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为山西旅游带来了极大的流量。
其实,前往山西的愿望早在很久以前便已种下,那时我还曾和朋友感慨山西的存在感较低。我查看了自己尚未打卡的省份,发现中部地区就只剩下山西。
一直以来,我都想着找个机会去把山西打卡了,然而这一想法却一拖再拖,好几年过去了。今年,在朋友的催促下,我终于来到了山西。但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他们要么选择晋南或晋北线路自驾,时间充裕的话还会选择山西大环线,而这些路线往往都有一个集合地——太原。我则实实在在地只在太原进行了七天的深度游玩!
🔸很多人把太原当作前往山西其他城市的中转地,但其实太原不只是中转地,可玩性很高。这座城市给我带来不少的惊喜,希望你读完这篇文章后能打破对太原的固有印象,对你的太原之行有所帮助!
要来太原,你得先了解太原!
太原历史悠久,有着四千七百多年历史和两千五百多年建城史。其地势独特,三面环山,汾河如一条银带自北向南潺潺流淌。自古以来,太原便享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但在三晋大地之上,山西的历史厚重,美景更是数不胜数,有着“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的美誉。不过作为省会的太原,存在感似乎不那么强。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太原是中国唯一敢以“龙城”自称的地方。因为这里曾是九个朝代的古都,诞生过十几位皇帝。这些皇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书写了太原的辉煌篇章。他们的故事和成就,也为这座城市留下众多历史痕迹。
↓一座三教融合的古城营村
↓在春晚舞台亮相后,再回到故土天龙山石窟,你知道这个佛头经历了什么?
↓晋祠的历史、晋祠的文化、晋祠建筑的精美
↓登顶太山只为一眼观音阁悬塑
↓巍峨的双塔耸立在太原大地
↓窦大夫祠元代的木门和藻井有多么精美
↓净音寺明代土质大佛,虽由泥土塑成却尽显庄严
↓文庙的照壁我很喜欢
↓纯阳宫一座布局精巧的道教建筑
为了更好的游玩,我将太原分成三个区域!
我是飞机抵达高铁离开,所以游玩顺序计划为晋源区、市区、崛围山,还打算抽出半天时间去晋中榆次古城。
DAY1:太原武宿机场—古城营村
🔸解析:抵达太原,入住古城营村的酒店,有空就会逛逛。
DAY2:天龙山石窟—晋祠博物馆
🔸解析:我觉得晋祠是必打卡之地。考虑到游客会逐渐增多,所以计划上午先去天龙山,既能登高望远,又不热不晒。下午再前往晋祠博物馆,逛累了还能在咖啡馆休息,一直待到闭园。
DAY3:太山景区—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太原古县城
🔸解析:上午去太山龙泉寺爬山,下午前往古县城游玩,直至亮灯。
DAY4:山西青铜博物馆—山西博物院
🔸解析:今天要换酒店,因此安排参观两个博物馆。上午带着行李去青铜博物馆,参观完后去市区的酒店办理入住。下午前往山西博物院,一直逛到闭馆。晚上则去柳巷逛吃。
DAY5:文瀛公园—太原北齐壁画馆—永祚寺—榆次古城
🔸解析:进入市区后景点集中,行程看似增多但一天较轻松。我起床早和朋友有时差,所以先去文瀛公园打卡并买早餐带回去。大家收拾完去壁画馆和永祚寺,上午在这两处度过。午后去晋中榆次古城,这是唯一一次离开太原的行程。
DAY6:迎泽公园—崛围山博物馆钟—钟楼步行街
🔸解析:依旧早起去迎泽公园,之后主攻崛围山周边景区。下午两点左右回到市区,回民宿休息后去钟楼步行街逛逛。
DAY7:文殊寺—普光寺—古圆通寺—晋商博物馆—文庙—纯阳宫—关帝庙
🔸解析:今日主打citywalk+城市骑行,逛市区内的一些景点和寺庙。
DAY8:各自闲逛—离开太原
📌行程仅作参考,需按实际情况决定。游玩时注意是否在周一,因为周一博物馆通常闭馆。
▶️︎大交通:
🛬飞机落地后有两种交通方式可选。机场大巴一号线,从“机场 - 火车南站 - 广场”,票价10元。不过机场距太原站约14公里,相对来说打车直达酒店更便捷,所以更推荐打车。
🚄若乘坐高铁,通常是到太原南站。之后有两种交通选择,公交或打车,可根据自身习惯决定。
▶️︎小交通:提供几个景区的交通攻略
①天龙山石窟:到晋祠新镇搭乘观光1号公交车,于山顶“龙门平台”站下车,由此进入景区一路下山游览,无需走回头路。最后在大门出口旁“国宝馆”站乘公交回晋祠,若下午前往需注意末班车17点,错过山里打不到车。
· 回程提醒:观光1路是按座位载人,如果是爬上来的在龙门平台若无乘客下车,你就要等有座才能上车。
②太山景区:乘坐Y5路公交车最为便捷,首班车9点,末班车16点半,去程半小时一班,回程一小时一班。若住在古县城附近,可选择打车往返。
③榆次古城:前往榆次老城,可在太原站或广场站乘坐“901支路”直达古城东门入口,车程约1.5小时。
④崛围山博物馆:(1).窦大夫祠乘坐835支路,在“中北大学”站下车后步行500米到达。(2).净因寺,建议从窦大夫祠出来直接打车去,然后出来不好打车,需要步行至汾河景区西21门,过桥到对面的“大留村招呼站”坐835支路回市区。(3).多福寺若不自驾则需徒步爬山,先坐835路到“呼延村”站,然后开始步行登山。
⑤市区景点:公交线路多,出行便利。在市区游玩可采用公交+步行+骑行相结合的方式。但永祚寺和太原北齐壁画馆我们是打车前往的,毕竟我们能分摊车费。
如果你想按照我的行程来,那就太原古县城周边三晚+市区柳巷周边四晚。要是不想换来换去搬行李,推荐选在太原万象城附近,因为它在中间位置。
下面我来讲述一下我的酒店选择:
▶️︎太原古县城区域
前半程游玩的景点都集中在晋源区的太原古县城周边,为了避免每天从市区往返这一区域在交通上耗费时间和精力,我们决定直接在古县城附近入住。古县城周围的住宿主要分布在古城营村和区政府周边这两个地方。因为我们打算逛古城营村,所以最终选择了位于村子主街上显示23年开业的如家酒店,酒店距离古县城也只有1.5公里。
不过要注意的是,村子里的酒店水平差异较大,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柳巷区域
后半程由于景区都围绕迎泽区,直接选柳巷区域的住宿十分便捷。我们人多选了家民宿。只是这家民宿没有电梯,得搬行李爬楼。可它的位置优势明显,斜对面是晋商博物馆,离五一广场一公里,走去柳巷十分钟即可到达。要是在市内游览景区,我强烈推荐大家选择这个区域,基本靠步行就能前往各处。
在太原,关于美食我只拍了一张图,是早餐“菜蟒”,只因名字有趣才拍的,不过里面全是韭菜,我只吃了一口。就像出租车司机跟我们说的那样,他们不知道吃啥的时候就会选择吃面,比如打卤面、剔尖、猫耳朵和刀削面等等。
但我最不爱吃的就是面食,所以这是我第一次来一座城市每天为吃什么而发愁,打开外卖都不知道该点什么!第一天点的麻辣烫里面食占了一半多,菜少得可怜。
当然,这里也有像头脑、沾片子、过油肉和灌肠这些特色食物,但除了头脑,其他在别的地方基本能找到类似的。
我们每天吃饭都是看到什么吃什么很随机。好在到市区后有一些连锁餐饮店,最后两晚我们直接选择吃南京大牌档和贵州酸汤火锅。
如果说有一种美是残缺的美,那么这里几乎处处皆是“残缺的美”。
上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古董商人山中定次郎领着一群人,在天龙山脚下寺庙住持净亮和尚的协助下,将石窟内的佛头皆数砍下并运往日本。使历经四个朝代开凿的天龙山石窟,在锯齿和铁锤声中变成了无头石窟,再也找不出一尊完整造像。就是因为金钱的诱惑,我们现在只能看到残缺不全的佛窟。
天龙山石窟始建于北朝东魏时期,历经东魏、北齐、隋、唐、后晋各代,前后共400余年,反映了我国南北朝至五代时期石窟艺术的不同风格。现存石窟21座,分别位于东西两峰山崖之间,绵延1公里余。
↓西峰石窟全貌
↓东峰石窟全貌
请记住,无论是打车还是乘坐观光1路公交车,都在“龙门平台”下车。从这里开始游览,一路下山会比较轻松。游览顺序是先逛石窟,再逛寺庙,最后到国宝馆。然后从国宝馆那里坐车回晋祠。
其实相比打车,我更推荐坐公交。我们就是打车上去的,但是本地司机表示从来没有上来过,不仅开错了路,而且因为地处偏远绕来绕去,明显能感觉到司机不耐烦了。之后司机还跟我们要了十块钱的停车费,至于这到底是停车费还是额外加的钱不得而知,反正最后在打车平台加上了这笔钱。我们下车后异口同声地说:“司机好像不开心”。哈哈哈哈哈
收起影响心情的小情绪,检票进山。一进入山中,便立刻被绵延不绝的山脉所吸引。倘若不是为了观赏石窟,单单来到这山里登高望远、呼吸新鲜空气,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沿着楼梯一路下行,到达白龙庙处,便来到了东西石窟的分叉口。建议先前往西窟和漫山阁游览,之后再去东窟。从东窟回来时距离下山的路会更近一些。
我对朋友说:“我们直接去第21窟,然后往回慢慢欣赏,这样可以错开一部分人群。”然而万万没想到,走到尽头看到的三个石窟只剩下被凿过的痕迹和部分残存的身体。有些石窟虽然头部被复原了,但整体看上去依旧惨不忍睹。
不过,有几个石窟处于山体中央,比如第16、17 窟,我们只能看到一些顶部壁画和外部石刻,只能凭借想象去揣测之前窟内该是多么精美。
而第15至10窟也几乎没剩下什么东西了,或许是因为风化的原因,一些小石像也失去了面容。
第九窟就是处在两峰中间的漫山阁,是天龙山石窟最值得一看的地方,也是所有石窟中佛像规模最大的。
该窟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以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作为本尊,以骑狮的文殊菩萨和骑象的普贤菩萨为胁侍,其造作时代大约在中晚唐时期。上层的弥勒大佛为晚唐作品,坐像高约8米,比例协调,容貌端庄而凝重。
接着,我们前往东峰。一路上,我满心期待着东面能带给我些许惊喜,然而没想到东面也近乎所剩无几。
在这里,几乎只能观赏外围的雕刻以及内部的石刻壁画。比较不错的是1、2、3窟,这三个窟是石窟最早开凿的洞窟,其中 2、3 窟为东魏大丞相高欢开凿,1窟则是高欢之子高洋开凿。
而第八窟则是东侧的明星石窟,因为天龙山回归的“微笑”佛首就出自这个洞窟,不过这个石窟是禁止贴近围观的有保安大爷看守,我们也只能看到门外的样子。
不过用手机扫一扫旁边的讲解牌,再对准第八号窟,便可通过VR看到整个石窟修复后的全貌。
这里有个小插曲很有意思。当时保安大爷给其他游客扫码展示,我们去晚了没看到。于是朋友拿出手机尝试,发现毫无反应。大爷询问“啥手机”,得知是苹果手机后,大爷果断说道:“得国产手机”,我们相视而笑,最终大爷还是用他自己的手机为我们扫码展示。
等我们回来时,看到一群人围着大爷,估计又是大爷在为他们扫码讲解。这位保安大爷真是太有趣了!
