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石山遗址位于昭通市鲁甸县桃源乡普之噜村野石社,1982年文物普查中被发现,遗址面积为52500平方米,东滨草海。在野石山遗址内采取到的陶器有单耳陶壶、陶罐、长颈带流陶片,大型带耳陶罐片等。陶质有磨光黑陶、泥质灰陶、夹沙灰、红陶,其遗址地名“普芝噜”,彝语意为祖先或“濮”居住的地方,是对彝族历史研究的好去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议游玩1-2小时
干燥季风气候;野石山遗址是对彝族历史研究的好去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季皆宜出游。
砚池山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人畜饮水等功能的小(一)型水库。位于鲁甸县城南2.5公里处的昭鲁大河源头支流土主寺河上,始建于1956年,承担着下游9万城乡人口和15万亩农田的防洪保护任务。2007年列为中央预算专项资金(国债)投资项目,总投资777万元,于2008年10月启动实施,主要建设内容是:对水库大坝进行灌浆加固及坝基防渗处理,新建输水隧洞及改造溢洪道。于2009年12月完工后,水库不但恢复了原有灌溉和防洪功能,还解决了县城及周边4.8万人和2.3万头牲畜的饮用水问题,社会和生态效益都得到了充分发挥。砚池山水库水域面积1250亩,常年蓄水500万方,水质好、无污染,有两条公路通向库区,是游泳、水上娱乐、垂钓的好场所,常年游客不断,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目前这里已初步形成了集度假、休闲、娱乐的综合旅游场所于一体的旅游区,修建了休息台、凉棚等设施,建成了能容纳300人的集餐厅、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并有各类游艇30余艘。
建议游玩2-3小时
干燥季风气候;砚池山水库已初步形成了集度假、休闲、娱乐的综合旅游场所于一体的旅游区,四季皆宜出游。
伊斯兰风情城是结合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回族聚居条件建设起来的,占地334亩,其中水体面积100亩,中轴线长1000米,除了入口广场区外,还按南北空间系列分布着宗教文化展示区、演示区、水上游乐区和休闲购物区,“一轴五区”就是伊斯兰风情城的总体布局。伊斯兰教信奉真主,认主独一,反对偶像崇拜,禁止以物喻主。信教群众膜拜真主,每天从早到晚有5次虔诚礼拜的仪式,称作“礼五番”,到了周五,信教群众就近到清真寺聚众礼拜,称作“注姆尔”,俗称“主麻”。礼拜之前,每个人都必须沐浴干净,务必常带“大净”,勤洗“小净”,因而用于洗浴的茶壶也就成了信奉伊斯兰教的一种普通标识。
入口广场区、宗教文化展示区、演示区、水上游乐区和休闲购物区;建议游玩3-4小时
干燥季风气候;伊斯兰风情城是集民族文化、婚俗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为一体的、西南最具特色的民族旅游景点,四季皆宜出游。
拖姑清真寺位于昭通市鲁甸县城东部约10公里的桃源回族乡拖姑村,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寺四周良田环绕,河堤蜿蜒,树木成荫,田外山丘环抱,环境幽静,是云南省五大古寺之一。在该地被奉为祖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寺由正殿、唤醒楼、无倦堂、后亭、厢房、水房、照壁等构成四合院,共有殿阁楼亭30余间,该寺以其建筑工艺独特、历史悠久而闻名,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拖姑清真大寺独具一格的建筑,在昭通地区一百多座清真寺中首屈一指;就其历史久远,在云南省有“祖寺”之称。建筑技艺巧夺天工,无钉、无楔、无扣,结构科学合理,几经沧桑,数次地震,毫无倾斜崩塌,令人叹为观止。
正殿、唤醒楼、无倦堂、后亭、厢房、水房、照壁等;建议游玩1-2小时
干燥季风气候;清真寺周围良田环绕,河堤蜿蜒,古朴建筑与田园风光融为一体,一派和谐美好之景,四季皆宜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