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Station Amsterdam Centraal)
在巴塞罗那时语言学校的同学芃芃和楼主商计去荷兰的计划,七月我们买好机票,动身前往低地之国的首都—阿姆斯特丹,下了飞机我们乘坐近郊火车抵达市区的中央火车站,去宾馆放好行李后准备开始我们的旅程!
楼主和芃芃下了飞机肚子都咕咕叫了,因为欧洲境内大部分的航班都不提供食物,三明治和饮料之类的也是要收费的。在火车站内我俩发现了一个自动汉堡贩卖机,贩卖机自动使汉堡处于热乎乎的状态,有十种不同的口味,价格在2.5欧元至4欧元不等。出于好奇和饥饿我们掏出了几个钢板买了两个汉堡,味道还不错喔!
中央火车站外的电车
懒得坐公共交通了,打个车直奔第一个要游览的水坝广场。
▲ 水坝广场(De Dam)
水坝广场位于阿姆斯特丹老城区的中心,距离中央火车站仅有750米,广场东西长200米,南北约100米,这里曾经是阿姆斯特丹唯一的市中心广场,阿姆斯特河曾经流经广场,河上的第一个水坝就建在这里因此而得名。 “Amster-dam”意思是阿姆斯特河上的水坝,所以阿姆斯特丹这座城市的名字是这么由来的。广场的西面是新古典主义的王宫,王宫北侧是新教堂,广场南侧是杜莎夫人蜡像馆,广场东侧是国家纪念碑。
▲ 阿姆斯特丹王宫(Koninklijk Paleis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王宫是荷兰王国的四座王宫之一,位于水坝广场的西侧,王宫前的阿姆斯特河汊直到1858年后才被填平。阿姆斯特丹王宫自1655年荷兰黄金时代时兴建,当时是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厅,后来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征服荷兰后,于1806年将弟弟路易·波拿巴(Louis Napoléon Bonaparte)任命为荷兰国王,史称路德维克一世,这座市政厅在1808年也就改为了路德维克一世的王宫。
▲ 阿姆斯特丹新教堂(Nieuwe Kerk)
阿姆斯特丹新教堂紧挨着王宫, 1408年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原有的老教堂不敷使用,乌德勒支主教批准阿姆斯特丹成立第二个本堂区。在1421年和1452年,新教堂两次遭遇大火,1645年几乎完全烧毁。此后新教堂重建为哥特式建筑,19世纪重建时加如不少新哥特式元素。
目前新教堂现在已经不再举行宗教活动,而是用作展览和演奏会的场地,但是皇室的加冕典礼和婚礼都必须在这里进行,我们去的时候刚好赶上最近的一次新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Willem-Alexander) 的加冕典礼。
威廉-亚历山大国王(Willem-Alexander) 和马克西玛王后(Queen Máxima)
▲ 达姆拉克大街(Damrak)
达姆拉克大街是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一条街道,介于阿姆斯特丹中央车站和水坝广场之间,南北走向,是人们从火车站进入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主要街道,大街位于阿姆斯特尔河靠近水坝dam处的直线部分rak,因而得名(Damrak)。
由于在20世纪初,过去的证券交易所大楼,雄伟的Beurs van Berlage大楼,和其他一些与金融活动有关的大楼矗立于此,“达姆拉克大街”是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代名词。
▲ 蜂巢百货公司(De Bijenkorf)
▲ Industria-Haus大楼
▲ 国家纪念碑(Nationaal Monument)
