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史称"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深厚,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民风形成了桐柏独特的文化,淮源文化、佛道文化、盘古文化、红色文化成为中原乃至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延伸。境内以"四大文化"为主线,以淮源风景名胜区为重点,构成了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老界岭,位于南阳市西峡县境内东北,南阳与洛阳交汇处,是中国东西走向山脉、南北气候过渡带、长江黄河分界的分界线、分水岭,故从古到今被人们称为“老界岭”。景区主峰犄角尖海拔约2200米,是伏牛山和中原地区的最高峰。老界岭风景区内植被茂盛,处处都是古木参天,这里气候宜人,即使在夏季也十分清凉,是中原地区的避暑胜地。老界岭景区有奇峰、奇石、奇树三大自然景观可以供游客观赏:“奇峰”山不在高,有老子留下的足迹。犄角尖是中原第一峰,能代表世界地质公园的锯齿峰、石人峰、情人峰、骆驼峰等;“奇石”,有西天取经、老子像、伏牛山神等惟妙惟肖的天然奇石;“奇树”,景区内有数量众多的名贵树木,如红豆杉、连香树、红桦树、青岗栎等。
淮河源文化陈列馆于2003年底建成开放,位于桐柏县城西15公里处的淮源镇固庙村。它的前身是淮祠,始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是我国最早的治淮机构所在地。院内的淮井旁耸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淮源”二字,为清康熙丁丑季秋桐柏知县高士铎所书,字大如斗,笔力如椽。桐柏县城西15公里处,有一个淮源镇固庙村,村里有一座气势宏伟的建筑淮河源文化陈列馆。该馆以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史料,详尽介绍了淮河源头的基本情况以及整个淮河流域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人文景观、治水历史等,使人们将淮河自然风貌尽收眼底的同时,又可以将淮河的历史变迁了然于胸。该馆还包括古淮祠、禹王像、淮井、淮源碑、"走读淮河"微缩景观、皮影戏表演厅等。古淮祠经历代修缮,兴盛不衰,至今保存着具有4000多年历史内涵的淮河文献和珍贵历史文物,清楚地记载和描述了淮河两岸人民治理淮河及开发、利用、保护淮河的历史壮举和辉煌成就,是研究淮河文化、水利史的宝贵史料,成为中华水文化和水利史总集锦的重要组成部分。
桐柏史称"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深厚,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民风形成了桐柏独特的文化,淮源文化、佛道文化、盘古文化、红色文化成为中原乃至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延伸。境内以"四大文化"为主线,以淮源风景名胜区为重点,构成了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老界岭,位于南阳市西峡县境内东北,南阳与洛阳交汇处,是中国东西走向山脉、南北气候过渡带、长江黄河分界的分界线、分水岭,故从古到今被人们称为“老界岭”。景区主峰犄角尖海拔约2200米,是伏牛山和中原地区的最高峰。老界岭风景区内植被茂盛,处处都是古木参天,这里气候宜人,即使在夏季也十分清凉,是中原地区的避暑胜地。老界岭景区有奇峰、奇石、奇树三大自然景观可以供游客观赏:“奇峰”山不在高,有老子留下的足迹。犄角尖是中原第一峰,能代表世界地质公园的锯齿峰、石人峰、情人峰、骆驼峰等;“奇石”,有西天取经、老子像、伏牛山神等惟妙惟肖的天然奇石;“奇树”,景区内有数量众多的名贵树木,如红豆杉、连香树、红桦树、青岗栎等。
