其他育经及佛事费用。

风花雪月—大理

大理,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也是我们这次行程的集合点。
     大理市,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县级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总面积1815平方千米。
      大理可游览的地方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风花雪月,何谓风花雪月呢?“风花雪月”四景分别是:
      下关风:下关风是大理苍洱之间的主要风源,风期漫长且风力强劲,一年中有超过35天的风天。冬季和春季是风季,夏季和秋季相对较弱。下关风的特性在于其持续不断的特点,以及因地形狭隘而产生的特殊自然现象。
      上关花:大理因其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别适宜花卉的生长。上关花的得名与一种名为“朝株花”的特殊花朵有关,这种花朵花瓣多达12或13瓣,香气远播,在上关地区曾有此名。上关花不仅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白族人民的习俗之一。
       苍山雪:苍山拥有十九座高峰,每座峰海拔均在3500米以上,最高峰马龙峰达到4122米。由于高海拔的原因,苍山的山顶常年积雪,尤其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和洁白,构成了著名的景观。
       洱海月:洱海是云南高原上的一个重要湖泊,以其美丽的水面和宁静的氛围而闻名。洱海月的称呼来源于它在白族人心目中的地位,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对生活的热爱。特别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夜晚,居住在洱海边的人们会聚集在湖面上,观赏月光下的洱海美景。
       大理深度游玩过几次,去年因疫情逃到大理,在大理周边整整呆了二十天,拍了不少照片,详见冰蓝的另一篇游记《去有风的地方》,这次到大理集合只是和可乐去走了下龙龛码头,随手拍了几张相片。

细数深秋的记忆 去清溪水库赏最后一抹黄

深秋的清晨,大地一片寂静,而在柔软的丽江时光中,一阵北风、一片黄叶,都与“丽江蓝”相互映衬,使“碧云天,黄叶地”的苍凉景象转而变成一种视觉的享受。
      清溪水库,丽江人都十分熟悉,这里四季各呈一景,你可以体会到春暖花开、生如夏花、落叶归根、独立寒江的各种意境。
      清溪水库位于丽江市北郊,是丽江饮用水源地之一(是禁止游泳的)。今年三月走滇藏桃花线到这里拍过春天的清溪水库,今年十二月又到这里拍深秋的清溪水库,比起春天的嫩绿,秋天的清溪水库更多了一份艳丽的色彩。

在水库所有的景色中,最美的莫过于“深秋的最后一抹黄”。那是西面靠公路一侧,成片的林木尽数泛黄,虽早已入冬,却仍旧彰显着深秋的绚烂。无论近看远观,都是彻底的金黄色,这是一种“饱满”的美丽,一种“饱和”的景色。

生活有序地行进着,时光有序地流淌着,踏着冬日的阳光,到清溪水库走一走,转角处便是惊喜,回眸处便是风景。

清晨的丽江,宁静安谧。

第一缕阳光打在玉龙雪山上。

这里是观玉龙雪山倒影的最佳位置。

冬日里的暖阳,加上湛蓝的天空,再配上清溪水库中优美的风景,这样的冬日,让人瞬间就爱上了这里。

南诏国最后的村落——啄木郎

云南大理的琢木郎村庄,犹如一颗隐藏在山间的明珠,闪烁着古老而神秘的光芒。这片被时光遗忘的土地,位于大理州巍山县大仓镇东部山区,是一处令人神往的古老彝族村寨。
       啄木郎村源远流长,据传,它可能是南诏国后裔逃难时的庇护所,与南诏蒙舍王室后裔有紧密联系。这个村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古老的建筑、古井、古树等历经沧桑,默默见证了岁月的更迭。
       琢木郎村庄的建筑风貌展现了古老文化的独特魅力。整个村庄依山而建,房屋沿着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层层叠叠,仿佛是岁月的见证者。这些古老的建筑多采用传统的彝族建筑风格,房屋结构简朴坚固,大多以土木或石头为材料,古老的石砌墙体充满沧桑感。
       屋顶多采用木瓦或茅草覆盖,独特的屋檐设计与建筑布局,展现出古朴典雅的风貌。在阳光下,这些古老的建筑呈现出别样的色彩,仿佛是一幅恬静而宁静的山村画卷。
      琢木郎是云南巍山县城之北40多公里外的一个彝族山村,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上段。村里女人不论年龄大小,上山砍柴,下地种田,常年都穿色彩艳丽、头饰像花冠似的彝族服饰。年轻妇女穿葱绿绣红花的衣服,颇有现代时尚的香艳;上了年纪的妇女穿湖蓝锦缎上衣配黑底紫色绣花无袖长褂,稳重高贵。
      第一次去啄木郎,是2020年,那次也是带完怒江摄影后和艳琳一起包车到这里转了一圈,山路弯弯,转得你头晕,好不容易到了村子,村子不多,古朴宁静,没有一间招待所或客栈,吃住都没有,这晚我和艳琳只得在村民家里住了一晚。

在巍山啄木郎,这个和名字一样有趣而陌生的地方,这座深藏巍山之中而“默默无闻”的美丽村落,至今还保留着南诏王国的风俗和与世无争的原始生活。

琢木郞的彝族与巍山县东山片区的彝族同根同宗,均属南诏后裔,当地称“东山颇”或“腊罗颇”,又称“米舍巴”,即“蒙舍人”。

啄木郎村的民族服饰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朴素简单,这里的服饰多以大红大绿为主,再加上艳丽的图案,在这片深山中丝毫不低调,华丽精致非常。

据村里老一辈的人说,琢木郎地区与南诏蒙舍王室后裔有密切联系,民居建筑上的主梁龙头凤羽和妇女身上的服装配饰均与皇室有关,传统生活习俗保留更是完整。

山茶、杜鹃、石榴、蝴蝶....一针一线都由啄木郎妇女亲手缝制,有人说啄木郎女人的一生就是在飞针走线中度过的。虽然远离了闹市,但啄木郎人却一直有着自己热闹的文化。每个啄木郎的姑娘在出嫁前都要准备20多套衣裳,30多条围裙,几十双绣花鞋,还要梳起一个高耸的头髻。无论哪家嫁娶,全村人也都会到一起上门庆祝,一同分享喜酒和喜肉。

啄木郎村是彝族繁衍生息的古村落,服饰风格却有很大的差别,一般彝族服饰讲究红黑主色调,这里却是大红大绿,尤其是女性服饰,坎肩、裙子,处处都透露出皇家的高贵,再加上又是手工绣花,更是弥足珍贵。

后记:本来行程中还有虎跳峡的景点,我拍了不少,但因上游降水少,水位下降了很多,没有之前汹涌澎湃,气势万钧的感觉,也就没处理;今年无量山的樱花因是闰月,较往年迟开了半个月,我们到无量山樱花谷,花才开了一小部分,实在无法举起相机,也就没拍。不管怎样,这次的行程收获还是蛮大的,也拍了不少的照片,编辑成这篇游记分享与您;感谢公司——游侠客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感谢我的同事们,当然最要感谢的是一直支持我的老师们,感恩有您们,2024年,新的一年,我们相约再同行。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