国家纪念碑建造于1956年,坐落于王宫的正对面。这座纪念碑是由荷兰建筑师Dutch architect J.J.P设计,纪念碑的雕塑是由约翰·Rädecker和他的儿子汉和扬·威廉·Rädecker雕刻。每年的5月4日在此举行全国性的追忆仪式,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随后在武装冲突中的伤亡人员。
我国素有自行车帝国的称号,但早就听闻荷兰是自行车王国,在荷兰自行车的使用率世界第二。在水坝广场的一侧骑自行车的人们在等红绿灯,这在欧洲确实是另一番形象。
广场上骑独轮车的卖艺人
▲ 马格纳购物中心(Magna Plaza)
马格纳购物中心位于王宫的后面,我们逛到这里后准备前去杜莎夫人蜡像馆。
▲ 杜莎夫人蜡像馆(Madame Tussauds Amsterdam)
在水坝广场闲逛了一圈后,楼主和芃芃准备前去最感兴趣的杜莎夫人蜡像馆,杜莎夫人蜡像馆位于正对王宫的左侧。杜莎夫人在74岁高龄时,在伦敦贝克街设立一座永久性的蜡像展览馆,后来在世界各地开设分馆,而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第一家分馆。
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入口
▲ 安妮·弗兰克 (Anne Frank)
安妮·弗兰克是一名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人,1942年7月6日随家人藏匿于阿姆斯特丹王子运河畔的一栋公司大楼的三四楼。安妮用父亲在她13岁生日时送给她的日记本记录了躲藏期间的生活直至被捕,1944年8月4日的早上,德国秩序警察从告密者得到线报,警察闯入后把所有藏匿的人都被逮捕送到荷兰的韦斯特博克集中营,而安妮姊妹最后被转送到伯根-贝尔森集中营,至于告密者的身分至今未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藏匿于大楼内的人只有安妮的父亲奥托幸存,他感动于安妮曾于日记中多次提到自己想成为作家的意愿,奥托开始考虑把日记公开出版,这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珍妮日记》。
▲ 列宁(Ле́нин)
▲ 威廉明娜女王( Queen Wilhelmina)
威廉明娜女王1898年9月6日在阿姆斯特丹正式登基,她统治荷兰长达50年。20世纪初,荷兰国内有反革命党、自由党、社会党的对立,但威廉明娜女王在一战中努力维持国家的中立冀望于和平。二战时于1940年德军入侵荷兰,女王和王族以及政府流亡至英国,在当地建立荷兰流亡政府,女王在当地使用收音机对荷兰的民众精神喊话。1945年德国战败女王等人重返故土重建国家,但随后17世纪以来的殖民地印尼在1948年独立。
▲ 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Willem-Alexander)和王后马克西玛(Queen Máxima)
2002年2月2日,威廉-亚历山大与麦西玛·索雷吉耶塔在阿姆斯特丹的新教堂结婚,麦西玛是个有巴斯克、葡萄牙和意大利血统的阿根廷人,婚前在纽约市担任一名投资银行家。由于新娘的父亲之前在1970年代的阿根廷军政府任职,导致他们的婚姻引发重大争议,婚姻他们育有三女。
▲ 贝娅特丽克丝公主 (Princess Beatrix)
贝娅特丽克丝公主生于荷兰巴伦,是朱丽安娜女王和贝恩哈德亲王的长女。1940年时因为纳粹侵略荷兰随母亲以及祖母流亡到英国,后来经由加拿大总督夫人艾莉丝的协助前往加拿大,并在该地接受基础教育。1945年战争结束后返回荷兰,1948年其母朱丽安娜继承王位后,她成为荷兰王储。
1980年4月30日朱丽安娜女王让位,于是贝娅特丽克丝登基继承王位,成为荷兰第六代君主。2002年时丈夫克劳斯逝世,接下来2004年时母亲朱丽安娜逝世,接连不幸的消息打击女王。2013年1月28日贝娅特丽克丝女王宣布于2013年4月30日退位。
▲ 英国首相丘吉尔(Churchill)
▲ 007詹姆斯邦德 (James Bond)
▲ 《怪物史瑞克》中的菲欧娜 (Prinzessin Fiona)
▲ E.T.