沿着楼梯缓缓下山,远处的山景着实宜人,越瞧越顺心。行至最下方的分叉路口,无论选择向左还是向右最终都能到达山下汇合。我们选了右侧道路,下去后却发现左侧离得也不远。实际上,若整趟线路依次走下来,选择左侧是对的,会依次经过松风阁、关帝庙、天龙寺、出口。
看到眼前这个建筑,便知离寺庙不远了。我们因选择了右侧路线,所以先游览了天龙寺。在天龙寺中,依次参观了观音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还看到了金刚力士,最后来到庙门处的蟠龙松前。
在宋代,天龙寺曾易名为圣寿寺。1948年,一场大火无情地将这座寺庙焚毁。1981年,太原南郊的崇福寺被搬迁至山上。如今的天龙寺虽大部分为新建,然而其建筑水平之高却清晰可见。
大雄宝殿为1984年时崇福寺大殿的原构。此殿始建于北齐,后在明洪武年间重建。其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悬山顶饰有琉璃脊饰。檐下斗拱彩绘一新,内部梁架彩绘则保持着原状。殿内供奉的三身佛为明代彩塑,其余彩塑和壁画皆为新制。
当时随手搜索了一份天龙寺的攻略,只记得有张图片提示要看这尊塑像,然而却完全不记得其看点是什么,哈哈,所以顺手拍下了这张照片。
在我看来,药师殿当属寺里最好看的大殿。只因靠墙两侧的塑像极为传神,表情神态皆十分到位。
入口处的四大天王与以往我所见过的那些带有暗暗压抑感的不同,在光线下,他们呈现出亮黄色,可爱至极,仿佛Q版的四大天王一般。
到了寺庙门口,才发现最值得一看的当属两尊唐代泥塑金刚力士。
这两尊力士虽已没有了最初的样貌,但依稀可见其比例适度协调。对人体结构解剖进行了合理夸张,骨骼粗犷有力,肌肉饱满圆润,造型雄浑刚健,凸显出男性阳刚之美。我国著名雕塑学家钱绍武更是将其誉为“中国雕塑的第一坐姿力士”。
寺门前古松姿态如蟠龙、形似华盖,大气庄重,荫地数十平方米,人称“蟠龙松”,是一颗树龄逾千年的油松不可错过。
我们原本计划逛完天龙寺后直接前往国宝馆,询问扫地大姨后得知,在东侧大约百米处便是关帝庙。既然这么近,那肯定得去看看。
关帝庙的创建年代已无从考证,清代曾进行重修。现存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带前廊,为悬山式建筑。檐下正中悬挂着一方“日午中天”的牌匾,上面有“清乾隆五十九年”的纪年标识。
殿内设有神坛和神账,其中供奉着关羽坐像一尊以及侍者两尊。神坛之下仅留存武士像一尊,虽然手臂已残损,但英武之气依旧尚存。
殿内三面墙壁上皆绘有关羽故事的壁画,诸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
在松风阁对面,有一排松树。松风阁或许平平无奇,但这几棵松树却有着独特的故事。
这几棵松树名为“七松坪”,据闻是圣寿寺第四代主持彻证老和尚所栽种。老和尚生前有七个徒弟,一日,他将七个徒弟带到这块平地上,让徒弟们依次站成一个圈,并且在每个人的脚下栽下一棵章子松树。在佛教中,此名为“七重行树”,即佛教术语中的七重行道树,乃是极乐世界的宝树。
出景区门来到数字博物馆和国宝馆。起初以为数字展厅只是讲历史和趣味互动,参观后才发现这里不容错过。它通过3D立体影像完整讲述天龙山石窟历史脉络及被盗卖至国外的过程,还有一块屏幕显示着佛首藏于哪些国家博物馆,看着真是令人痛心。
还有一个展区展示了用现代技术复制的佛像完整版,以此为我们讲述这些造像在那个年代的造型手法、雕刻技术以及想表达的深层含义。
重点要看这尊曾登上春晚、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因其面容带有微笑,大家称它为“微笑”佛首。该佛首是第一尊从日本回归的天龙山佛首。
展厅内,还展示了天龙山石窟出土的残碑、和造像残件,以及天龙寺遗址出土的一批石刻造像。
离开天龙山,坐在公交车上,透过车窗再看看来时的盘山公路,那般惊险刺激,着实让人佩服天天在这条路上开车的司机。
从天龙山下来后,公交车停靠在“晋祠新镇”,这里有一整条商业街,我们在这里解决午饭,之后进入晋祠公园。
我们从公园南门(向曦门)进入,在这里可以选择步行前往或者乘坐观光车,我们选择了步行,顺便参观了外围部分景色。晋祠博物馆要从正门,即博物馆东南门进入。我们的行进过程是:先经过晋文公艺术博物馆,接着是下生寺、上生寺、东园、老爷阁,到达晋祠博物馆的小东门,这里是博物馆的出口。然后我们右转直行,就到达晋祠博物馆的正门,检票进入即可。
参观完晋祠后,我们从小东门出来,又在公园里瞎逛了一会儿,最后从迎曦门出去。如果只逛晋祠,常规路线就是从迎曦门进入,直走到达晋祠博物馆,然后从小东门出,再走到向曦门就能出去了,向曦门也就是我们下公交的那个门,当然,也可以选择原路返回。
↓晋文公艺术博物馆
↓下生寺
↓上生寺
↓东园
↓老爷阁
晋祠始建年代不详,最早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北齐天保年间曾大兴土木扩建晋祠。此后历代不同时期,出于不同需要,相继在晋祠维修增建,使其集儒、释、道于一统,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若大家想深入了解晋祠,推荐去B站看视频《千年一园看晋祠》,从中可了解晋祠角角落落的含义、建筑手法及观看要点。我并非专业人士,无法讲述众多知识点,但去晋祠之前看了这个视频,才懂得要看哪些东西。晋祠的攻略在网上也很多,在此我不赘述,仅按照三宝三绝三匾来讲述。
这只便是那个网红“比耶”龙,实际上它是由于手指恰好断了,才呈现出形似“比耶”的模样。
殿内存有四十三尊宋代彩塑。主像为圣母,端坐在木制神龛之内,坐于凤头椅上,头戴凤冠,身着蟒袍,神态端庄。侍从们手中各自捧着物品,生动地展现出宫廷生活的写照。
圣母殿并非佛家庙宇,其门前供奉的并非哼哈二将或天王之类,而是《封神演义》中的方弼和方相。这是因为二者原本为纣王的站殿将军,后来归附周武王,受姜子牙册封,也成为了民间信仰中的门神。
二、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坐落于圣母殿前,是我国现存古桥中独一无二的十字形桥梁。“鱼沼”乃晋水第二泉源,“飞梁”则是沼上的石桥。其结构是在水中竖立三十四根小八角石柱,柱础为宝装莲花样式,石柱之上设置斗拱、梁枋以支撑桥面。鱼沼飞梁东西向平坦,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翼下斜至岸边。梁思成曾言:“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尔得见,实物却仅此孤例,实在可贵。”它也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三、献殿
献殿是用于供奉圣母祭品的享堂,始建于金大定八年,明万历二十二年进行过重修。1955 年依照原式用原料翻修。这座献殿未用一颗钉子,完全由木头和卯榫修筑而成。献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后当心间敞开为门,四周宽厚的槛墙上安装着直棂栅栏,为单檐歇山顶,出檐极为深远。它也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晋祠三绝
一、周柏
圣母殿前的周柏有两株,一株名为“齐年柏”,另一株名为“长龄柏”。相传它们为西周时期所植,拥有3000多年历史,是晋祠中最为古老的树木。其中齐年柏,又名卧龙柏,因其形似卧龙,树身向南倾斜,与地面呈45度角,头枕撑天柏,宛如游龙侧卧,故而人们以卧龙之名来称呼它。
二、宋塑侍女像
圣母殿殿内的宋代侍女塑像,堪称晋祠文物中极为珍贵的佳作。这些塑像依照封建社会的宫廷规制排列,生动地展现出宋代皇室生活的缩影。塑像总数为43尊,呈现出不同年龄、各具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们每一位都眉目传神,姿态优雅而洒脱,仿佛拥有鲜活的生命一般,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二尊头扎红饰、似唱花旦的侍女,梅兰芳大师曾天天来到晋祠,对着她观摩了三个多月才离去。
三、难老泉
走出圣母殿,向两侧观望,便能够看到南北两侧各有一个八角亭。亭下各有一泉,北侧的为善利泉,南侧的为难老泉。再加上位于中间的鱼沼,共同构成了晋祠三大神泉。难老泉素有“晋阳第一泉”的美誉,其泉水从悬瓮山下的岩层中涌出,潜流十余米后,长流不息,源源不断。
◾️晋祠三匾
一、水镜台
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秀丽之笔”,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二、难老
是明末清初书画家傅山所书,用笔苍劲洗练,颇具神韵,被誉为“神奇之笔”,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三、对越
是明太原县举人、书法家高应元所书,整饰道劲,宛如山岳峨,棱角俏丽,不可揣摩,被誉为“雄奇之
笔”。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当然,晋祠之内还有众多值得一看的建筑。在此,我再列举一些,剩下的就等着你亲自去慢慢参观喽!
