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盐津县西南15公里的豆沙关,有213国道从旁经过,为四川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秦、汉“五尺道”的要隘。摩崖刻于巨岩上,地势险要,左下为绝壁,隔朱提江与右面的危岩相对峙,像两扇巨大石门,扼锁通道,为咽喉之地,隋、唐时称为“石门关”。
砚池山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人畜饮水等功能的小(一)型水库。位于鲁甸县城南2.5公里处的昭鲁大河源头支流土主寺河上,始建于1956年,承担着下游9万城乡人口和15万亩农田的防洪保护任务。2007年列为中央预算专项资金(国债)投资项目,总投资777万元,于2008年10月启动实施,主要建设内容是:对水库大坝进行灌浆加固及坝基防渗处理,新建输水隧洞及改造溢洪道。于2009年12月完工后,水库不但恢复了原有灌溉和防洪功能,还解决了县城及周边4.8万人和2.3万头牲畜的饮用水问题,社会和生态效益都得到了充分发挥。砚池山水库水域面积1250亩,常年蓄水500万方,水质好、无污染,有两条公路通向库区,是游泳、水上娱乐、垂钓的好场所,常年游客不断,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目前这里已初步形成了集度假、休闲、娱乐的综合旅游场所于一体的旅游区,修建了休息台、凉棚等设施,建成了能容纳300人的集餐厅、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并有各类游艇30余艘。
建议游玩2-3小时
干燥季风气候;砚池山水库已初步形成了集度假、休闲、娱乐的综合旅游场所于一体的旅游区,四季皆宜出游。
龙氏家祠位于云南昭通城南10公里簸箕湾村,系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祭祖修建的家祠。始建于1930年,竣工于1942年,城墙内占地26亩,主体包括祠堂和宅院两大建筑群,并有门楼、粮仓、月牙池、花园、碉楼、网球场、城墙、护城河等附属设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龙云任云南省主席前,龙老太君已驾鹤西去,1928年底,龙云为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先将母亲的灵柩迁葬于昭通簸箕湾小松山正北边后,1930年在回龙湾选址建家祠。龙云修造的龙氏家祠的目的是想通过对义和孝的诠释,唤起家族的荣誉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使家祠成为家族的精神家园。龙氏家祠占地26.5亩,由龙云的胞妹龙志桢负责修建,祠堂于1933年完工。宅院及附属工程1935年因龙志桢病故停建,1938年龙云派次子龙绳祖和时任云南省昭宣师管区副司令的陈纯初继续修建,于1942年全部完工。
门楼、粮仓、月牙池、花园、碉楼、网球场、城墙、护城河等;建议游玩2-3小时
高原大陆季风气候;龙氏家祠梁枋交错,屋脊纵横,既典雅华丽,又能相互包容,博采众长,将中西文化,民族的精髓与孝文化有机的结合,多元文化中在龙氏家祠得到了充分的诠释,四季皆宜出游。
野石山遗址位于昭通市鲁甸县桃源乡普之噜村野石社,1982年文物普查中被发现,遗址面积为52500平方米,东滨草海。在野石山遗址内采取到的陶器有单耳陶壶、陶罐、长颈带流陶片,大型带耳陶罐片等。陶质有磨光黑陶、泥质灰陶、夹沙灰、红陶,其遗址地名“普芝噜”,彝语意为祖先或“濮”居住的地方,是对彝族历史研究的好去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议游玩1-2小时
干燥季风气候;野石山遗址是对彝族历史研究的好去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季皆宜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