▲ 白宫内的总统办公桌
▲ 约翰·肯尼迪总统 (John Fitzgerald Kennedy)
▲ 乔治·沃克·布什总统 (George Walker Bush)
▲ 罗马天主教会第265任教皇本笃十六世(Benedictus XVI)
本笃十六世是罗马天主教会第265任教皇,本名约瑟夫·阿洛伊修斯·拉辛格(Iosephus Aloisius Ratzinger),2005年4月19日被选为教皇,2005年4月24日正式就任,目前领衔“荣休教皇”。本笃十六世通晓10种语言,就任前为德国籍枢机,由保罗六世册封,是第八位德国籍教皇。
▲ 玛丽莲梦露(Marylin Monroe)
▲ 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
▲ 美国歌手碧昂丝·吉赛尔·诺斯(Beyoncé Gisselle Knowles)
▲ 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oseph Jackson)
▲ 鲍勃·马利(Bob Marley)
鲍勃·马利于1945年2月6日生于牙买加的圣安娜区的帕里什,1950年代中期马利与由母亲搬到京斯顿的贫民窟生活,马利的童年时光都在贫民窟中度过,音乐和足球是唯一能给他快乐的东西。在这段生活中,马利看到了世间的贫困与艰苦,从中他学会了关爱与包容。家庭以及童年生活也是影响他日后致力于反种族主义与社会运动的起源。
1960年代马利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并在1964年与另五名团员组织了“Wailing Wailers”乐队,一开始马利尝试斯卡曲风(Ska),后来渐渐将雷鬼、rocksteady融入自己的音乐风格中,发展成现在的雷鬼乐形式。1981年,马利在美国迈阿密病逝,终年36岁,他最后留给儿子齐吉的一句话:“生命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他的第十张专辑《Legend》于过世三年后发行,是雷鬼乐界最畅销的专辑,在美国得到了十次白金唱片,世界销量达两千万张。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 文森特·梵高(Van Gogh)
▲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
萨尔瓦多·达利是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画家,因为其超现实主义作品而闻名,他与毕加索和马蒂斯一同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3位画家。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艺术家,达利因为人们触目惊心、与梦相关的超现实主义画面所熟知。他的作品将怪异梦境般的形象与卓越的绘图技术和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的绘画技巧令人惊奇地混合在一起。
此外达利的绘画艺术同时与电影、雕塑和摄影艺术接轨,促成了与影像艺术家的丰富合作。达利有着塑造极具个性又能得到认可的作品风格的独特绘画才能,这种风格振奋人心并让其他创新都相形见绌,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是1931年创作完成的《记忆的永恒》,他有一种对做出出格的事物而引起他人注意的狂热爱好,并影响至他的公众艺术形象,使他的艺术爱好者与评论家异常苦恼,1982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封他为普波尔侯爵。
▲ 西班牙著名画家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 兰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
兰斯·阿姆斯特朗是一名美国公路自行车赛职业车手,他出生于美国德州,因从睾丸癌中康复过来后连续7次获得环法自行车赛冠军而闻名。他的成功让一些人给环法自行车赛取了一个绰号“Tour de Lance(兰斯之旅)”,2012年10月23日,美国反禁药组织宣布阿姆斯特朗长期使用禁药,国际自由车总会随后宣布褫夺阿姆斯特朗七个环法自行车赛头衔、追回300多万美元的奖金,并且终身禁赛。
▲ 大卫·贝克汉姆(David Beckham)
参观结束后,在通往出口的楼道内有一块印有“谢谢”和“再见”的牌子
▲ 喜力啤酒体验馆(Heineken Experience)
提起荷兰脑海里总能涌现出许多关于风车、红灯区和“绿叶子”的记忆,但在啤酒届最著名的品牌,来到荷兰不得不提的还有喜力啤酒!走在大街小巷上,不时在某个街角或小酒馆门口都能看到“Heineken”的标志。
同行的芃芃同学在宾馆睡觉,所以楼主一个人拿起相机独自前往,喜力啤酒体验馆位于Stadhouderskade大街78号,正好离着我们入住的宾馆不远,直接步行就可抵达。Now!就让我们进去饮上一杯清凉一下吧!Go!
喜力是一家荷兰酿酒公司,1864年由谢拉特·艾迪恩·喜力(Gerard Adriaan Heineken)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创立,2006年喜力在世界65个国家拥有超过130家酿酒厂,聘请约6万人,共酿制超过170种顶级、地区性及特制啤酒。
曾经的酿酒容器
喜力啤酒商标的演变
曾经风靡一时的啤酒瓶
曾经的铁质印有“喜力”啤酒杯
法国总统颁发的荣誉勋章
参观过一系列的喜力历史和发展后,一位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用于酿造喜力啤酒的原料:水(Water)、大麦(Barley)、啤酒花(Hops)和酵母(Yeast).
酵母、啤酒花和大麦
曾经的啤酒酿造车间
酿酒炉内部
一连串的各种阀门
大麦搅碎机
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喜力酿酒厂于1988年关闭,建筑物被改装成为喜力体验馆,但仍保留喜力酿酒厂的字样,体验馆展出喜力啤酒的历史及酿造过程。
马儿们以前是用来拉原料和啤酒的,马厩也保留了下来。
进入这个展厅游客们围在喜力商标中的红五角星形状的桌子前,工作人员首先给每位前来的游客分发一杯喜力啤酒,并且讲解了关于喜力啤酒泡沫之类的知识,最后工作人员和五湖四海的游客举起啤酒,共同举杯“Cheers”来品尝喜力。
喝完了体验馆赠饮的啤酒后,接下来就是游客们自行娱乐的地方了。
一个可以加上喜力标志的照相机,编辑后输入游客的邮箱就可以收到。
喜力啤酒墙
曾经做过各种足球队赞助商的喜力
最后在出口前是游客们自费畅饮的大厅,看照片中的游客们边喝边聊的好嗨!这个地方还是适合大家伙一起喝才有气氛!一个人我就不逗留了,准备回去找芃芃同学汇合!