◽️水母楼
又名梳妆楼、水晶宫,创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此处供奉水母娘娘,在清代被敕封为“敷化水母之神”。其一层有石洞三窟,窟内供奉着水母娘娘坐瓮羽化铜像,娘娘梳妆未尽,神态悠然自若。二层则供奉着水母神像和九尊侍女像。其中侍女像前似美人,后如游鱼,故而被称为东方“鱼美人”。南北山墙绘有明代壁画“水母出巡图”。
◽️唐叔虞祠
殿内保存着14尊元代乐伎像,分置于两边排列。一边为管弦乐,乐伎手中持有笛子、三弦、琵琶、笙等乐器;一边为打击乐,乐伎手持鼓、锣等乐器。这些乐伎像为研究我国古代服饰、戏曲和乐器的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对越牌坊
建于明万历四年的牌坊,长12.5米,宽9.3米,檐高6.55米。其为四柱三楼、单檐歇山顶的建筑样式。檐下斗拱紧密排列,纵横交错,整个造型显得玲珑剔透、华丽典雅。牌坊的瓦顶全部由琉璃覆盖,光彩夺目。“对越”二字取自《诗经·周颂》中的“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其中,“对”意为报答,“越”意为宣扬。在此处,“对越”的含义是报答宣扬圣母的功德。
◽️金人台
古称“莲花台”,俗名“铁汉桥”。台的四隅各有一尊铸铁人,因铁属于五金之列,所以此台被称为金人台。东北隅的铁人是民国二年补铸的,其余三尊皆为北宋时期铸造。其中,西南隅的铁人铸造于北宋绍圣四年,保存得最为完好,充分代表了中国北宋时期在治铁和铸造技术方面的高超水平。台中为专供上香所用琉璃香亭。
◽️水镜台
水镜台的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在明万历元年和清道光二十四年分别进行过重修。
这座戏台很有特色,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殿、台、楼、阁四种风格。它的前部是单檐卷棚顶,后部为重檐歇山顶。在古代,这里是用来酬神演戏的地方。
水镜台的后台是明代建造的,前台则是清代补建。前台有十二根明柱,支撑着卷棚式屋顶,周围还装饰着各种图案,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后台台身的四角有立柱,并且有两面围廊与前台相连。前后台之间设置了上下场门,中间用木板隔开,上方悬挂着“水镜台”的横匾。
还有一种游览晋祠的独特方式,那就是跟着86版《西游记》第十八集“扫塔辩奇冤”。在晋祠内有多处该集的取景地,景区也对此进行了标注。例如,鲤鱼精被绑在圣母殿前右侧力士旁的柱子上;沙僧和奔波儿灞的戏份在金人台;而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时所变小庙宇的原型则是水镜台。
在晋源区的第二天依旧选择爬山开启(¯^¯)ゞ
在登山之前,曾看过攻略说山不高,很快就能到顶,且龙泉寺位于半山腰。然而实际爬上去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慢慢悠悠地走大概半个小时左右能到达观音堂,脚力好的人十五分钟左右也差不多可以抵达。
全程基本上都是这样的道路状况。树林中十分遮阴,当到达寺庙门口时,道路会变得窄一些。
天王殿里的四尊天王塑像,我喜欢下图这尊,无论是从造型、神态还是色彩上,都有戳中我的心。
龙泉寺原名昊天观,唐景云元年始建,初为道教,金元被毁,明初重建改为佛寺。依势而建,分上、下两院。上院是明代观音阁,下院大雄宝殿为双层楼阁式建筑。院东有无字唐碑,寺西有六座墓塔。
◽️唐碑
此石碑为唐景云二年所立,位于太山龙泉寺前院古树之旁。碑高6米,其中一半埋于地下,地上暴露部分仅余3.8米。如今字迹已难以辨认,但碑额上雕镌的螭首尚存,仍能看出唐代的风格特色。
大雄宝殿呈二层楼阁式。下层为砖砌窑洞,且带有前廊,面宽三间,此殿建于明洪武六年。
主要用来供奉木雕的横三世佛,即中间供奉释祖、左边供奉药师佛、右边供奉阿弥陀佛,佛旁有阿南、迦叶以及两菩萨站于莲台协侍。
在东西壁上各有木雕悬塑,呈现出四层祥云缭绕、仙阁耸峙的景象,其中有站、有倚坐、有跌咖坐的500罗汉像。这些雕像的做法为仿唐式,意在突出太山龙泉寺的始建年代。
上层是木结构殿堂,即佛祖阁。中央供奉着释迦牟尼像,现存的塑像以及壁画都是近代塑绘而成,原有的造像已不复存在。然而,建筑的廊柱以及柱上的彩绘都颇具年代感。
观音阁的两侧分别是文殊殿和普贤殿。文殊殿中有文殊骑青狮的泥塑,普贤殿中有普贤乘白象的泥塑。
重头戏登场!这次来太山唯一目就是看悬塑。
◽️观音阁
观音阁坐落在大雄宝殿北侧平台的正中央,呈八角形状,俗称为八角亭。其有着黄色雕花琉璃脊,五彩斗拱,出檐极为深邃,建筑结构奇巧而又玲珑。
阁内保存着佛教造像和悬塑共计79尊。阁内正面靠墙处塑有西方三圣,分别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阁中央以砖砌成六角莲花台,上面供奉着观音。善财童子与龙女凌空侍奉在左右两侧,两旁的十八罗汉则面对着菩萨,呈现出朝拜之状。阁的两侧还有四大天王护法神像。阁内四壁,上下均以悬塑布局而成,其中有人物、殿宇、山水、花草等。墙壁上的悬塑展现着各路神仙会聚于海波之上的景象,其构思极为独具匠心。
龙泉洞上方建有龙王庙,从洞中流出的泉水清洌甘甜。
◽️地宫
08年山上在修建消防蓄水池时,工人们于龙泉寺大殿向东的一块空地施工时发现了一些石条和石门等。随后,考古人员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进而发现了地宫。
这处建筑遗存是一座佛塔的基址,塔基上部已经完全损毁了,只残留下长方形的塔基。塔基中部下方有一座地宫,由过道,石门和地宫组成,石门两侧各有一尊威武的浮雕力士像。
在塔基地宫遗址中出土了五重棺椁。这五重棺椁分别为石函、木椁、鎏金铜棺、银棺和金棺,属于典型的唐代佛舍利瘗埋形制。
太山博物馆先前分为上寺、中寺、下寺三部分,如今分为上下两院。大多数人只参观下院,这里主要有龙泉寺和地宫所在之处。因为此处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而在对面则是上院,为现代仿唐建造,其中以“望都阁”最为有名。倘若你感兴趣且时间充裕,可以爬上去一观。站在望都阁上,能够俯瞰太原市,晋阳湖的美景也可尽收眼底。
从太山下来后,我们立即打车直奔太原古县城。之所以选择前往太原古县城,是因为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就坐落在古城城墙之下,正好可以与古县城一并游玩,领略古城白天与黑夜不同的魅力。
2024年1月,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对外开放。
该博物馆核心展览区以“晋阳雄異”为主题,展示了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汉代王陵及其陪葬墓、唐代郭行墓等重要考古发现,展陈文物近1000件。通过这些珍贵文物来讲述晋阳故事,阐释晋阳文化。
核心展览区以时间为序,设立肇建晋阳、名都并州、霸府别都、盛唐北都、锦绣太原五个单元,引领人们穿越时空,领略晋阳这座古老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魅力。
曾经,公元前497年春秋中晚期晋阳城始建,历经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却在宋太平兴国四年被宋太宗火烧水灌毁灭,一座繁华1500余年的城市就此尘封于地下。如今,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的开放,为人们重新打开了那段辉煌的历史记忆之门。
众多文物中重点要看的有以下这些:
「“隋之晋阳宫”文字残碑」
此残碑出土于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晋阳雄異”这四个字便是集自此残碑。根据发现的“隋之晋阳宫”残碑资料,可以推断出发掘区应是隋代晋阳宫所在区域。这件文物就在展览第一标题下面,可千万不要错过哦!博物馆标题板上展示文物的形式还是第一次遇到呢。
「赵卿鸟尊」
是春秋时期的盛酒器。1988年,它在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原本作为山西博物院的珍藏品,如今亦是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虞弘墓石棺」
博物馆对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虞弘墓石棺”出土时的场景进行了复原,同时还呈现了周边的墓志铭以及陪葬俑。
「比耶图壁画」
馆中有一座1300多年历史的唐代砖室壁画墓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该墓中的壁画由唐代画家所绘,其中多名人物的食指和中指呈现出类似现代拍照时的“剪刀”手势,让人不禁感慨拍照的“剪刀手”或许是基因觉醒。这些壁画发现于唐代武将郭行之墓。
「唐郭行墓」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中“搬迁”来了一座目前太原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唐代壁画墓。墓主人是恒州刺史郭行,生于隋大业年间,卒于武周时期,享年92岁。他曾追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讨辽,据出土墓志可知,其为唐代上骑都尉,是一名武将。
有人认为太原古县城太新,因其皆是仿古建筑。但实际上,其下埋藏着一座城池遗址,且是按照晋阳古城风格重建,能让人们感受昔日商业市井之貌。
太原古县城历史可追溯至明洪武八年,在明清时期为太原县治所,拥有六百多年历史。它继承了晋阳古城建筑风格与格局,布局严谨,风格独特。城内有文庙、县衙、东岳庙等众多历史老建筑和文化景点,是新与旧的完美结合。
2021年5月对外开放,历经八年精心修复,再现古城风貌。其建筑风格沿袭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格局,整体布局如展翅凤凰,故被称为“凤凰城”。
眼前所见便是观澜门。从博物馆出来后可直接走到这里,途中会经过满江红影视基地,若感兴趣,可花费二十元进入其中拍摄同款照片。
这条街是大部分人来到古城最先进入的门,人流量也是最大的。沿着这条街能够走到市楼中心点,而沿街商业以市楼为中心,一条十字街分布着众多店铺。十字街是太原古县城最主要且最宽敞的街道。
对于我记忆最深的就是这个鲜榨沙棘饮料!超爱连干两瓶!
↓魁星楼
记载中魁星楼在城上东南隅,呈六角形,高三丈。此次重修恢复其原始建筑面貌。《汉书》记载魁星是主宰文运之“神”。魁星楼是古代供奉魁星的圣地,读书人在此拜魁星祈求科举高中,即“魁星点状元”。
↓晋源文庙
晋源文庙是古城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明代太原县城内遗构,具典型明清建筑风格。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琉璃照壁等建筑,是明、清两代官学场所,对研究古代“庙学合一”教育有重要价值。
来之前做的攻略城墙是收费的,然而到达之后发现由于《黑神话:悟空》的缘故限时免费了!这便宜怎能不占,于是果断爬上城墙,欣赏了一场落日以及古城亮灯的美景,只是当天风太大,有一点寒冷。
倘若你也想看日落,推荐延西门或观澜门。我们先登上的是观澜门,但逆光严重,而延西门则刚刚好,并且正对着市楼,景观很不错。
太原古县城城墙总长3732米,有城楼、角楼、望楼等。东南城墙有八角魁星阁,由豆青色砂岩石条组成,内填夯土外包青砖,外围有护城河,形成完备军事防御系统。北门奉宣匾额和西门望翠匾额为古城最古老匾额,有646年历史。
亮灯之后我们便离开了。主要是灯光映照下的古城并非十分美丽,从城门回头望去,那红色灯笼竟有点诡异,着实让人吓了一跳。
晋源区的最后,我留给了古城营村!
