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的道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监太平湖,以佛教文化习俗和奇丽的自然风光享誉海内外。 九华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称,千米以上的高峰20多座,为首的是十王峰。山间秀溪萦环,银瀑飞,景色迷人。山峰如台似柱,耸入云霄,又有芙蓉出水之姿,神工鬼斧。
蓬莱仙洞,又称罗汉洞,旧名沈家洞,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贡溪乡杜村境内,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段、多堆积形态的大型溶洞。洁白无暇的“罗纱帐”、金莹剔透的“天丝”、巨幅立体“山水壁画”、精美雄伟的“千佛山”构成的蓬莱四绝被誉为石台溶洞群之首,可称之为天然的地质博物馆,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岳,蓬莱归来不看洞”之说。蓬莱仙洞全长3000余米,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呈立交结构,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层结构,造型奇特,曲折回环,气势恢宏,佳景遍布。
秋浦河漂流发源于皖南深山区(森林覆盖率87%)石台县境内的秋浦河,河水澄碧如秋,两岸风景如画。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数游秋浦,留下脍炙人口的《秋浦河十七首》,如“山鸡羞绿水,不敢照毛衣”、“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成为秋浦河秀色的真实写照。秋浦河漂流将带给你全新的漂流体验。秋浦河漂流段最具特色:两岸古树依依、河道滩险水急,李白笔下的“水车岭、驼鸟湾、鱼梁坝”等悉数再现。秋浦河漂流,全长5公里,途经多个险滩,礁石林立形态各异,乘坐皮筏可戏水中流激情冲浪。秋浦河皮筏漂流,全长15公里,途经14个险滩,礁石林立形态各异,乘坐皮筏可戏水中流激情冲浪。游客进入景区可在河岸推石磨、踩水车,在水上餐厅品尝秋浦渔人竹筒饭,在沙滩上自助烘烤,在河湾里嬉水捉鱼,在古柳林中弯弓狩猎,是漂流休闲的好去处。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的道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监太平湖,以佛教文化习俗和奇丽的自然风光享誉海内外。 九华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称,千米以上的高峰20多座,为首的是十王峰。山间秀溪萦环,银瀑飞,景色迷人。山峰如台似柱,耸入云霄,又有芙蓉出水之姿,神工鬼斧。
蓬莱仙洞,又称罗汉洞,旧名沈家洞,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贡溪乡杜村境内,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段、多堆积形态的大型溶洞。洁白无暇的“罗纱帐”、金莹剔透的“天丝”、巨幅立体“山水壁画”、精美雄伟的“千佛山”构成的蓬莱四绝被誉为石台溶洞群之首,可称之为天然的地质博物馆,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岳,蓬莱归来不看洞”之说。蓬莱仙洞全长3000余米,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呈立交结构,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层结构,造型奇特,曲折回环,气势恢宏,佳景遍布。
秋浦河漂流发源于皖南深山区(森林覆盖率87%)石台县境内的秋浦河,河水澄碧如秋,两岸风景如画。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数游秋浦,留下脍炙人口的《秋浦河十七首》,如“山鸡羞绿水,不敢照毛衣”、“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成为秋浦河秀色的真实写照。秋浦河漂流将带给你全新的漂流体验。秋浦河漂流段最具特色:两岸古树依依、河道滩险水急,李白笔下的“水车岭、驼鸟湾、鱼梁坝”等悉数再现。秋浦河漂流,全长5公里,途经多个险滩,礁石林立形态各异,乘坐皮筏可戏水中流激情冲浪。秋浦河皮筏漂流,全长15公里,途经14个险滩,礁石林立形态各异,乘坐皮筏可戏水中流激情冲浪。游客进入景区可在河岸推石磨、踩水车,在水上餐厅品尝秋浦渔人竹筒饭,在沙滩上自助烘烤,在河湾里嬉水捉鱼,在古柳林中弯弓狩猎,是漂流休闲的好去处。