▲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Het Rijksmuseum Amsterdam)
上午和芃芃同学一起前往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因为馆中有许多以前在美术书中见到过的名画,国立博物馆是荷兰规模最大的博物馆,同样也是荷兰的国家博物馆。我们远远的就能看到国立博物馆宫殿式气势恢宏的外观,馆内的藏品更是数不胜数,但最引人注目的是荷兰黄金时期的绘画。
博物馆前花丛中盛开的花朵
国立博物馆正下方却不是大门,而是可以走自行车和行人的非机动车道,穿过这条红色砖块铺成的小路右转便是博物馆的大门了。
▲《夜巡》(The Night Watch)
夜巡是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的名画,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馆,此画所描绘的其实是白天队长与副队长(画面中间两位人物)的景象,因光线昏暗而被误为是描绘夜间,画中人物确有其人,有些人认为此画暗藏某些故事另有深意。画中人是订画的当事人,订画的当事人不满伦勃朗把自己画得不清楚,所以遭受画中当事人和画坛的恶意批评,伦勃朗也因此声誉大跌。
此画为伦勃朗受雇于阿姆斯特丹射手连队为其所作的肖像画,伦勃朗一改以往肖像画中人物按照尊卑顺序排列的原则,另辟蹊径作出舞台化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出现的一个小女孩,逻辑上讲小女孩出现在这幅画中是十分不合时宜的,但伦勃朗的处理使其并不十分突兀,显得十分自然。同时小女孩的色调与后排的暗色调形成了对比,现多认为小女孩是光明与真理的象征。
▲《十一区民兵连队长》
▲《圣尼古拉斯节》
荷兰的十二月是圣尼古拉斯的节,在荷兰庆祝该节日已经进行了几个世纪,好孩子可以从圣人那里收到礼物。图画中前面的小姑娘得到了一个装满零食的水桶,左边在哭泣上的男孩只得到了放在鞋里的用树枝捆绑的鞭子。Jan Havicksz. Steen是一个天生讲故事的人,他成功地融合了所有的流行的元素在这张图画中。
▲《穿蓝衣的女孩》
为什么这幅肖像花如此受欢迎?因为它描绘了一个可爱的孩子穿着她最好看的衣服在星期天,由于是当天的习俗,年轻女孩被描绘成一个小大人。不幸的是,现在我们对她的身份或她的家庭一无所知,也许她和肖像画家Johannes Cornelisz. Verspronck一样居住在哈勒姆。
▲《快乐的家族》
画中热闹的家庭产生了很多噪音:父亲声嘶力竭地唱歌,妈妈和奶奶在附和,孩子们要么吹管乐器,或抽着长烟斗。
▲《挤奶女工》
挤奶女工在楼主的脑海里记忆尤为深刻,第一次看到这副画是在初中美术课本里,没想到几年后的今天能在原作中驻足欣赏。画中婢女在倒奶,工作是她的全部,除了正在倾倒出来的牛奶流,一切仍是不变。
Johannes Vermeer把这个简单的日常活动,使其成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绘画的主题—屹立在明亮房间里的一尊女人雕像,Johannes Vermeer也有以眼光如何数百五颜六色的圆点来扮演过的物体表面。
▲《舞蹈课》
画中这些儿童正在教一只小猫跳舞,小女孩在吹奏乐器17世纪的音乐。小猫尖叫着抗议,狗也在一旁狂叫,老汉在窗口愤怒地斥责孩子。
▲《静物与奶酪》
水果,面包和奶酪都按类型分组,桌上铺着昂贵的锦缎桌布,令人咋舌的现实幻想,看起来很容易就鞥触摸到桌子的边缘,Claesz. van Dijck是排名荷兰静物画的先驱者之一。
▲《以撒赐福雅各》
《圣经》叙述了雅各假装是他哥哥以扫,骗自己失明的父亲赐予以扫的祝福,他模仿以扫多毛的手臂而穿动物的皮手套,这个想法来自图中床后他们的母亲丽贝卡。弗林克(Govert Flinck)从伦勃朗 (Rembrandt)得到这两种绘画技巧和叙事风格。