在这里我住了三晚。村子虽不大,却给我留下了独家记忆。记得第一晚抵达时,大风呼啸,让我深知自己带错了衣服,然而那晚的日落却美不胜收。随后两天的日出也格外美丽,阳光洒在身上,温暖无比。晚上的小吃街摊位虽不多,但每家都各具特色,纯纯是开给当地居民的小吃摊。
你可千万不要小瞧了这座村子。在它的下面,埋藏着距今两千多年的晋阳古城遗址,这里更是晋阳古城的“龙脉”之源。这座规模不大的村子里,拥有天主教堂、九龙庙和阿育王塔,独特地营造出一村三教共存的奇妙氛围。
◽️九龙庙
此庙系祭祀九龙圣母,即高欢之妻娄太后的庙宇。始建于宋代,金皇统年间重建,大定六年重修,元、明、清均有修葺,民国十七年再修,1992年村民集资重修。现存乐台、配殿、正殿等建筑。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歇山顶,三面有廊,内有木雕彩画佛龛、彩塑金妆九龙圣母像及30平方米降龙伏虎壁画。
我最喜欢的是寺庙里的戏台。戏台上挂着一块写有“傅真楼”三字的牌匾,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钟鼓楼,台基高达两米。颇为有意思的是,在戏台和钟鼓楼下面的台基中各有一个洞口,向外装有门,这里是进出古庙的通道。戏台为悬山式连前后卷棚顶,前檐和两侧饰有斗拱、昂嘴以及龙凤等雕镂装饰。
院内只要门开着就可以进入。若想进大殿,则需等守庙人前来开门,一般守庙人上午在。他住在村里而非寺庙里,所以能否见到他有点靠运气。不过,大殿内有些地方经过翻修,已经有很新的感觉。
天主堂与寺庙紧挨着,彼此面对面。我们在院内闲逛时,一抬头便能看到天主堂。
◽️真武庙
这里的建筑又称玄武楼,始建于北齐天宝年间,曾是晋阳古城的北门玄武门,此门在宋朝时被毁。明万历年间重建,后历经几次重修。现为玄武庙,玄武是道教四方大神之一。
还有一种说法,在清代因避讳康熙名讳玄烨,天下玄武均改为真武。此楼也并非晋阳古城北门玄武门,而是清代村人为补风水而建。该楼为二层建筑,从东侧小门进入有台阶可上。楼下有砖券门洞,曾是旧时出村的重要通道之一,后因路高门低无法通行,改走侧面。
我们当时发现这座建筑后询问当地村民,他们都说这是真武庙,但已荒废无法上去。我们走进查看,发现下面有个土地庙。回来查询后有两个结果,一个是门牌所示,一个是网友所言。我们也无法确定哪个说法是真哪个是假。
◽️天主堂
九龙庙对面是天主教堂。天主教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入山西,崇祯六年入太原,康熙二十六年入古城营。清代后期,古城营村建“君王堂”,有信徒 150 余人。至此,天主教与佛教、九龙圣母信仰在古城营形成一村三教氛围。
◽️阿育王塔
全村最高的建筑当属阿育王塔。这座佛塔的历史可追溯至隋代的惠明寺。此后,惠明寺及寺内佛塔历经岁月磨难,几度兴废。现存的阿育王塔为明代遗构,又称惠明寺舍利塔,位于古城营村晋源二中内,也是三教建筑中唯一无法进入参观的。
想要抵达这里确实需要费些心思。无论是打车还是乘坐公交,都只能停在广场下部。此时,你需要找到上广场的楼梯或电梯。
倘若你和我一样在“长风国贸”站下车,那么只需往前走不远,就能看到“太原博物馆地下停车场南出入口”。从旁边的电梯便可上到楼上平台,进而前往博物馆。
山西青铜博物馆与太原市博物馆共用馆址。展馆左侧是太原市博物馆,重点为基本陈列讲述太原历史;右侧是青铜博物馆,基本陈列是《吉金光华》。场馆看上去很大,有四层,但主要的参观区域在三层和四层。
当然我们的主角还是山西青铜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隶属于山西博物院,是中国首个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它的展览主要以基本陈列《吉金光华》为主,分为“华夏印迹”“礼乐春秋”“技艺模范”这三个部分。一共展出了2200多件文物,时间跨度从陶寺时期一直到秦汉时期,涵盖了整个青铜时代,生动地演绎了中国青铜文明的辉煌。
这里的展品主要来自山西省多年来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以及近年打击文物犯罪专项斗争中追缴回来的文物。
这个博物馆并无传统意义上的“镇馆之宝”,但可以说每一件文物拿出去都是精品。来之前搜攻略时看到有人说“独立展柜里的都是好东西”,到了之后才发现独立展柜竟然如此之多。
在此,我只能给大家讲讲一些我能记住的了,不能挨个讲述每一样展品。
「晋公盘」
“晋公盘”是晋文公时期的青铜礼器,是晋文公送给女儿孟姬的出嫁礼物。盘内如水上动物乐园,晋文公将嘱托和思念刻写其中,希望女儿看到随水流转动的鱼儿能解离家相思之苦。
「义尊和义方彝」
“义尊”与“义方彝”皆为西周早期青铜器,二者从同一墓坑被盗。这两件珍贵的青铜器上有着相同的铭文,即“隹十又三月丁亥,武王赐义贝三十朋,用作父乙宝尊彝”。
「雁鱼铜灯」
雁鱼铜灯造型为鸿雁伫立回首衔鱼,鱼腹下接屏板和灯盘可转动调节亮度及方向、防风,燃烧产生的烟气经鱼腹和雁颈导入雁腹盛水处净化空气。此灯制作精美,代表汉代青铜艺术与科技发展水平。
「刖人守囿车」
刖人守囿是春秋时期文物,1989年出土于闻喜县上郭村。为厢式六轮车,顶部双扇盖可开启,有猴形捉手,周边有四只小鸟,器壁饰凤鸟纹和兽形装饰,有六个轮子可牵引或手推转动,可转动部位共15处,手掌大小却有14个动物,包括猴、虎、鸟等。
「匏壶」
匏壶发掘于春秋晚期赵卿墓。匏壶目前基本只在春秋战国时期可见。匏,是古人对葫芦的称呼。匏壶,即形似葫芦的壶,是盛酒或水的容器。此外,葫芦还寓意着吉祥美好。
「赵卿墓车马坑」
它被视作太原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但在青铜馆后方进行展览,是从原址整体搬迁修复后展示。车马坑平面呈曲尺形,分车坑和马坑。车坑内有 16辆车,分南北两列由西向东排列;马坑有46匹马,马头向西由北向南排列,马坑中还有大量马具。
终于打卡了传说中的山西博物院!
似乎每个到山西且经过太原的人都必来此地打卡。此次在朋友的带领下逛山博,更是游刃有余。她凭借上次的经验,快速带领我们直击看点要点。这次我们留了足够的时间给山西博物院。不得不说,四层楼中除了一楼是入口和文创区域外,每一层都堪称精华!!!
山西博物院是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藏品50余万件,以青铜、瓷器、石刻等颇具特色。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包括七个历史文化专题(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和五个艺术专题(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
我们选择乘坐电梯直奔四楼,从上往下依次参观。首先来到的是“方圆世界”展区。
这里主要展示的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产物及特殊商品。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铸币为主,萌芽于商,东周广泛使用,秦统一后形成方孔圆钱形态,历经数次变革至明清制钱体系形成。清末机制币出现,古代铸币体系终结。山西博物院藏数十万古代货币,晋及三晋货币最具特色。
「货贝」
1971年山西省保德县林遮峪村商墓出土货贝。货贝通体白色,椭圆形,腹面较平,面正中一道贝齿,背部凸起部分磨平。墓葬出土的112枚海贝为“背磨式”,属殷商晚期货币。这批海贝与铜贝及车马器同出,应是车马饰的装饰品,与黄金饰马一样是体现财富的象征。
「“无终”三孔布」
1986年山西省襄汾县发现“无终”三孔布,为战国时期文物。其呈铲形,圆首、圆肩、圆足、弧裆,首部及两足下端各有一圆孔,故得名“三孔布”。面文为“亡”,释为“无终”,目前存世的“无终”三孔布仅此一件,堪称孤品。
主要讲述玉器。玉乃大自然馈赠,古老神秘,质晶莹、色典雅。中国人琢玉成器,赋予其丰富内涵。以玉事神,祭祀天地;比德于玉,彰显德行;敛葬辟邪,追求不朽;陈设赏玩,尽显高雅;生活实用,享受温馨。
「缀玉覆面」
1993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63出土玉覆面,由48件玉片组成。玉覆面始于西周,用玉饰片做成面部五官缀于缁巾,殓葬时覆盖死者脸上,是贵族殓葬形式。
「六璜联珠串佩饰」
西周时期的玉器出土于晋献侯夫人墓,是墓主胸部,上端过颈,下端至腹部以下,总计408件。该玉器由绿色料珠、红色玛瑙珠串连接6件玉璜而成。
「白玉嵌宝石描金碗」
碗腹以碎宝石堆贴出花叶相拥的宝相花图案,内壁为石榴纹。碗的边缘皆描金。此玉碗加工精巧,装饰工艺独特,纹饰尽显繁华华贵之气。
这里仿佛让我走进了《营造法式》的书中。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之美誉。山西现存古建筑数量庞大、时序完整、门类丰富、精品云集,元以前早期木结构建筑数量位居全国之首。附属在古建筑中的彩塑、壁画、碑刻、匾额等艺术珍品,与古建筑完美融合,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九原岗北朝壁画墓门楼图」
壁画处于墓道北壁,画面呈现出一座宏伟的木构建筑,为单檐庑殿顶样式。屋顶正上方设有一只火盆,火盆左右两侧各有一只兽首鸟身的奇特怪兽。屋檐下站立着六位侍女。这座木构建筑面阔达五间,运用了斜栱。画中的建筑采用双柱式斗栱,这也是首次在壁画中被发现。
「佛光寺东大殿后檐柱头斗拱(1:1复制品)」
在山西博物院,你能看到极为形象的佛光寺斗拱展现在面前,能够全方位领略古人建筑的精巧绝伦。
「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局部)」
虽只是局部,却也能看出壁画的精美绝伦。在这里可以随意拍摄,只是人多了些,大家都围在周围。原壁画在殿内,高达4.26米,全长94.68米,总面积达403.34平方米。壁画绘制了众多神明帝君、星宿仙官、神将、仙女,他们随侍于五帝与西王母等主尊周围,一同行进在朝拜元始天尊的途中。
「永乐宫重阳殿琉璃鸱吻」
这件元代永乐宫琉璃鸱吻原物重约400斤,为龙尾式,尾部微微向外弯曲。它由红坩土堆塑而成,呈现黄绿釉色。这件琉璃鸱吻是永乐宫重阳殿迁建时替换下来的屋脊原物,尺寸巨大,造型极为夸张。
「汾阳太符观明代二十八宿彩塑」
太符观紫微阁虽已不存,但阁中二十八宿塑像在文管人员保护下得以保存,其中8尊藏于山西博物院。民间传说二十八宿代表星空二十八个区域,道教将其拟人化,塑成人物形象并配以动物,形成二十八个形象供人顶礼膜拜。
想必第一张图大家都很熟悉,那个火遍网络的拍摄角度,我也来拍一张!
