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商丘古城南门外,是为了纪念“安史之乱”中为保卫睢阳而殉难的英雄张巡所建。这座大殿建于1990年,占地4.07万平方米,南北长370米,东西宽100米,自南向北依次为广场区、建筑区和墓葬园林区三部分,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唐式建筑。背景:张巡(709——757年),河南人,玄宗开元末年中进士第三名,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安史叛军13万由尹子奇率领攻打睢阳城,当时的睢阳城是南北交通要塞,军事咽喉之地,叛军企图踏平睢阳,夺取江淮富庶之地,在这危急存亡关键时刻,张巡挺力而出,率领仅有的6800名将士抵抗13万叛军,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睢阳保卫城。最后虽然由于众寡悬殊,粮尽援绝而失败,但它却有力地遏止了叛军南下,保住了大唐半壁江山和江淮丰厚的财源,为大唐王朝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物质保障。唐朝大诗人韩愈在评价睢阳保卫战时就说“无睢阳即无江淮,无睢阳即无大唐”,可见其重要性,文天祥的一句“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的诗句更是留传千古。
张巡坚守睢阳有功,他死后,朝廷诏赠他为杨州大都督。宋朝大观(1107——1110年)年间,赐爵侯,谥忠烈。张巡、许远历来受人崇敬,自唐代以来,睢阳人民多次建庙、祠纪念二人的功绩。江浙及台湾就有张巡的崇拜者700多万人,张巡庙1千多座;建议游玩2个小时左右。
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皆宜出游。
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 应天府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北宋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人才辈出。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崇圣殿、大成殿、前讲堂、书院大门、御书楼、状元桥、教官宅、明伦堂、廊房等;建议游玩2个小时左右。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唐朝覆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中原地区开始出现一批私人创办书院,应天府书院由此而生,四季皆宜出游。
宋国故城,位于今商丘古城西南隅,是周初封微子于宋国都城的遗址。宋国是我国历史上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宋国是春秋五霸之一,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墙长2900米,南墙长3550米,西墙长3010米,北墙长3252米,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其面积约相当于今商丘古城的10倍。
建议游玩时间:1-2小时
四季适宜
商丘古城,又称为归德府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距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外圆内方、形如铜钱的古城,同时还具有八卦城、水上城、城摞城三大特点。内城、城湖、城郭的三位一体格局,构成了目前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池。 商丘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外圆内方,呈现一个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内城、城湖、城廓三位一体,这样保存完好的古城,在国内也是非常少见的。 古城呈棋盘状格局,中心南北大街虽历经风雨沧桑,却仍旧散发着浓郁的明清气息。北城门、南城门又分别称拱辰门、拱阳门,建于明朝正德年间。 壮悔堂是“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桃花扇》的主人公侯方域壮年著书处,也是他与“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的隐居之所。古城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肃穆雄壮的南北城门楼,情味至深的壮悔堂,清幽别致的穆氏四合院,祭孔圣地大成殿,巍巍学府明伦堂。
建议游玩时间:3小时以上
四季适宜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