▲《人的堕落》
在画作左边的背景下,能看到神在告诫亚当和夏娃(神表现在左面两个人物前的一团云中),他们可以吃所有树的果子,除了“知善恶”树,由于蛇(人体躯干)的诱惑,亚当和夏娃仍然吃禁果,为此他们被赶出乐园。
▲《Wijk bij Duurstede的风车》
图画中的庄严风车,不畏掩盖了城堡和教堂黑暗的云雨,河水在流动,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组合是典型的荷兰元素—风车、低洼土地、水和广阔的天空。
▲《戴着大帽子的女孩》
画作中女孩戴着宽边太阳帽体现着她的异国风情,并暗示性地露出肩膀并展示她的篮子水果,图中的情欲信息表达是明确无误的,这幅画原本是挂在门或壁炉后高高的墙上,所以能表现出这个女孩正在低头看着我们。
▲《自画像》
梵高在1886年搬到巴黎后,听到他弟弟西奥给他讲述新的法国丰富多彩的绘画模式,梵高随即尝试着画了几个自画像,用醒目的颜色和采用有节奏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在巴黎衣着时髦的自己。
▲《穿白色和服的女孩》
布莱特纳受日本版画的启发,创作了穿和服的女孩,梦幻般的女孩是16岁的Geesje Kwak,他在1894年的各地创作了至少12幅此类画作,画中的女孩呈现不一样的姿势和和服往往有不同的颜色,吸引人们眼球的是画中的刺绣、白色丝绸、和服上红色装饰的袖子以及橙色的腰带。
▲《纪念人像摩西》
画作中人物的哥哥姐姐两位画家制作这幅画像,以纪念他们最小的弟弟摩西。摩西出生于1645年,在1667年在英国攻坚费利克斯托附近的过程中死亡。1664年以来,他曾反对英国,在绘画中摩西由暗示其作为荷兰海军戎马一生的符号所包围:时间(怀表),死亡(头骨),永恒(在岩石上的常春藤)和忠诚(狗)。
欣赏过世界著名大师们手笔下的画作后,接下来要参观其他博物馆内收藏展品了。展品展出的是荷兰从中世纪到二十世纪的文物,分布在四个楼层、80个崭新展厅的藏品展览按年代次序向您展示了置身于国际背景中的荷兰精彩故事,参观者将首次体验穿越时光之旅,沿着时间的足迹感受艺术与历史的无穷魅力。
楼主和芃芃在博物馆售票处买好票后,看到旁边的一个服务台有其他语言的讲解器,毫不犹豫的上前排上了队,当轮到我们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国立博物馆没有中文的讲解器,博物馆服务人员看到我们失望的表情后和我们说:中文的不久之后就会有!所以展品在这里就不做细致的介绍了,给大家上图欣赏吧
▲ 中国的瓷器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相关信息👇
⌚️开放时间:每天的9:00-17:00
🎫门票:成人17.5欧元,18岁以下未成年人免费
📍地址:Rijksmuseum Museumplein/Museumstraat 1 1071 CJ Amsterdam
☎️电话: +31 (0)20 6747 000
🔗官网:www.rijksmuseum.nl
🅿️停车:博物馆附近的付费停车车位有限。在博物馆广场地下设有配备保安系统的停车场( Q- park,Van Baerlestraat街33b号,入口处为het Concertgebouw音乐厅)
走廊尽头的藏书馆,既震撼又充满着一丝奇幻的色彩。
最顶层的就是现代展馆了,个人觉得最无聊的展厅。
国立博物馆背立面
阿姆斯特丹著名的标志“I amsterdam”
上图的这名外国游客爬上“S”字母照相后下不来了,旁边的朋友一直在搭救她,哈哈!从国立博物馆出来后,一鼓作气前往游客中心买了旁边梵高美术馆的门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名鼎鼎的画家梵高的作品!