淮河源文化陈列馆于2003年底建成开放,位于桐柏县城西15公里处的淮源镇固庙村。它的前身是淮祠,始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是我国最早的治淮机构所在地。院内的淮井旁耸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淮源”二字,为清康熙丁丑季秋桐柏知县高士铎所书,字大如斗,笔力如椽。桐柏县城西15公里处,有一个淮源镇固庙村,村里有一座气势宏伟的建筑淮河源文化陈列馆。该馆以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史料,详尽介绍了淮河源头的基本情况以及整个淮河流域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人文景观、治水历史等,使人们将淮河自然风貌尽收眼底的同时,又可以将淮河的历史变迁了然于胸。该馆还包括古淮祠、禹王像、淮井、淮源碑、"走读淮河"微缩景观、皮影戏表演厅等。古淮祠经历代修缮,兴盛不衰,至今保存着具有4000多年历史内涵的淮河文献和珍贵历史文物,清楚地记载和描述了淮河两岸人民治理淮河及开发、利用、保护淮河的历史壮举和辉煌成就,是研究淮河文化、水利史的宝贵史料,成为中华水文化和水利史总集锦的重要组成部分。
桐柏山淮源风景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地带的桐柏山脉中段,秦岭向大别山的过渡地带上,是古“四渎”之一淮河的发源地和江淮两大水系的天然分界线。这里具有源远流长的淮源文化,影响深远的佛道文化,历史悠久的盘古文化和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具有重要地位的苏区文化。景区分为淮源、桃花洞、太白顶、水帘洞四大各具特色的区域,有豫南第一高峰海拔1140米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享誉海内外的佛教禅宗白云系祖庭云台禅寺,誉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水帘洞等118处景点。这里是中国盘古文化的中心。盘古山、盘古庙等随处可见。而汉代曾兴建了刘邦亲题的“金台观”,为当时全国五大道观之一,武当派鼻祖张三丰在此修真。景区内寺庙星罗棋布,寺寺相连,僧徒遍及国内外。《西游记》的成书也是在这里起源。明代吴承恩曾在桐柏邻县南阳新野县做过县令,多次到桐柏山游览,后根据“禹王锁蛟”的故事,并结合桐柏的水帘洞等地名为雏形完成了不朽名著《西游记》。
石柱山森林公园位于唐河县城东35公里处祁仪乡境内,山体东西走向,长约40公里。山顶有两块大石屹立如柱,高约14米,故称“石柱擎天”,为唐河县八大景之一。柱有环痕,旧县志载,系大禹导淮治水系舟处。和蚌献瑞,鹰视苍穹,平湖醉春,金蟾祈福等景点雄、险、秀、奇、幽五景兼备,是修身养性的绿色世界,娱乐健身的天然养吧。石柱山森林公园以主峰石柱山为中心,南北游程6公里,景区既有南国风韵的灵山秀水,又有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一个风景秀丽、内涵丰富的旅游胜地。
普化讲寺位于南阳市唐河县城南24公里处黑龙镇发山之顶,是始建于元代的佛教寺庙。传说元末顺帝夜梦白玉放光,派使访至山顶,一巨玉曾放光三昼夜,与帝梦相符。帝传旨敕名白玉山,山顶建白玉禅寺,派少林寺方丈妙悟大师师弟妙玄大师任白玉寺方丈。明朝第二代皇帝朱允文曾于此山避难并削发为僧,因头发埋于此地,故此山也称发山。随后白玉禅寺改名为普化禅寺。相传“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嶂岭千层回,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不知今何处,唯有群鸟早晚朝。”之佳句,便是他出家后所作,且至今仍在此广为流传。明清及民国期间,寺庙屡毁屡建。1940年,该寺改名为普化讲寺。文革期间,寺院被毁,变为废墟。1992年10月,地方政府批准重建。由真廓法师(法名直心,号真廓,字慈修)住持,并建大雄宝殿、毗卢殿、水陆殿、玉佛楼及左右配房数十间。2000年2月真廓法师舍报西归。由如真法师住持。如真法师住持以来,为了师父遗愿,任劳任怨,身先士卒,亲自带领僧众搬砖运瓦,担沙砌石。先后建有塔院、下院“直心庵”、中院“接引阁”、念佛堂、天王殿、观音殿、客堂、钟鼓楼及寮房数十间。
