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史称"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深厚,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民风形成了桐柏独特的文化,淮源文化、佛道文化、盘古文化、红色文化成为中原乃至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延伸。境内以"四大文化"为主线,以淮源风景名胜区为重点,构成了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老界岭,位于南阳市西峡县境内东北,南阳与洛阳交汇处,是中国东西走向山脉、南北气候过渡带、长江黄河分界的分界线、分水岭,故从古到今被人们称为“老界岭”。景区主峰犄角尖海拔约2200米,是伏牛山和中原地区的最高峰。 老界岭风景区内植被茂盛,处处都是古木参天,这里气候宜人,即使在夏季也十分清凉,是中原地区的避暑胜地。老界岭景区有奇峰、奇石、奇树三大自然景观可以供游客观赏:“奇峰”山不在高,有老子留下的足迹。 犄角尖是中原第一峰,能代表世界地质公园的锯齿峰、石人峰、情人峰、骆驼峰等;“奇石”,有西天取经、老子像、伏牛山神等惟妙惟肖的天然奇石;“奇树”,景区内有数量众多的名贵树木,如红豆杉、连香树、红桦树、青岗栎等。
从山脚下步行登上景区内的分水岭,大约需要1.5-2小时,再登上最高处的犄角尖,还需要约2小时建议游玩时间:4-6小时
四季适宜,夏季避暑最佳
淮河源文化陈列馆于2003年底建成开放,位于桐柏县城西15公里处的淮源镇固庙村。它的前身是淮祠,始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是我国最早的治淮机构所在地。院内的淮井旁耸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淮源”二字,为清康熙丁丑季秋桐柏知县高士铎所书,字大如斗,笔力如椽。桐柏县城西15公里处,有一个淮源镇固庙村,村里有一座气势宏伟的建筑淮河源文化陈列馆。该馆以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史料,详尽介绍了淮河源头的基本情况以及整个淮河流域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人文景观、治水历史等,使人们将淮河自然风貌尽收眼底的同时,又可以将淮河的历史变迁了然于胸。该馆还包括古淮祠、禹王像、淮井、淮源碑、"走读淮河"微缩景观、皮影戏表演厅等。古淮祠经历代修缮,兴盛不衰,至今保存着具有4000多年历史内涵的淮河文献和珍贵历史文物,清楚地记载和描述了淮河两岸人民治理淮河及开发、利用、保护淮河的历史壮举和辉煌成就,是研究淮河文化、水利史的宝贵史料,成为中华水文化和水利史总集锦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厢“农桑稼穑”展室里,摆放着农耕文明时期的用具,摆件的陈旧和粗笨仿佛正在述说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中的漫长和艰辛。“家和万事兴”展室里,复制了过去老式中堂设施,古朴的中堂画悬挂后墙正中,中间摆放神柜、八仙桌、太师椅等物件,东头摆放古式牙子床、孩儿枕,西头展示民间家庭生活实物,显示了当地独特的家居民俗,适宜游览了解历史。建议游玩2个小时。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在千里淮河源头——桐柏县淮源镇,坐落着一片蔚蔚壮观的宫殿式建筑群,红墙黄瓦,斗拱彩绘,飞檐翘角,古朴宏丽,这里就是中国淮河源民俗博物馆所在地,四季皆宜出游。
桐柏山淮源风景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地带的桐柏山脉中段,秦岭向大别山的过渡地带上,是古“四渎”之一淮河的发源地和江淮两大水系的天然分界线。这里具有源远流长的淮源文化,影响深远的佛道文化,历史悠久的盘古文化和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具有重要地位的苏区文化。 景区分为淮源、桃花洞、太白顶、水帘洞四大各具特色的区域,有豫南第一高峰海拔1140米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享誉海内外的佛教禅宗白云系祖庭云台禅寺,誉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水帘洞等118处景点。 这里是中国盘古文化的中心。盘古山、盘古庙等随处可见。而汉代曾兴建了刘邦亲题的“金台观”,为当时全国五大道观之一,武当派鼻祖张三丰在此修真。景区内寺庙星罗棋布,寺寺相连,僧徒遍及国内外。 《西游记》的成书也是在这里起源。明代吴承恩曾在桐柏邻县南阳新野县做过县令,多次到桐柏山游览,后根据“禹王锁蛟”的故事,并结合桐柏的水帘洞等地名为雏形完成了不朽名著《西游记》。
建议游玩时间:2-3小时
春看樱花映山红;夏栖绿荫戏溪瀑;秋观红叶文化游;冬踏太白赏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