▲ 梵高博物馆(Van Gogh Museum)
梵高博物馆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市内,主要收藏荷兰画家梵高及其同时代者的作品,该馆藏有的梵高作品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包括二百幅油画、不到五百幅素描、四本速写和八百封左右的信件。梵高博物馆依据梵高生平各时期,自孩提时至其各种感情阶段直到其去世的编年史进行编排。
馆内重点展品包括《吃马铃薯的人》,《在亚尔的卧室》,以及其三幅黄色背景的《向日葵》之一。梵高博物馆是根据“荷兰风格派运动”建筑师格里特·里特费尔德(Gerrit Rietveld)的设计而建的,于1973年揭幕,1999年加盖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黑川紀章) 设计的新侧翼。
梵高博物馆一侧
参观梵高博物馆是有时间要求的,在游客中心买的票要下午两点半才能入场,闲来无事楼主独自一人坐在博物馆广场一侧的椅子上等候参观时间,广场绿油油的草地上本地居民休憩,他们的小孩子们在草地上愉快地玩耍。
▲ Van Gogh at Work
遵循我亲爱滴母亲“早一点到没坏处的!”的原则,两点十分左右楼主起身前往梵高博物馆大门口,五分钟左右到了后在门口准备排队,博物馆的保安看到楼主后,问候并让出示门票,随后告诉楼主虽然是两点半的入场票,但是现在你可以提前进场喔!哈哈!赞!
▲ 梵高一生在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足迹
文森特·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南部北布拉班特省,16岁时梵高进入法国古比尔艺术品商行海牙分店当店员,1978年梵高被调往商行的伦敦分店工作,两年后又被派往巴黎,在这时梵高失去了对艺术品经销的兴趣,将自己沉湎于宗教之中。1876年梵高被古比尔公司辞退,随后在英国找到一份助教工作,因前途暗淡梵高于同年回到荷兰,步父亲的后尘成为了一名牧师。在父母让他进入私人大学学习后,梵高没有坚持上课,随后他作为一名牧师前往比利时博里那日的矿区,和矿工打成一片。
直到大约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尤其在梵高待在法国亚尔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梵高一生中的核心人物是他的弟弟西奥,其从不间断、无私的提供梵高经济资助。他们终身的友谊可于他们在1872年8月前往来的多封书信间查证。
▲《自画像》 1887-1888 巴黎
梵高一生中创作了很多自画像,梵高很可能是通过看镜子中的像画自己的,即画像中的右脸实际是他的左脸。梵高很注重自画像中的头部和强调脸部的表情,该画反映了梵高在法国巴黎最后几个月的精神状况。
▲《吸烟头骨》 1886年 安特卫普
《吸烟头骨》之所以抓人眼球、撼人心房,是因为骷髅头上的每个笔触都饱含着梵高的真情实感甚至是悲剧意识,他赋予头骨新的生命,令其十分享受地吸着雪茄,那道白色的燃烟从容潇洒。曾有专门研究梵高的学者认为,梵高这辈子画了许多自画像,但应把这幅《吸烟头骨》看作是梵高的第一幅自画像。
▲《高更的椅子》1888年 阿尔
《高更的椅子》这幅画创作于和高更一起在阿尔共同生活的时候,空椅子通常作为其主人的化身,就像是高更的自画像一样。
▲《奥维尔的风光》1890年 奥维尔
奥维尔是位于巴黎西北30多公里处的一座小村庄,在这里梵高结识了医生,同时也是业余画家的加歇,他鼓励梵高进行创作。
▲《鸢尾花》1890 圣雷米
1890这年梵高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静物花卉的创作上,画作上的花卉要形成一种不同色彩交相辉映的强烈对比。
▲《卷心菜和木鞋》1881 海牙
1881年10月,在海牙学校教授梵高绘画的安东·莫夫送给他一个画箱,画箱里有颜料,画笔,调色板等绘画用品,之后安东·莫夫让梵高画一幅带有一双旧木鞋和其它物品的静物画。
《卷心菜和木鞋》是梵高早期的绘画作品之一,画中的几个土豆、一个红色卷心菜、一个白色卷心菜和木鞋的场景是为了练习色彩的运用和材质的表现。
▲《光秃的柳树》1882
▲《吃土豆的人》1885 纽南
《吃土豆的人》是梵高第一幅大型描绘人物的作品,为了准备绘制这幅画,梵高提前画了四十多幅农民的手、头和其他部分。梵高这幅画想向人们展示的是真实性,而不是像其他画家那种美化现实的风格。
▲《自画像》
▲《开花李树》1887 巴黎
《开花李树》这幅画作是梵高临摹日本艺术家歌川广重的作品,梵高对日本的版画十分感兴趣,用这类的版画装饰自己的画室,并且收藏了很多。
▲《在阿尔的卧室》1888 阿尔
这幅画作描绘的是梵高在阿尔居住时的卧室,卧室布置的很简单,床边墙上挂着的两幅肖像画人物是比利时诗人布赫和士兵米列特。画中颇具特色的是油彩的运用和怪诞的空间效应,简单的陈设和明亮的色彩强调着“安静”和“睡觉”的意境。
▲《麦田和山》1889
博物馆内许多画作是不允许拍照的,这幅是楼主无意拍下来的...