泗洲寺塔位于唐河县新春路北段,是河南省现存最高、体量最大的古塔之一,有“泗洲寺塔离天一丈八”之称,是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泗洲寺塔,亦称泗水塔,菩提寺塔,为原菩提寺旧名泗洲院的重要建筑,泗洲寺塔为八角十级仿木构楼阁式砖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泗洲寺塔亦称菩提寺塔,始建于宋绍圣二年(1095年),位于原菩提寺院内,现寺已不存。泗洲寺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外形系八棱锥形,共11级,高49.75米。第一级直径7.6米,塔基边长5.86米。塔内有砖砌心柱,柱周围筑螺旋台阶可登塔顶;第二级塔外壁嵌有59尊释迦牟尼佛像;第四级塔外壁嵌有6尊佛像,佛像高21厘米,端坐于莲花须弥座上。塔身翼角为雕制龙首80条,悬于塔身外33厘米,龙首口内衔铁环,环下系风铎,风起钟响,梵音清幽。塔顶为八条攒尖式,覆绿琉璃瓦饰、覆莲及覆钵宝瓶组成。泗洲寺塔顶端有时会冒出“白烟”(系集聚的蠓虫),名为“古塔凌烟”,清代被评为唐河八大景之一。
翠湖公园,位于宛城区,环境优美,是周围居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公园。
赊店古镇,位于河南省社旗县城,古称赊旗店、赊旗镇,民间俗称赊店。古镇历史悠久,源于夏,兴于汉,明清时代成为驰名全国的商业巨镇,凭借地处中原腹地,坐扼南北通衢的水陆交通优势,承东启西,四通八达,是全国最富有的商业贸易中心之一。目前,古镇保存了基本完整的明清时代城基、码头、街道、店铺、民居,国内罕见,独具特色,基本保持了原始商业风貌,生动展现了明清商埠文化的特质,是国内现存最为完整的商业古镇原型之一,享有“天下店,数赊店”、“金汉口,银赊店”的美誉。赊店古城是一座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代的城墙、码头、街道、店铺、民居的古城,国内罕见,独具特色。古城设计考究,保存完整,城内文物古迹布局合理,体系完整,完全继承了封建“礼教”和“习俗”,突出体现了明清时代特色。
山陕会馆,位于南阳社旗县赊店古镇中心,是山西、陕西商人为作“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合建的一座神庙与会馆结合的建筑群。建筑中诸多歌颂经济的对联和碑刻上所记载的商号名称及其捐银数目等,对于研究我国清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装饰华丽,不仅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且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商业史、经济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以及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的珍贵资料。馆内现存有历年重修大小碑刻十九幢,石雕方檐柱三十根,浮雕、透雕的精密木质额枋四十二方,作为柱础的石雕狮子、大象、麒麟等十二座,照壁、折壁人 物、花鸟、山水等石刻画十二幅。上百个柱础上刻有花草、鸟兽等装饰,尤其是木柱、石柱、匾额上所刻楹联、文字,正楷行书兼备,为书法家所称颂。
望花湖,原为望花亭水库, 位于方城县城东南9公里处大乘山下,因过去此处建有"望花亭"亭台而得名。是解放后南阳地区修建的第一座中型水库。水坝高度为15.5米,坝顶高度5米,长1310米。库容1.2亿立方米,灌区效益面积26000亩。库区北依大乘山凤凰顶,南临南阳盆地平原,湖光山色,风景绮丽。
汉议事台,原名议事堂,始建于汉代,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为议论军事大事特意修筑的。台原呈圆形,魏晋以后,因屡遭兵燹,台堂坍塌,至明万历年间重建,改为矩形,南北长80米,宽4米,高5米,为砖石建筑。台上建纪念亭一座,亭为双层,八角挑檐,上层八角背上,各有陶制飞龙一条;角端饰镇海神像八尊,凝视八方,八脊中心呈法轮式葫芦形。亭内漆柱分立,窗开四壁,太极图象,亭的下层角、坡、脊、檐绘有飞檐走兽,海马小狮排列脊端,使台亭形成上尖、中圆、下方的立体结构。台基高三丈六尺,象征一年365天,亭修八角,显示“八卦”之意。当时诸葛亮在此处头顶太极,脚踩八卦,踏罡布斗观天象,望气脉,帮助刘备完成统一大业。特别留意亭脊的八角水龙,是诸葛亮为防御火灾而设计,八条龙对八方,哪方大火,哪方龙头自动喷水,巧思妙想。议事台为新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