早期佛教雕塑艺术外来风格浓郁,北朝至唐民族风格凸显,唐后走向世俗化。山西是佛教艺术嬗变核心区域,以云冈昙曜五窟开凿为始,石窟、寺院、佛塔遍布城乡,石刻造像、壁画、彩塑异彩纷呈,是古代艺术宝库。宗教虚幻,艺术真实,真、善、美是人类永恒追求。
「释迦七尊像」
此为南北朝时期的雕塑作品。释迦佛端坐在仰莲座上,全身贴金,又施以赭红彩。舟形背光的周边浮雕着宝塔与飞天,底座雕刻有莲花化生手托博山炉进行供养。雕塑背面还有彩绘佛像。
山西地处中原与塞外农牧交错地带,是民族融合“大熔炉”。战国至秦汉,中原王朝与匈奴在长城南北对峙。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内迁山西崛起称雄,拓跋鲜卑建北魏推进汉化,魏分东西至北齐、北周,各民族交融发展催生隋唐盛世。北魏平城、北齐晋阳是北朝“丝绸之路”东端国际大都市,中外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繁荣。
「胡傅酒樽」
出土地位于匈奴与汉族杂居区域。这件酒樽通体鎏金彩绘,中原器形与草原装饰完美融合,技法极为罕见。器身上的虎、象、鹿、马等动物图案形象生动,更显富丽堂皇。口沿处刻有铭文“勮阳阴城胡傅铜酒樽,重百廿斤,河平三年造。”
「雁鱼铜灯」
此灯由雁首、雁身、两片灯罩及灯盘四部分组成,可拆卸。雁身两范合铸,两腿分铸后焊接。灯罩可转动开合,能挡风并调节灯光。雁腹可盛清水,燃烧时烟气导入雁腹溶入水中净化空气。铜灯构思巧妙、制作精美,代表汉代青铜艺术与科技发展水平。
「杂技俑」
这组彩绘杂技陶俑中,深目高鼻的胡人,伫立仰首,额正中有圆孔,为顶橦者,两童子在橦杆上做惊险表演。其余6人环绕着表演者,或聚精会神地观赏,或鼓掌喝彩。
「木板漆画(复制品)」
漆画为墓室屏风的一部分,运用渲染与铁线勾描手法,板面涂朱漆地,以黑漆勾线条,色彩极为浓艳。其正、背面皆绘有精彩漆画,正面绘画内容为古代著名女子故事,背面绘画多取材于《孝子传》。朋友此次依旧未能看到真迹,估计这件漆画很少展出。
「虞弘墓石椁椁身」
1999年虞弘墓在太原市王郭村被发现,出土墓志等随葬品。重要文物是仿木构汉白玉石椁,由椁顶、椁身、底座组成,浮雕画面施彩并局部描金,内容有宴饮等,具中亚和波斯风格及祆教性质,展现墓主外来文化背景,是北朝中外文化交流繁盛见证。
「辫发骑俑」
这个展品十分有趣!犹记得看到它时,我说:“他为啥背对着展出呢?应该转过来。”朋友则回应道:“这个重点是辫发,当然得背着。”
此俑面庞丰润,面带微笑,长发披肩。头发分为十二瓣,左右两侧各有一瓣系结于头后部中央,其余十瓣披于背部。身着橘红色圆领半袖衫,俑后部露出半袖衫下摆,下摆在中央分叉,边上缀有装饰。腰系黑带,左腰斜挂长剑。
山西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戏曲艺术传承不断,有很多精美的戏曲文物,神庙里的戏台到处都是,戏曲名家非常多,经典的剧目被人们长久传颂,山西也被称为“中国戏曲艺术故乡”。
我特别喜欢下面这三张图里的砖雕,特别有趣。第一张感觉像是在说悄悄话,第二张呢,一个好像在悄悄“打招呼”,另一个在偷偷“比剪刀手”,第三张则像是在做鬼脸。
「戏台及杂剧俑」
山西省侯马市董明墓出土的砖雕位于墓室北壁上部,单檐歇山顶,两根八角形小矮柱承台面,简洁精巧。戏台上有五个彩色戏俑,分饰装孤、副末、末泥、装旦和副净五个角色。末泥为主演,与早期杂剧不同,表明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通常所指晋商为明清时期山西商人,与潮商、徽商并称“三大商帮”。明初,因开中盐法晋商纳粮输盐崛起,后扩大经营。清代开辟“万里茶道”走向国际化,道光年间创办票号执金融牛耳近百年。晋商纵横商界五百年,留下丰厚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气候适宜、物产丰饶,是远古人类和文明摇篮。西侯度有243万年前人工打制石器,原始人类在山西多地生息繁衍,留下丰富旧石器文化遗存。距今1万年前后,先民进入新石器时代,刀耕火种、制作陶器等。各方文化激荡,文明火花向黄河中游聚合。4300年前,陶寺文化在晋南兴起,华夏民族跨入文明之门。
「彩陶罐」
泥质红陶,侈口束颈广肩,腹上鼓下收小平底。上腹部有具仰韶文化特点的纹饰图案。造型优美,曲线生动,构思巧妙。全国范围内,如此经典的仰韶文化完整器难得一见。
“夏商踪迹”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中国进入早期国家阶段。夏王朝中心区域涵盖山西南部,山西境内有众多夏时期文化遗存,晋南有“夏墟”之称。
「龙形觥」
1959年山西省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一件青铜器——龙形觥。其器形独特、纹饰奇绝,宛如停泊在水波中的龙舟。觥为盛酒器,出现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据研究,龙形觥可能用于罚酒。尤为可贵的是,其装饰花纹中出现鳄鱼形象,在国内青铜器中独一无二。
在整座山西博物院中,我觉得最为重点且绝对不能错过的当属“晋国霸业”。它不仅另外建有一座青铜专题馆,而且在主馆中也展示了众多精品。仅从简介中的那句“晋,天下莫强焉!”便足以看出其非凡地位。
三千多年前西周建立,成王封叔虞于唐,其子燮父改唐为晋。历代晋侯图强,晋逐渐强盛。文侯开启东周,文公成就霸业,悼公复霸。晋国称霸百年,地跨多地。春秋晚期晋室衰微,三家分晋。韩、赵、魏称雄战国。晋与三晋辉煌八百年,影响中华文明发展进程。
一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山博镇馆之宝中的镇馆之宝。它的重要性从山西博物院的Logo便可见一斑,其原型正是“晋侯鸟尊”。
「晋侯鸟尊」
西周晋侯鸟尊的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早,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与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主体造型为凤鸟回眸,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背上有小鸟为器盖捉手,凤尾下设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支撑,全身布满纹饰,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盖内和腹底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证明其为宗庙礼器。
「蟠龙纹方壶」
山西蟠龙纹方壶是春秋时期的珍贵文物。此件方壶形制与纹饰充分展现出春秋时期高超的青铜工艺水平。
「蟠龙纹方壶」
山西蟠龙纹方壶是春秋时期的珍贵文物。此件方壶形制与纹饰充分展现出春秋时期高超的青铜工艺水平。
「晋侯夫人组玉佩」
侯夫人组玉佩为西周文物,1992年出土于山西曲沃晋穆侯次夫人墓,复原长度约158厘米,由204件玉璜、玉珩、冲牙等组成,大致分三列。中列有玉璜等,左右两列各有玉璜等,上部由玉管等串联。玉璜等装饰多种纹饰,组玉佩下端是两件玉雁,昂首展翅。
「人足方盒」
西周龙耳人足方盒,高9.3厘米,长19.2厘米。此器为长方形方盒,顶部有两扇可开启的小盖,其中一盖设有卧虎形钮。推测青铜方盒可能是女性用于盛放饰件或珍藏小型物件之用。
「卜骨」
20世纪50年代,洪洞县坊堆村出土了一件西周早期刻辞卜骨,这是山西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此卜骨为牛肩胛骨,两面打磨,正面钻窝处有众多小兆,右边刻辞一行8字:“北宫口三止(趾)又(有)疾贞”,背面有16个不规则排列的钻窝。该卜骨所在遗址可能为西周杨国遗存,后在春秋时被晋国所灭。
「铜牺立人擎盘」
铜牺呈昂首竖耳的神兽造型,其背上立着一位束发披肩的女子,女子双手前伸环握圆柱,柱顶置有可转动的镂空蟠虺纹圆盘。蟠虺纹是青铜器上的一种装饰纹样,由蟠屈的小蛇形象构成几何图形,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看完展品后,人也逛累了。这时候可以到二楼的咖啡厅去坐坐。那里的景观超棒!我们当时也是被咖啡厅窗户所呈现的城市风景吸引进去的。
起早对我来说不是事儿!我的生物钟很准,不管前一天晚上多晚睡觉,第二天早上六七点肯定会醒来。这样一来,我和朋友在时间上就有了差异。所以我经常有时间自己出去逛逛。前些天在晋源区没什么可逛的地方,但是到了市区,能逛的地方就多了起来。
入城第一天,我来到了一座拥有六百年悠久历史的城市公园。这座公园文物古迹众多,有四处省级文保单位和一处市级文保单位。它因历史久远而数次易名,从明代的海子堰,历经明、清、民国三个朝代,到建国后的人民公园,直至09年年底正式恢复原名“文瀛公园”。这里文化内涵丰富,历史典故深远。
我是从北门进去的,最先看到的建筑就是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
1912年9月19日,孙中山先生来太原视察,省城各界在文瀛湖畔举行欢迎会。他在劝工陈列所二楼宣讲三民主义,鼓动实业救国,这是他唯一一次来太原。当年的演说处如今被改建为孙中山纪念馆,矗立在文瀛湖北岸。
「崇德卢石刻」
在公园西门的碑廊内,有清代鉴藏家李希搜集的钟繇、褚遂良、苏东坡、黄庭坚、傅山等历代书法家的真迹,于清咸丰二年刻于石上。
「琉璃塔」
这座塔玲珑精致,高达12层。塔身全部由琉璃建造而成,除了刹座呈黄色之外,塔身通身皆为绿色。它是较为少见的“偶数级”清代精品古塔。
「太原第一中学旧址」
这里在明清时期曾是贡院,后来又成为晋阳中学堂等。1913年,这里改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这是一所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如今这里是彭真同志生平业绩陈列展览馆。
「万字楼」
太原市文瀛公园内有一座万字楼,它是国内现存最为完整的飞檐砖木结构建筑。因其建筑格局从俯瞰角度呈“卐”字形,故而得名“万字楼”,寓意着“福不到头、寿不到头”。这座万字楼是由时任山西督军的阎锡山为振兴文风和为其父祝寿而兴建。
在公园里漫步着,不知不觉太阳升了起来,那一抹阳光洒在身上,顿感这个早晨无比温暖。
文瀛公园与我明天要去的迎泽公园有所不同。文瀛公园地处市中心,相比之下,迎泽公园更加崭新。文瀛公园更像是我小时候的公园,尽管环境不是那么出色,但却有着浓浓的家乡情,充满了不舍与眷恋。而迎泽公园则是一座现代化的公园,环境更好一些。
早饭后,我们从酒店打车直奔北齐壁画馆。我们一直认为来这里坐公交会比较浪费时间,所以选择了打车,很快便到达了博物馆。
不过,入口处需要走过几层台阶才能看到展馆。展馆规模不算大,只有三个展厅,公益讲解只讲解一厅和三厅,我们跟着讲解员一起逛馆,大约用时一小时。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是一座墓葬壁画专题遗址类博物馆,它在徐显秀墓的原址上建造而成,主要用于壁画的保护与展示。馆内收藏有太原娄叡墓、徐显秀墓壁画,以及忻州九原岗、朔州水泉梁的壁画等珍贵文物。
这里要强烈建议大家跟公益讲解去逛馆哦!每天有两场公益讲解,分别在上午十点和下午三点,节假日还会有加场。
第一展厅名为“别都华彩”,其展示对象为出土的北齐墓葬壁画,着重凸显了晋阳在北朝时期的重要地位,生动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古人的精神风貌。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北齐娄叡墓壁画《鞍马游骑图》和九原岗墓壁画《升天图》。
第二展厅名为“一眼千年”,它是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最为重要的展厅部分,详细阐释了北齐徐显秀壁画墓的相关情况,包括其历史背景、发掘过程以及文化价值等方面的来龙去脉。