▲《收获》1888年 阿尔
《收获》是梵高看做是他最成功的画作,他画出了阳光灿烂的风景和乡村生活活生生的呈现于画面,构成收割的各种细节都出现在画面中。
▲《疗养院的窗口》1889
▲《收割者与麦田》1889年 圣雷米
《收割者与麦田》描绘的是梵高窗外的景色,远山为背景,围墙围着麦田。梵高引用圣经中的隐喻:收割者,一个模糊的人物,为了完成他的工作在炎热的夏日拼命地工作,我看到了死亡,在这个意义上,代表着人类的麦子都被割掉了。
▲《林下草丛》1889年 圣雷米
在梵高自愿进入疗养院进行精神错乱期间,他的周围有着大量的灵感之源,他以疗养院中长满常春藤的花园为主题创作了许多作品。梵高在《林下草丛》中集中描绘光线穿过树叶射向常春藤围绕的树干和地面,光线和阴影产生的效果和波浪起伏的笔调充满整个画面。
▲《圣母怜子图》1889年 圣雷米
《圣母怜子图》是梵高临摹德拉克罗瓦的石版画作品,当初是一个意外引发了他绘制这幅画。梵高又一次不小心把德拉克罗瓦的《圣母怜子图》和其它几幅画掉到了油漆颜料中,现在那幅沾有油彩的石版画仍然存在着。在梵高的画作宗教题材实属特例,可能是因为梵高不被理解,把自己比作受难的耶稣,画中红色胡子的耶稣形象和作者很相似。
▲《橄榄树林》1889
▲《圣保罗疗养院的花园》1889年 圣雷米
▲《杏花开》1890年 圣雷米
《杏花开》是梵高1890年初送给提奥夫妇新降生孩子的贺礼,该画以蓝天衬托花枝上盛开的花,代表着新生命的象征,画中的轮廓线和树的位置处理是梵高受日本版画的启示。
▲《暴风雨中的麦田》1890年 奥维尔
《暴风雨中的麦田》构图简洁,画面分为水平两部分,强调了没有树木、鸟和人,只有一望无际的平展麦田直逼地平线的这种特征。
▲《向日葵》1889年 阿尔
《向日葵》是荷兰画家梵高绘画的一系列静物油画,当中有三幅绘有十五朵向日葵,另有两幅绘有十二朵向日葵,来到了这里楼主才明白梵高创作的向日葵不止一幅。梵高1888年8月在法国南部阿尔勒绘画了第一幅十五朵的 《向日葵》 (现藏于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和第一幅十二朵的《向日葵》(现藏于德国慕尼黑新美术馆),其余的作品在翌年1月绘成。全部作品都画在93×72厘米的帆布上,1887年他另外在巴黎绘画了一套四幅的向日葵静物画。
▲《画向日葵的梵高》1888 保罗·高更
展馆中还藏有许多1840年—1920年时期艺术家的作品,这幅《画向日葵的梵高》是高更在阿尔逗留期间为梵高画的一幅肖像,尽管梵高经常以真实的物体为创作的出发点,而高更却经常从他的记忆和想象为绘画的出发点。梵高第一眼看到这幅画认为高更把他画成了一个疯子,后来却又反过来说:从那时之后我的脸上有了欢乐,但我真的很疲惫并且紧张,就和我那时一样。
梵高博物馆相关信息👇
🎫票价:成人15欧,18岁以下免费,多媒体讲解器5欧(我们2013年去的时候还没有中文的)
🔗官网:http://www.vangoghmuseum.nl/
⌚️开放时间:每日上午9点到下午5点,每周五晚上延长至10点,各大特殊节假日开放时间见官 网:http://www.vangoghmuseum.nl/en/plan-your-visit/opening-hours
📍地址:Paulus Potterstraat 7, 1071 CX Amsterdam
桑斯安斯风车村是楼主在荷兰最后一站,来到荷兰怎么能不看一眼风车呢!早早的起床和芃芃前往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因为风车村都在郊外,所以要坐火车前往。我俩在火车站内买了几个面包当早点后等待火车,结果还上错车了,好心的荷兰大叔及时让我们下了车并且指点我们应该坐的另一班火车班次。