秋浦河亦名云溪河,跨安徽祁门、石台、贵池三县(市)。进入景区游客可亲自挥起铁锤体会古人榨油的乐趣,在古树林推石磨、唯米、踩水车、捡卵石、砸水鳖,在沙滩浴场游泳、打排球及水上游乐,乘竹筏漂流。沿途可观赏灯盏渡、板桥分月、老鹰扑鱼、恐龙渡河、元宝山、燕子洞、虎头庙、河马观鱼、大草甸、古树、古桥、古道、狮子潭、李白钓台、日军飞机坠毁遗址、新石器文化遗址等景点。河中水清碧绿见底,河道曲折回环,滩险水急,是漂流休闲的的好去处。秋浦河漂流段最具特色:两岸古树依依、河道滩险水急,李白笔下的“水车岭、驼鸟湾、鱼梁坝”等悉数再现。秋浦河漂流,全长5公里,途经多个险滩,礁石林立形态各异,乘坐皮筏可戏水中流激情冲浪。
百丈崖原始森林探险景区集青山、绿水、奇石、飞瀑、幽谷为一体,峡谷全长3公里,有瀑布30多处,碧潭无数,两旁为原始森林覆盖,生态环境绝佳,2003年5月,此地惊现华南虎踪迹。景区谷底百丈崖瀑布高约百米、宽约20米,常年水流不断称绝于世。百丈崖原始森林探险发源于皖南深山区(森林覆盖率87%)石台县境内的秋浦河,河水澄碧如秋,两岸风景如画。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数游秋浦,留下脍炙人口的《秋浦河十七首》,如“山鸡羞绿水,不敢照毛衣”、“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成为秋浦河秀色的真实写照。秋浦河漂流段最具特色:两岸古树依依、河道滩险水急,李白笔下的"水车岭、驼鸟湾、鱼梁坝"等悉数再现。游客乘竹筏漂流,可追寻诗仙诗踪,体验唐诗神韵。皮筏漂流,全长15公里,途经14个险滩,礁石林立形态各异,乘坐皮筏可戏水中流激情冲浪。游客进入景区可在河岸推石磨、踩水车,在水上餐厅品尝秋浦渔人竹筒饭,在沙滩上自助烘烤,在河湾里嬉水捉鱼,在古柳林中弯弓狩猎,是漂流休闲的好去处。
“徽州多大姓,莫不聚族而居。”在皖南,聚族而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风俗,而这些族群聚居的村子也大多都会有重要的风水,选址基本上都会枕山、环水、面屏,有河流或者溪水从村中缓缓流过。严家古村,就是这样的一个古村落。严家村位于石台县城南约20公里,地处石台牯牛降山下。村内迄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徽州民居古建筑,古磨房、古祠堂、红军标语墙、蜡烛峰、情人谷、四叠飞瀑等景观,让人印象深刻。古树参天、松涛阵阵、溪流潺潺,徽派建筑风格的民居和祠堂掩映其间,五叠式的马头墙起伏顿挫的在屋檐之上,仿佛像流动的音乐,一派“云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景象。
中国三大富硒村之一的大山村,地处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仙寓山镇境内的崇山峻岭之中,东面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相接,西面与著名生态旅游区仙寓山相连,他们都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海拔高度1000余米,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山中福地。大山村现有人口480余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占12%,而且近50年来未发现一个村民患癌症,也未曾发现一例肥胖症患者,是个名副其实的“长寿村”、“瘦子村”。大山村有三个村民组,王村,李村,洪村,自然风景十分优美,崇山峻岭的山脉绵延起伏,古树苍翠,山谷沟涧纵横,流泉飞瀑,山腰上茶园翠绿,梯田层层,还有那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富硒神泉、富硒茶园、神龙谷、将军岩、老虎岩、青蛙石、观音洞、天方湖等,美丽的景观与神奇的富硒村构建成了一个充满神韵和魅力的人间天堂。