第三展厅名为“简易标美”,此展厅分别展出了太原娄叡墓壁画、忻州九原岗墓壁画、朔州水泉梁墓壁画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其为今人了解北朝晚期的绘画艺术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认知,有助于人们从不同角度感受那个时期绘画艺术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
以上是关于展厅的介绍以及主要看点。接下来,我打算按照墓的类别来讲述这些壁画。因为只有第二展厅是专门针对徐显秀墓进行介绍的,而第一展厅和第三展厅是分门别类地进行展示,但其中有很多图是出自同一个墓。所以,我来对它们进行一下划分,以便更清晰地讲述。
娄叡墓的壁画内容丰富多样,涵盖驼队、群马图、门官图、鞍马游骑图、狩猎图等,可谓包罗万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人间百态。全墓壁画中竟有200余匹马的图像,且无一重复,个个栩栩如生,其鞍马绘画的水平堪称中古巅峰。其中最主要值得一看的是一号展厅的《鞍马游骑图》和三号展厅的《七人宾客图》。
《鞍马游骑图》
鞍马游骑图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级文物,位于墓道西壁二层,有八人三马。正中长者长面短须,稳跨马上面容端庄,双手持缰凝目沉思,马缓行。壁画中马有奔跑、惊驰、嘶鸣状,线条千变万化、顿挫有力、如行云流水,众多马匹无一雷同。
↓网红蒙马丽莎
这匹马被誉为“蒙娜丽莎·马”,它自信地回头,像是在展示自己的美貌,神奇的是,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仿佛它的目光在看向你。并且能够清晰地看出它的毛发十分飘逸,尽显优雅之态。
↓网红马拉便便
这匹灰色马右前蹄前伸又停顿,左前蹄弯曲后止步,挺胸昂首张口长嘶,顶鬃竖起,项鬃似摆动,呈剧烈后蹲状,全身重力压左后腿,右后蹄也因压力滞步不前,后蹲臀部猛扬尾如帚,粪粒落地,画面有味道,似受惊应激反应,作者画得生动。
《七人宾客图》
前排正中的男子容颜端庄,拱手站立,右侧的男子神情严肃,与他相伴而立。后排的五人则显得轻松自在,神情舒缓,其中有的似乎在侧耳聆听鼓乐,有的仿佛在窃窃私语。这七位男子的内心世界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鲜活地展现出了不同的人物状态和情绪。
忻州九原岗门楼图,是截至2023年所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北朝建筑图像。鉴于北朝木构建筑并无完整保存下来的实例,此门楼图具有重大意义,引发了古建筑学界的广泛关注。
此馆所展示的门楼图是复制品,真品在山西博物院的“土木华章”展厅。
狩猎图达70平方米,是国内发现面积最大的北朝墓葬狩猎图。
升天图包含了50多个神怪图像,其中有一批可以确定属于《山海经》,是截至2023年发现最为完备和具有完整体系的北朝升天图像。
展厅核心位置是北齐徐显秀墓原址。游客走近,地灯亮,透过玻璃门可见20多米墓道,两侧有原版壁画。深处是墓门,内有保存完好的北齐壁画。墓道背后封土堆有盗洞,墓室展区四周陈列墓志、武士俑、瓷器等陪葬品。尤为重要的是,一定要拿起布置在封土周围的三处4K VR眼镜,观众可以借助这些眼镜仿佛下到墓里进行仔细观看。
小提示:我去的时候左侧的眼镜不好用,右侧的是好用的。
朔州水泉梁墓壁画保存较完整。展厅内呈墓葬形制,北壁是“夫妇宴饮图”及伎乐、侍从;东西壁为以鞍马和牛车为中心的“出行仪仗图”及骑马仪仗队伍;南壁门洞两侧是鼓吹图,生动再现北齐社会历史风貌,让人更直观感受当时生活场景与文化氛围。
永祚寺离壁画馆不远,所以我们选择参观完壁画馆直接打车前往。
下车位置为双塔公园,而这座公园就是围绕着永祚寺建造的。如果你不想进入寺庙,单纯想拍双塔,那就可以在外围进行拍摄合影。
当然,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有很多可以拍到双塔的位置,比如省人民医院前路口,就可以拍到日出与双塔。
如果选择进入寺庙,那一定不能错过大雄宝殿。整个殿宇十分独特,不用梁架,也不用一木,完全是由砖砌成。还有三圣殿的藻井也值得一看,以及登临宣文塔也是不可错过的体验等等。
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永祚寺依山构筑,坐南朝北,由寺院、塔院和碑廊院组成。是全国唯一全砖仿木无梁寺。
大雄殿高两层,平面呈长方形。下层面阔五间,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等佛像。
要看出砖仿木结构,需看大雄宝殿的外表。它以砖砌出柱、额、斗拱、椽、檐,出檐较短;殿内全是砖券,不用梁架,所以又称无梁殿。
上层为三圣殿,原名观音阁,面阔三间。其中当心间为正方形穹隆顶,两次间则为两横券;当心间顶部有精美的砖雕藻井。
下面两张图分别展示的是院前石碑和石象生
走入后院,东西双塔矗立,宣文塔和文峰塔在永祚寺东南方位最高处。两塔均为13层、高约54.7米、八边形结构。双塔是太原城市标志,也是中国砖塔成双组合中形制完善、规模大、塔身高的一组。
而能够登临的宣文塔更为出色,人们可以沿着楼梯盘旋而上直至第11层。然而,登塔的楼梯颇为狭窄,仅能供一人通行,再加上塔顶空间有限,所以限流的情况时常发生。
而能够登临的宣文塔更为出色,人们可以沿着楼梯盘旋而上直至第11层。然而,登塔的楼梯颇为狭窄,仅能供一人通行,再加上塔顶空间有限,所以限流的情况时常发生。
下图所示即是登塔的通道。如果遇到有下塔的人流,你就需要躲进塔身每层辟出的、通向出檐的位置。
并且有些地砖上还能够看到一些花纹,也能明显看出砖被磨得很光滑。所以在上下塔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
这即是塔顶的样子
而我们当时就是这样趴在地上,透过一扇小小的窗户去看对面的文峰塔。
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景观。其实看完之后,我感觉好像并没有太大必要登到顶上来,哈哈。不过呢,如果只是想体验一下登塔的感觉,我倒是建议登两三层体验一下就下去吧。
下午我们选择去到晋中的榆次老城,这是本次太原之行唯一一次出城,就是因为它离太原特别近。近到啥程度呢?我做旅游攻略的时候,好多人都把它说成“太原市晋中区榆次老城”。而远道什么程度?离开晋中回到太原微信朋友圈都定不到位置。
这个地方是婷姐推荐给我们的,我们搜了一下,发现挺值得去的!地方挺小众的!
不过我们去榆次老城的过程颇为波折。我起初想坐火车,却因时间没把握好,改签、退票、换票全经历了。最后打车去太原站时,司机说可以送我们,没想到打车才五十块。在车上我好奇搜了地图,发现有公交能到且很方便,在太原站或广场站坐901支路就行,票价三元,回来时我们就坐的公交,用了一个半小时左右。
榆次老城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在汉城旧址上修建而成,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是依汉族传统规划思想与建筑风格建设的城市。
老城内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如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西花园、遗址公园、褚尚书书院、桑芸故居等。其建筑斗拱交错、重檐飞翘,形成庙、市、街、景合一的特有明清风格及宏伟景观。
整个景区划分为6个区域,分别是民间文化博展区、民间传统文化演示区、民居文化区、市井商贸文化区、宗教文化区、文物古玩区。
如果你想要更好地游玩古城,建议购买景区联票,如此一来,城隍庙、县衙、文庙以及它们附属的景点都可以游览到。
「榆次文庙」
榆次文庙是榆次现存古老建筑群之一。棂星门为其大门,始建于宋真宗成平二年,面阔三楹,琉璃瓦顶。门内有泮池,池上有状元桥,桥北是大成门,过大成门是大成殿,殿后是明伦堂,还有敬一亭、尊经阁、东西学宫等建筑。凤鸣书院与文庙相连,是清代榆次县学,即榆次最高学府。
「榆次县衙」
它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县级衙署,享有“三晋第一署”之称。始建于宋朝,拥有5堂26个院落,整体布局和规模形制体现了明清时期地方衙署“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的传统礼教思想。内部设有思凤楼、寅宾馆、牢神庙、县丞院、衙神庙、马王殿等建筑。
「县衙广场」
这片区域非常适合拍照,能和榆次老城市楼合影,戏台附近的建筑也很不错,另外还有网红打卡墙等。
我最喜欢的就是两侧长廊那种纵深的感觉。
「西花园」
它与城隍庙相连,因位于城隍庙西侧而叫西花园。其小巧玲珑,布局合理得当,东边有厅堂,西边有游廊,北边有假山瀑布,其中还设有造型奇特的多景楼和石舟坊,亭榭相互结合,浑然一体。
最后我要着重介绍一下城隍庙,这是我认为古城里最值得一看的地方,也是我唯一愿意花钱进去的地方。
「城隍庙」
城隍庙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其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中心对称。庙宇前后共三进院落,有60余间房屋。城隍庙在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是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是护城佑民、主掌茗籍之神。
山门的廊下各塑着一尊两米多高的门神,他们手里拿着兵刃,眼睛瞪得很大,看起来很生气的样子。
山门内是一个很小的庭院。东侧是钟楼,西侧是鼓楼。正面是城隍庙的主要建筑——玄鉴楼。玄鉴楼始建于明代正德十年,是两层三重檐歇山式建筑,高达25米,十分壮观。该楼造型精美,在1999年被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精美的100座古建筑之一。
穿过玄鉴楼,便是乐楼。乐楼紧挨着玄鉴楼,为两层单檐歇山顶建筑。紧靠着乐楼还有一座卷棚顶的戏台。戏台中间镂空,平常可供人员进出。当唱戏时,放上木板,就变成一座完整的戏台。戏台两边是八字墙,墙上镶嵌着绿色琉璃浮雕。
这三座建筑不是在同一时间建成的,最先建起来的是玄鉴楼,后来又增加修建了乐楼,戏台是最后才修的。这三座在不同时候建成的建筑,看起来就像一个整体,好像是一下子就建成的一样。建筑用的斗拱,花样特别多,结构也很巧妙,让人觉得很厉害。
显佑殿始建于元至正22年。大殿修建在两层高高的台子上,台子周围有石栏板,栏柱上有石狮子,栏板上还有精美的石刻。大殿面宽五间,是绿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殿前有卷棚顶、三间面宽的拜殿。
拜殿两侧立着几块石碑。走进大殿,里面供奉着城隍爷,两边是牛头马面以及各位判官。
显佑殿后面是寝殿,是城隍爷休息的地方。寝殿是面阔五间的悬山顶建筑,屋檐下挂着的横匾上写着“寝殿”两个字。
两侧的石刻我特别喜欢,真的非常精美。
今天又是早起去逛公园的一天!没想到这座公园居然如此之大。清晨时分,公园里有很多晨练的人,每个区域都在进行着不同的项目。有专注于器械锻炼的器械组,有活力四射跳舞的跳舞组,有整齐划一做操的做操组,还有动作舒缓打太极拳的太极拳组等等。当然,其中人数最多的要数跑步的人群了。这种充满活力的氛围也深深感染了我,于是我也加入其中,通过慢跑的方式开启了全新的一天!
迎泽公园是太原市里面最大的公园。迎泽湖的水面占了整个公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它分成了南边、北边和中间这三个部分。公园里面的布局基本上是按照地形来划分的,有北湖景区、中部景区、南部景区和南湖景区。公园里的庭院楼阁有很多,土石假山也不少,还有数都数不过来的树木花草。这个公园很好地把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的特点融合在一起了。
怡园,是我刚入园时参观的园林,也是唯一我深入其中细细品味的园林。它有苏州园林的韵味,园内廊桥蜿蜒,似丝带穿梭山水间,花树错落,花开之时一定很清香!