坐了20多分钟后,我们在Koog-Zaandijk这站下了火车,沿着Zaanse Schans的路标前往风车村。在即将到达风车村的时候,突然耳边响起了“噹!噹!噹!”的警示音,前面的大桥突然开启,对于在天津长大的楼主眼前的这一幕见怪不怪,因为之前看到过海河上的老万国桥为了让船只通行而开启。
果不其然,桥梁开启后一只小船拉着一大截满载小油罐似的铁桶穿过。
虽然还没进入风车村,在桥上就能看到对面的风车了。
桑斯安斯风车村属于Zaandam、Koog aan de Zaan和Zaandijk三地组成的Zaanstad市,这块环抱着赞河(Zaan River)的区域,是通过伐木业和造船业发展起来的。桑斯安斯风车村是荷兰阿姆斯特丹附近的一座欧洲工业化遗迹博物馆,博物馆展览有从荷兰各地搬迁来的各式风车30多座,另外也拥有博物馆展示和当年这些风车相关的物品。
看到这块牌子说明到了桑斯安斯风车村
村口的两位本地居民在闲聊
从村口进入可见左边一排排比邻而建的绿色房屋,除了刚才在村口看见的两个本地居民和星星两两的几个游客,我们没看到其他的人,是不是太早了大家还没醒?
一家商店橱窗中的米菲兔(Miffy)
坐在小车里的米菲兔
来到这里才知道原来米菲兔的国籍是荷兰哟!在此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可爱的米菲:米菲是一只小白兔形象的卡通人物,它的形象于1955年诞生,原来的荷兰名字为Nijntje,来源是荷兰语中的小兔子konijntje这个词后半段的发音。米菲兔的创作者是荷兰插画家迪克·布鲁内,当初迪克·布鲁内向他一岁的儿子讲述他们之前在沙丘看到的小白兔后构思出了米菲。
穿过了鳞次栉比的绿色房屋后,一股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绿油油的草地上矗立着旋转的风车,家畜们也在此无忧无虑的闲逛。
草丛中的小羊们
几只鹅在草丛中边叫边奔跑
一家出租自行车的店铺,在桑斯安斯风车村骑着自行车游览也是不错的选择,由于芃芃穿的是裙子,我们还是选择徒步观光。
走着走着不一会儿有好多小朋友骑着自行车向我们奔来
原来是摄制组在这里拍戏,我们还询问了是哪部影片,可惜现在忘记了...
剧组保温箱中的盒饭
写着“轮渡口(Ferry Voetveer)”的指示牌,过去只有一个木制的小轮渡岸板,没有任何船只停泊。
我们之后拐进了一个可以参观的院落,门票2欧元。首先在这间绿色的平房内观看科普纪录片,原来这座院落是用风车裁木的工坊,风车利用风力拉动锯齿来裁木,风车还可以裁出各种建造风车的零件而建造出另一座风车。
被风车整齐裁好的木板放置在院落里
两个本地女孩在水池中嘻戏
民居和风车
在风车村饶了一大圈后我们准备返程,半路发现一位可以给人快速绘画的荷兰小哥,这位荷兰小哥用中文“你好”向我们打招呼,芃芃看到想画一张留念。在给芃芃画的过程中口中还一直说着“你很美,你很漂亮!你们从哪里来?”等,并且能听懂我们所说的中文。我们问他怎么会讲中文呢?他说他上学时和同班的中国同学学习的,领悟能力很强喔!
芃芃本来一位会给她画的超级美,没想到这位小哥是画漫画风格的,哈哈!花5欧就当是个风车村的留念吧!
在返回阿姆斯特丹市里前我们俩和风车的自拍合影
回到阿姆斯特丹后,我们意外的碰到了不知道是泰国的什么节日,一行身着泰国传统服饰的队伍走在大街上,在水坝广场一侧还有泰国美食的展会。
身着泰国传统服饰的美女
可爱的小朋友
由于这天是周五,再返回宾馆道路旁荷兰的年轻人们已经在私人的小船里开起了Party,低音炮放出的嗨曲、尼古丁和酒精的刺激让船中的年轻人忘却了所有的烦恼。到这里楼主的荷兰之旅就要划上句号了,芃芃比楼主晚走两天,先回宾馆休息休息,夜里返程巴塞罗那。
(全文完)