榉根关古徽道 ,坐落在皖南石台、祁门、东至三县交界处的仙寓山上,古称“徽饶通衢”。它是徽州通往江西饶州的一条省际大道,亦即古时的“国道”。自唐以来徽道一直是中国南方商旅往来、文武张弛的咽喉要地。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徽道属文化路线遗产,是一条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文化、商贸、军事、生态之道。古道沿线和坐落的仙寓山保存有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长城、古墓葬、古亭、石碑、石刻、石雕和古战场、寺、庵等古遗址。
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石台鱼龙洞园区,坐落于石台县东部七都镇六都乡境内,与太平湖衣袂相连,距举世闻名的黄山50公里,距佛教胜地九华山25公里。鱼龙洞洞口如张开的鳄鱼嘴,一泓碧水淙淙而出,终年不涸。该洞全长5000余米,有清澈的地下河贯穿始终,初极窄,复开阔,气势磅礴,宏伟观。洞内奇石纷列,形态各异,或如莲花绽放,或如玉树临风,或如众僧朝圣,或如钟鼓盘地,极为传神。有东海、南海、北海、西海“四海“,及莲花宫、月宫、庆喜宫、鲤鱼宫、玉寝宫、白鳝宫、点将台、犀牛宫、藏乐宫、天宫、聚宝宫”十一宫“。洞内倒挂着千万只蝙蝠,是鱼龙洞一绝。游人既可徒步浏览,也可乘木舟漫游,奇妙的景色与水声、波光、灯影交织成一团,扑朔迷离,意趣横生。
原名金地藏塔,俗称“老爷顶”,又名月身宝殿。位于池州市青阳县九华山风景区。金地藏晚年以此为南台读经,其圆寂三年后,仍颜面如生,正是菩萨降世应化之兆,遂在此建三层石塔安葬其肉身,即肉身塔,又称地藏坟。因基塔之地曾现“圆光”,故后人名其地为神光岭。肉身殿居神光岭头,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000多年来,肉身宝殿虽有兴废,但迄今气魄非凡。肉身宝殿建于高台之上,石柱,红墙,铁瓦,汉白玉铺地,正门高悬“东南第一山”匾额。阶。殿中央七层木结构的“地藏塔”,塔基用汉白玉砌成。塔内供奉一百多尊地藏菩萨,正面供“金地藏”塑像,金骑着涉水如飞的“谛听”,左为他的弟子道明,右为道明的父亲闵公。因为道明先入空门,成为父亲的师兄。塔的前后安置着大大小小的地藏塑像,两侧是十殿阎罗拱卫而立。整个大殿庄严肃穆,连游人说话都轻声细语,或者以眼神示意。顺着雕梁画栋的走廊来到殿后,有一个半月形瑶台,墙上贴个大字“布金胜地”。每当地藏圆寂之日,国内外香客都到此朝拜进香和施舍。
旃檀林是十九世纪末期兴建的规模宏大的寺庙。寺内斗拱、窗棂上遍刻唐僧取经和佛经神话故事,精美而生动。主楼山门内两层佛殿,楼上前进为弥勒殿,后殿为韦驮殿。全国重点寺院。又称“旃檀禅林”。位于九华街西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化城寺七十二寮房之一。清道光时寺尚存,咸丰年间兵毁。光绪十二年(1886)定禅和尚募化重建。据传初建时,僧人伐寺后琵琶形山丘上古树,见其木质坚硬,纹络纤细,酷具异香,喻之为佛家珍品——旃檀树。谓琵琶形山丘与佛经记述的南印度牛头山(以盛产旃檀树闻名)相似,因以名寺为“旃檀林”。民国初年住持僧福星扩修,居士易国干赠额“福慧双修”。继任住持僧镇安扩建殿宇,安单接众。
回香阁,安徽省重点寺院。原名华严庵,后改“华严禅寺”。位于东岩南端华严岭上,华严岭是由九华街蹬石级上天台必经之地,昔日香客朝天台,多有在此烧回头香的习惯,故又名回香阁。始建于明代。 清初才改名为回香阁。所谓回香,乃是朝九华的佛教徒从天台朝拜归来,到此烧香,顶礼膜拜,表示朝遏九华山活动将要圆满结束的最后仪式。明末高僧智旭曾居此,浅研华严经义。清代中叶香火兴旺。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后由住持僧长发复兴。1933年住持僧宗行。1942年住持僧宗辉。1949年住持僧智度。1979年拆毁大殿,仅存寮房数间。1988~1990年住持僧应观在华严岭西新建两幢配殿,坐北朝南,前后两殿,宫殿式,建筑面积414平方米。1996年住持僧慧光扩建斋堂2层,建筑面积269平方米。1998~1999年在原大殿旧址新建大雄宝殿,坐北朝南,2层,宫殿式,重檐翘角,全木结构。长21米、宽19米、高18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内供华严三圣,毗卢佛、文殊、普贤、二十四诸天等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