沿着湖边继续慢跑,其实跑起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距离集合时间越来越近了。这座公园实在是出乎意料的大,如果不跑起来的话,想要逛完时间不好把控。
当时我心里想,面前的这片湖估计也就是绕一圈的事儿,所以就打算跑到河对岸去看看,这样正好转一圈。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等我走到河对岸后,又出现了一片湖区。接着我还是选择继续逛下去,可再往前走了走,发现后面还有好大一片区域。这时我意识到不能再逛下去了,必须得收手了,否则这一天的体力可就浪费一半了。
当天的天气特别好,公园的景色也非常漂亮,这两个方面加在一起,让我特别喜欢这个公园。下次再来太原的时候,我肯定要留出一上午的时间在这儿好好转转。虽然这个公园历史感不是特别强,但真的让我有那种在逛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的感觉。
公园内的藏经阁是由资福寺搬迁而来的藏经楼,属于清代遗构。它修建于1.2米的石砌台基之上,面宽达五间,进深为四间,采用三层四檐歇山顶的建筑形式,有着黄绿琉璃瓦脊。
一层四周设有围廊,二层为重檐且设有平座。一、二层的前后明次间均为四扇六抹隔扇门,而三层则是暗层。
其实今天主要的行程安排就是逛市区。在市区的这几个小景点恰好能够组成两条漫步路线。不过,我们并不是在一天内全部打卡完成的,而是用今天和明天两天的时间来完成打卡。因为这些景点比较分散,所以我把它们统一在一起讲述,这样方便大家观看和了解。
线路情况如下: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是步行和骑行相结合。
线路一:从文殊寺出发,途经普光寺、古圆通寺,到达晋商博物馆,最后到钟楼步行街。
线路二:从崇善寺开始,依次经过文庙、山西大学堂旧址、五一广场、纯阳宫,再到钟楼步行街,最后到关帝庙。
实际上,这两条线路都会有一个交集点,那就是柳巷钟楼步行街。市区的景点几乎都分布在它的周围。所以在我们在市区的这几天里,钟楼步行街是我们最常逛的地方,毕竟我们住的地方离这里只有十分钟的路程。
太原文殊寺是太原市内唯一供奉文殊菩萨的寺院,其始建时间虽无法确切考证,但据方志文献记载,明代晋王曾对其进行过重修,可见在此之前便已存在。至今,文殊寺应有近400年历史。该寺现存主体结构为清代早期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采用三进院落、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有牌楼、天王殿、文殊殿、大雄宝殿。
虽然仅有大雄宝殿以及殿内的释迦牟尼塑像为古建,其余皆为仿古建筑,不过都是按照清初的样式进行修复的。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文殊寺,是历经6年修缮之后的模样。
虽然仅有大雄宝殿以及殿内的释迦牟尼塑像为古建,其余皆为仿古建筑,不过都是按照清初的样式进行修复的。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文殊寺,是历经6年修缮之后的模样。
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是太原市、山西省乃至华北地区最为古老的寺院之一,往昔素有“普光第一地”的美名。自2013年起,历经长达七年的修缮工程。寺内建筑大多为仿明代样式,而圆通殿则是珍贵的元代遗构。
现存建筑呈坐北朝南的重院布局,包含过殿、大殿、西厢房等共计13间。过殿有5间,采用歇山顶,配有孔雀琉璃脊,两侧山墙出檐且带有廊,施用单昂斗拱,明次间还连搭着圆山式歇山顶抱厦3间;大殿共5间,名为圆通殿,为悬山顶并配有琉璃脊,这里曾是古时观音海会的场所。
普光寺主要值得一看的便是那精美绝伦的壁画,有《玉泉山公关显圣》《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达摩祖师讲经说法》《十二圆觉像》《普贤菩萨经变》《文殊菩萨经变》等。
古圆通寺始建于明代,在明初是晋定王第五子方山王朱美垣的佛堂,属于明代王府家庙。寺内主体建筑大士殿为明代遗构,山门和东西配殿则是仿明建筑。2013年,太原市秉持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对圆通寺现存的大殿等建筑开展修缮工作,同时复建了佛塔、偏殿等建筑,历经8年修缮完毕后对外开放。
而古圆通寺值得一看的就是殿内悬塑,尤其是大殿的《观音救难》悬塑,着实精美且制作用心。
哎呀,失策失策,这个点位的攻略做得太不详细啦!
我这两天都耗在这儿了,还没逛完呢。第一天来的时候,相机居然没电了,就只逛了九号楼和十号楼里的展厅,而且当时我都不知道上面还有二层呢。
等到第二天,电池有电了,结果发现展厅多得不得了,建筑也多,花园也多,拍着拍着,电池又没电了。
不得不说啊,这个博物馆可得做好充足的攻略才行,毕竟它有三个响当当的代号呢,“督军府旧址”“山西省政府驻地”“晋商博物院”,每一个可都彰显着它的重要性呀!
晋商博物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在千余年的时间里,此地一直是山西的政治中心。民国时期,阎锡山长期在此办公。1949年之后,这里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地。2017年9月,山西省政府搬迁,行政办公场所为文化让步,太原市组织开展综合整治配套工程,将其建设成为晋商博物院。
晋商博物院是依托山西督军府旧址建起来的,它把文物古建、园林景观还有展览展示都融合在一起的人文历史类博物院。在这儿能全面系统地了解晋商的发展历程。院子里主要是明、清式的建筑,也有一些小洋楼,挺有特色的。
在晋商博物院,除了欣赏各类建筑外,“天下晋商”专题展无疑是重中之重。该展览通过晋商崛起发展的深厚基础、其称雄海内的辉煌历程、汇通天下的商业奇迹创造、万里茶道的艰难险阻以及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展现等五个维度,全方位且多角度地为我们呈现出明清晋商的历史长卷。晋商博物院在内容讲述上还进行了产业方面的划分,依次从盐产业到银票领域再到茶行业等,对晋商涉及的不同产业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展示。
晋商博物院中轴线的最后一处建筑是梅山钟楼,它堪称整个博物馆的点睛之笔。作为最高处的最高建筑,其红白相间的外观非常醒目!我们在外围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座钟楼,它建于1952年。
最后提一下晋商博物院入口贩卖机的饮料,成了我较深的记忆点。爱喝苏打水的可以试试,柠檬味比荔枝味好喝,柠檬味的是绿黄色瓶子。
初次来这里完全是误打误撞。当时有两三个司机都跟我们说,你们住的地方离柳巷近,晚上可以去柳巷找吃的。
于是在市区的第二晚,我们就定位柳巷跟着导航走了。我原本以为柳巷是那种很长的小吃街,没想到它是商业群中间的一条马路,不过周围分散着各种各样的商场,确实有不少吃的,什么都有。
当我们走到十字路口时,一抬头便看到了“钟楼步行街”几个字,这时才明白,这片区域就是我们在进行城市漫步时要打卡的钟楼步行街,而柳巷就是进入步行街前的那条马路。它是太原市历史悠久的繁华街市,与柳巷、桥头街、柳巷南路呈“十”字相连,是太原百余年来的商品集散中心。
太原崇善寺兼具佛教寺庙与皇家祖庙的双重身份。它始建于唐朝,最初名为白马寺,之后先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后来又叫做新寺,到明代时才更名为崇善寺。
崇善寺现存的建筑主要包括山门、钟楼、东西厢房以及主体建筑大悲殿。其大悲殿的历史比北京故宫的太和殿还要早二三十年,是太原现存完整且标准的明代木构建筑,更是明清建筑的典范样本。然而,由于大悲殿正在修缮,所以寺内的三绝均无法看到。
也是一只会虔诚礼佛的猫猫,它安静地窝在垫子上,模样超级可爱。
太原府城原来有个文庙,一开始在城西县前街。因为汾水发大水,西街的文庙都给冲毁了。到了清光绪八年,当时的山西巡抚张之洞提议,在被火烧毁的崇善寺那片废墟上新建文庙。
新的太原文庙有亭、殿、门、庑、祠,组成了三进的院子,还利用了之前崇善寺没毁掉的一些零零散散的建筑,比原来的庙更气派、更庄重。从南往北依次有照壁、六角井亭、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和崇圣祠。院子里地方挺宽敞,还有好多古树。主要是供奉孔子,还有历代的文学名人跟贤达,这可是咱国家现存很少见的“省府文庙”呢。太原府城原来有个文庙,一开始在城西县前街。因为汾水发大水,西街的文庙都给冲毁了。到了清光绪八年,当时的山西巡抚张之洞提议,在被火烧毁的崇善寺那片废墟上新建文庙。
新的太原文庙有亭、殿、门、庑、祠,组成了三进的院子,还利用了之前崇善寺没毁掉的一些零零散散的建筑,比原来的庙更气派、更庄重。从南往北依次有照壁、六角井亭、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和崇圣祠。院子里地方挺宽敞,还有好多古树。主要是供奉孔子,还有历代的文学名人跟贤达,这可是咱国家现存很少见的“省府文庙”呢。
看点一是照壁,它属于青砖蓝瓦式建筑。正中是琉璃雕刻的二龙戏珠图案,四角有似琉璃烧制的云龙装饰。远远望去,底座的孔雀蓝色琉璃以及顶部檐下的斗拱、垂柱装饰,尽显朴素大方之态。
看点二是棂星门,棂星门是文庙的正大门。在古代传说中,棂星是天上的文星,故而以此来命名。
棂星门前的台阶上摆放着一对铜狮和一对铁狮。其中,铜狮的铸造年代相对较早,其造型十分俊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看点三是状元桥。在泮池上横跨着一座呈半圆弧形的拱桥,这被称作泮桥,而民间大多把泮桥叫做状元桥。泮池也被称为泮宫,是处在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它是官学的标志性建筑。
看点四是大成门。大成门位于一个院落的正北门,是通向大成殿院的第二道门,孟子称“孔子之谓集大成”,取其语意,所以叫做大成门。大成门又名为“仪门”,意思是进入此门的人必须衣冠整洁,仪表端庄。
看点五是大成殿,它是文庙的核心所在,整体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殿内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以及其他儒家圣贤,让人一进入其中,便会不由自主地心生敬意。
当然,大成殿殿前广场上树立着许多石碑,它们都是有寓意和故事的。此外,还有那几棵参天古树,有的曾遭遇过火烧,有的虽然空心但依然在顽强生长。
太原文庙除了具有祠庙建筑的功能外,它还是山西考古博物馆。这里有两个展览,其一为十三五考古成果展,其二是《见龙在田》山西出土龙文物展。
山西大学堂是中国较早设立的新型大学之一。它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利用清政府“庚子赔款”兴建。
现存主要建筑为山西大学堂大礼堂。这是一座仿英中世纪教堂式砖木结构建筑。
该建筑位于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内。由于在校园内,所以不能进入参观,只能在栅栏观看。里面还是作为教室使用。
五一广场前身是明太原府城“承恩门”故址,有530年历史。其规模形制次于迎泽门,洪武年间建太平门,清朝大火后重建改叫承恩门。辛亥革命时改为首义门,1949年城楼受重创,1951年拆除后改建为广场,后经变迁,2021年再次改造重建城楼,悬挂“锦绣太原”匾额,城楼为四层宏大木结构传统建筑,样式与650年前原址第一座城楼一致。
我曾三次经过五一广场。第一次是在落日时分从榆次古城回来时路过;第二次是早晨前往迎泽公园的途中经过;第三次是在城市漫步去纯阳宫的路上,这次我选择停下脚步观看一下。
而广场除了城楼外,还有其后身的“明太原府城”微缩景观,能够清楚地看出那时太原城的辉煌,能看到太原历史上那八座城门的规格。
纯阳宫又称吕祖庙,是为供奉唐代道士吕洞宾而修建的。元代始建,明万历年间重修,清乾隆年间曾有整修与扩建。前有四柱三楼木牌坊,内主要建筑有吕祖殿、回廊亭、巍阁、配房、砖券窑洞、关公亭等。
“纯阳”二字是吕洞宾的号,“宫”是祀奉神仙的宫殿,纯阳宫因供奉吕洞宾得名。它属于山西南中北三大道观之“中宫”(南为芮城永乐宫,北为大同纯阳宫),是一座集庙宇、园林为一体的五进院落,既吸收南方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又突破北方官式建筑布局,所以这里还是山西古建筑博物馆。
主体建筑是吕祖殿,它面宽三间,殿内原来供奉着吕洞宾的塑像。殿后面有两个院子,分别由楼阁式建筑组成,高低不一样,弯弯曲曲的,形式很特别。后院里的巍阁是宫里最高的建筑,登上巍阁向四周看,市区的风光能看得很清楚。
纯阳宫有三绝,分别是九宫八卦院、涅槃变相碑和常阳天尊像。
主体建筑是吕祖殿,它面宽三间,殿内原来供奉着吕洞宾的塑像。殿后面有两个院子,分别由楼阁式建筑组成,高低不一样,弯弯曲曲的,形式很特别。后院里的巍阁是宫里最高的建筑,登上巍阁向四周看,市区的风光能看得很清楚。
纯阳宫有三绝,分别是九宫八卦院、涅槃变相碑和常阳天尊像。
西墙边的碑廊里,汉唐时期的石佛、石兽、石经林立其中。它们静静伫立,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岁月故事,为这里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涅槃变相碑就位于其中,它生动地雕刻出了佛陀涅槃前后的情景以及佛传故事。其雕刻技法颇具大唐圆润华丽的风格,并且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向人们展示着古代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准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
纯阳宫里除了建筑和石碑外,还有很多塑像值得一看,只是数量有点多,我也记不清它们分别是谁,以及各自在哪个位置了。
常阳天尊像是“纯阳三绝”之一。相传“常阳天尊”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开创者老子,在传说中,他又称“太上老君”。
这尊关圣帝君像我们找了好久,它就藏在九窑十八洞中的其中一个洞里。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其是纯木雕刻而成,而且是明代的,从它的断手处就能看出木材的纹理。
最后的最后要提一下纯阳宫的龙王展《有龙则灵——山西龙王题材壁画巡礼》。
降雨是一个系统的团队合作项目。上级组织会发布降雨任务,包括地域、降水量、时间等,并派遣功曹等进行监督。五位龙王作为现场总指挥,雷公、电母、风婆、雨币、出虹童子合力协作,共同完成降雨任务。此外,还有龙王的仪仗队伍,龙母在水晶宫负责迎送。
而这个展最出色的一点,就藏在角落的一个小屋子里。那是来自芮城永乐宫玄帝庙的《五龙捧圣图》,实实在在的真迹就那么平平无奇地摆放在里面,未加任何保护罩,以至于我朋友一直说它是仿制品,后来查询才知道是真迹修复后在这里展览。
这幅明代壁画描绘了五位龙首人身的龙王簇拥着玄武大帝飞升的场景。玄帝庙建造于明朝嘉靖时期,最初位于永乐镇。1959年,随着永乐宫整体搬迁,玄帝庙也一同迁移,原大殿内的五龙捧圣图也随永乐宫壁画一同迁至新址。壁画搬迁时被拆分,面临起甲、酥碱、龟裂等病害问题,后运至太原进行修复并再次拼接。此次是修复后首次对大众展出。
大关帝庙是太原市规模最大且形制最为完整的关帝庙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崇宁殿、春秋楼,两侧有钟鼓楼、东西廊房、厢房、配楼等共计十一座建筑。其中主体建筑崇宁殿为明代遗存,其余皆为清代所建。
关帝庙是传承关公文化的重要地方,它承载着老百姓的精神寄托,也是晋商的“心灵家园”。大关帝庙还是太原唯一的“万里茶道”提名点呢。另外,这个庙在明清时期是官办的场所——武庙,能反映出我国古代城市礼制性建筑布局的特点。
我们之所以会来到关帝庙,是因为在北齐壁画馆看到一本书。书中提及太原的点基本都去过,唯独这关帝庙没有看到过,于是我们决定有空余时间就去看看。
就这样我们来到了关帝庙。进门后几乎看不到人流,过了没多久才来了几位附近的居民。据他们说,关帝庙很久没开了,也是因为山西旅游最近很火所以开放了。他们在附近住都没进来过,还跟我们讲了下历史,我就记住一句很主要的“一文一武,一东一西”,文指的就是文庙,武指的就是关帝庙(武庙)。
而来到这里最值得看的就是墙上关于关羽故事的壁画,以及大殿梁上的残留彩绘。
不知道来过几次的钟楼步行街,因为去关帝庙的路上会经过这里。可能是来过很多次的缘故,感觉一个晚上和白天也就只是灯光的差别,抛开这些因素,它就是个美食购物街区,哈哈。所以没拍太多照片,找了半天发现就这一张,还是因为朋友说网上这个很红,于是就拍下来了。不过反正还会经过这里,所以就在这里提一下。
在太原,你可能知道山博和晋祠,也可能知道小众一点的晋商博物馆这类地方。但你绝对不知道“崛围山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并非那种常见的陈列式展馆,而是由尖草坪区仅有的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多福寺和净因寺共同组成的统称。
关于窦大夫祠我要先说个有趣的事!!!在太原的前几天我一直说的是我们哪天去“豆腐大祠”,然后说了两天,婷姐不断应和,因为她也不知道是哪里。然后当第二天要去时,她查询才知道是“窦大夫祠”,而当我当天说我们去“豆腐大祠”时,婷姐说人家叫窦大夫祠!啥豆腐大祠,我这才一下反应过来叫错好几天,然后小米一直以为是一家要去吃的餐厅叫这个名字。我要被自己笑死了!
窦大夫祠位于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上兰村,北依二龙山,西南傍汾河,坐北朝南,呈带状依山而建。窦大夫祠又称英济祠、烈石神祠,是祀奉春秋时晋国大夫窦犨(chōu)的祠庙,也是历代地方守臣及民间百姓的祈雨场所。整体建筑为砖、木、石结构,现存有乐楼、山门、献殿、大殿、东西厢房等建筑。
还没走进景区就会先看到位于门口对面的戏台,也就是乐楼,它是明代建筑,位于窦祠山门外,与山门相对,是专门为窦犨唱戏而建的。
山门殿从外观看,由两根粗大的原木柱支撑,给人感觉殿阔宽三间,但实际上是殿阔五间,即呈现“明三暗五”的景象。
山门左右两侧墙上各有两条元代琉璃团龙,其雕工精细,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看点一:山门殿两边的钟鼓楼,有一个少见的特点,即两边不对称。鼓楼的柱子是方石柱,而钟楼的柱子是圆木柱。
看点二:献殿,它是陈设祭品的享堂。窦祠的献亭与主殿两大建筑连为一体,这种情况在别的祠堂中并不多见。
看点三:元代八卦藻井,由全木榫卯结构拼接而成。顶层为圆形,下阔八边形,再下为阔方形,象征天圆地方。中间为楼阁,仿若一个悬浮于空中的艺术殿堂,象征人间烟火,在此体现天地人合一。
看点四:元代木门。正殿两扇大门历经七百多年,合上后仍严丝合缝。当阳光洒在门上时,沥粉堆金技法所绘的“二龙戏珠”图案,龙鳞闪耀,龙眼炯炯有神,栩栩如生。此门比故宫的门早约150年。而且在门的背面下方题有“大元国 至元十二年十月十八日盘”,当然我们是看不到的,因为我们趴着栏杆找了半天,然后工作人员说在门后看不到,哈哈哈哈。
看点五:神龛梧桐,是窦祠八景之一。传说游人礼拜之后都要用手摸一摸树干,以求抹去百病。
大殿内供奉着窦鸣犊坐塑像一尊,大夫像美髯长须,风度翩翩。而梧桐木在龛里左侧。
我们听工作人员讲了半天,一直以为是在房间左侧,门挡住了所以看不到,原来是在窦犨塑像的左侧有个黑黑的。据说当年窦犨就是在这棵梧桐树下自刎身亡的。树干锃光发亮,犹如涂漆,传说是因为游人礼拜之后都要用手摸一摸,以求祛百病,日久天长,梧桐树便被人摸得光彩照人,称为“神龛梧桐”。但现在不让进入殿内了,所以只能远观。
看点六:面对大殿左侧的偏殿门口有一神秘掌印,但无从考究是谁的。
传说是二郎神的手印,相传二郎神曾在这儿的养马间喂马,夜间发现红马跑了出去,赶忙去追,不料被门槛绊倒,他用手托地,在石头上留下一个手印。手印下窄上宽,印记圆滑,相传不论男女老幼都可以将自己的手放进去,很神奇。
看点七:透玲石碑,是大殿前的一通龟驼石碑,因其表面光洁,玲珑透亮,光莹照人,所以有“透玲碑”的说法。周围还散落着各种石碑,记录着各种关于窦大夫祠的事情。
保宁寺就是“忠义千秋”殿,它是一组明代建筑,殿内现存明代彩塑,是关公、关平和周仓。
观音阁是清代的两层建筑,阁中立有一尊送子观音像,感觉门口的壁画很有年代感。
观音阁附近的平台很适合拍照,屋脊和房檐都能看到,而且具有层次感。
最后一个景观是我们找了好久的,因为在一片荒废的池塘另一侧,太原八大胜景之一的“烈石寒泉”,源于烈石山下有大小无数泉眼,流经窦大夫祠前,泉水清澈,夏天冰凉彻骨,故名烈石寒泉。不过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于太原地下水位下降,泉水干涸。其实这里算半荒废状态啥也看不出来,只有一个关门的庙宇。
这是这次太原之行唯一的遗憾,但凡我再多一天时间,我都会考虑徒步登山去看看。不过好在部分壁画仿制品在窦大夫祠展出,同样精美,而且听说里面不让拍照,在窦大夫祠可以随便拍,哈哈哈哈哈。
多福寺创建于唐代,以精美的明代壁画和壮丽的红叶洞闻名。大雄宝殿墙壁绘有84幅连环画,反映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迹,画法娴熟,线条流畅,着色讲究,立体感强,形象逼真,是难得的明代壁画精品。殿内还塑有三佛四菩萨和护法金刚,均为明代遗物。
位于土堂村的净因寺,始建于北齐,金泰和五年重建,明代又多次重修。现存除垂带下端两躯石狮为金代雕刻外,其余皆为明清遗物。寺分前后两进,前院有天土殿和东配殿,中部有卡墙和垂花门相隔,后院有大雄宝殿、罗汉殿和地藏殿。
大佛阁是明嘉靖二十年依山崖筑有一座重檐歇山式楼阁。阁内土洞深邃,供奉着一佛二菩萨。佛高十余米,结跏趺坐,前有二菩萨分别侍立左右,这些都是明代的物品。
这尊大佛特别之处就是以一块完整的土雕刻出来,在运用泥胎彩塑的工艺做法装饰成型,是国内唯一一尊土雕土洞大佛。
其余各殿塑像均为清代装绘,已失去明塑的风格了。不过一些柱体横梁还保留着彩绘,还是挺美的。
大殿因遮挡维修,里面什么也看不到,透过窗户只能隐隐约约看到几尊塑像。
我们一进门就看到一只猫妈妈带着三只幼仔在玩耍,那画面很温馨。在慵懒的午后,阳光洒在寺庙之内。
寺内的古柏,生长的样子很奇特、怪异,大家都叫它“土堂怪柏”。这是太原的一大奇特景象,也是晋阳的一处景色。
太原的行程在充实的每一天中度过了。
在回程的高铁上,我们还在群里讨论了这七天的行程。我们逛了多少寺庙祠和博物馆,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是14座寺庙祠、9座博物馆!真的是带着满满的知识量离开了。
这次也有些许遗憾,还有几处古迹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看到。这次我们看遍了太原的古迹古建,下回来太原,我就要看看它现代的、年轻的一面。
最后还是想说这样一句话:“这些寺庙对于整个山西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太原而言,却能让我们看到各种规格的壁画、悬塑等内容。如果不去其他地方,仅在太原一座城市就能领略诸多精彩,何乐而不为呢?年代、历史、价值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或许不是重要的考量依据。”
太原将是我山西行的前奏与开端,它让我带着各种关于古建筑、寺庙等方面的疑问,查漏补缺,以便我之后更好地去游览山西其他的名胜古迹。
朋友告诉我这个理发店很古老,有一天早上随手拍到了,就把它放在最后的记忆里吧!
我爱太原。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依然会坚定地选择来这里游玩!谁说去山西就一定得跨市游玩,太原就非常好!
也感谢你读到了最后!希望你的太原之行也能很出色哦!
(太原旅行结束一个月后我写下了这篇游记)
2024年10月23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